李琳
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的特點分析
李琳
目的通過探討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特點, 旨在為臨床準確診斷和積極治療提供理論依據。方法確診并接受治療的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70例作為研究組, 再選擇同期接受治療的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患者70例作為對照組,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流行病學差異、臨床表現及檢查的側重指標。結果研究組患者以女性患者居多, 平均年齡60.54歲, 臨床表現為前期存在急性發作風險,發作期表現為典型的大發作和不典型的小發作, 間歇緩解期病情較為穩定, 慢性進展期病情加重, 臨床檢查時研究組患者表現為前房淺、房角窄、遠視眼、眼軸短、眼壓升高。對照組患者以男性患者居多,平均年齡45.83歲, 臨床表現沒有明顯分期, 無顯著臨床癥狀, 臨床檢查綜合眼壓、眼底及視野損傷進行診斷。結論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流行病學、臨床表現及診斷指標有顯著特點, 可根據臨床特點進行綜合診斷和針對性治療。
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臨床特點
原發性青光眼是青光眼臨床最為常見的類型之一, 根據前房角解剖結構的差異和發病機制的不同分為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和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 兩者臨床發病比例約為3:1[1],是臨床最為常見的原發性青光眼類型,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導致患者失明, 近年來隨著青光眼患者的顯著增加,臨床對于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的診斷也易與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發生混淆[2], 導致治療針對性不強, 因此臨床針對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特點進行綜合分析, 對于疾病的治療有著重要的意義。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確診并接受治療的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70例作為研究組,再選擇同期接受治療的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患者70例作為對照組, 其中研究組男18例, 女52例, 年齡56~80歲, 平均年齡(60.54±2.38)歲, 對照組男46例, 女24例, 年齡26~69歲, 平均年齡(45.83±3.64)歲。
1.2 方法 統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臨床資料, 臨床檢查時應用天津索維公司sLjY21-03型全景超生生物顯微鏡,頻率設置為50 MHz, 探測深度和寬度設置為5 mm×5 mm[3],測量患者眼壓、前房角深度、晶狀體厚度、眼軸長度、房角開放距離、小梁虹膜夾角、小梁睫狀體距離、鞏膜睫狀體夾角、角膜厚度等,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差異。
研究組患者女52例, 所占比例為74.29%, 男18例, 所占比例為25.71%, 女性患者顯著多于男性患者, 平均年齡(60.54±2.38)歲, 對照組男46例, 所占比例為65.71%, 女24例, 所占比例為34.29%, 男性患者顯著多于女性患者, 平均年齡(45.83±3.64)歲。研究組患者臨床表現分為4個明顯時期, 發病前期存在急性發作風險, 臨床發作期表現為典型的大發作和不典型的小發作, 間歇緩解期病情較為穩定, 慢性進展期病情加重, 對照組患者臨床無顯著分期和顯著臨床癥狀。研究組患者臨床檢查時前房淺38例(54.29%)、房角窄為41例(58.57%)、遠視眼43例(61.43%)、眼軸短37例(52.86%)、眼壓升高46例(65.71%);對照組患者檢查異常指標為眼壓升高32例(45.71%)、眼底損傷39例(55.71%)、視野損傷29例(41.43%)。
青光眼是一種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 其中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在我國發病率最高[4,5], 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是最初存在的虹膜構型而發生的前房角被周邊虹膜組織機械性阻塞, 導致房水流出受阻, 造成眼壓升高的一類青光眼[6], 臨床通過統計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的發病特點, 對于臨床準確診斷和給予針對性治療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通過對比分析臨床較為多發的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和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臨床特點, 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以女性患者居多,所占比例為74.29%, 平均年齡 (60.54±2.38)歲, 臨床表現有明顯的分期進展, 而對照組患者以男性居多, 所占比例為65.71%, 平均年齡 (45.83±3.64)歲, 臨床檢查發現研究組檢查異常指標側重為前房淺、房角窄、遠視眼、眼軸短、眼壓升高, 對照組檢查異常指標側重為眼壓升高、眼底損傷、視野損傷, 在臨床治療時可結合病變情況給予解除或阻止房角的繼續關閉, 保護有功能的房角繼續受到損害[7]。因此臨床和社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全面的科學教育, 有效預防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 同時臨床診斷和治療時要充分考慮疾病特點,提高診斷準確率及治療有效率。
[1]李定章, 謝程陽, 王寧利, 等. 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周邊切除前后房角相關結構研究. 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0,18(1):14-17.
[2]王寧利, 歐陽潔, 周文炳, 等. 中國人閉角型青光眼房角關閉機制多樣性的研究. 中華眼科雜志,2000,36(1):46-51.
[3]葛堅. 問題和爭論是學科發展的動力——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分類爭論的啟示. 中華眼科雜志,2006,42(11):964-966.
[4]王敏, 段宣初, 崔娟蓮.923例青光眼住院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 臨床眼科雜志,2004,12(4):324-327.
[5]徐亮, 陳建華, 李建軍, 等. 北京農村及城市特定人群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調查及其篩查方法評價. 中華眼科雜志,2004,40(11):726-732.
[6]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青光眼學組, 中華醫學會中華眼科雜志編輯委員會. 我國原發性青光眼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 中華眼科雜志,2008,44(9):862-863.
[7]宋爽, 陳曉明. 青光眼住院病人流行病學調查——疾病構成及其變化特點. 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3,21(12):932-93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2.027
2014-10-30]
456400 河南省滑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