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榮 劉權
東北中小城市成人血清膽固醇水平及分布
李華榮 劉權
目的探析東北中小城市居民在新生活方式下, 血清膽固醇(TC)水平和異常率, 以評價和預測心腦血管疾病現狀, 為本地區制訂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制規劃提供依據。方法4623例18~88歲健康成人, 進行TC檢測, 并與《2002年中國營養與健康調查TC人群水平及分布狀況》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受檢人群TC平均數()為4.88 mmol/L, 男女性別TC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方差分析:男性四組間比較、女性四組間比較,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01)。有33.57%的人群TC超出5.20 mmol/L正常值范圍。與《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之七:2002血脂》比較,10年間男性TC增高了23.73%, 女性增高了22.73%, 其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05)。從百分位數看, 從5%~95%的9個百分位數與《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之七:2002血脂》比較均有普遍升高。結論10年間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轉變, 人群TC水平增長迅猛, 其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亦隨之劇增。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工作者應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東北中小城市 ;血清膽固醇;分布
白城市位于東北地區吉林省西部, 屬地級市, 常住人口40萬, 隨著經濟轉型期的到來和人口城鎮化進度的加快, 中小城市人口會逐步增加[1]。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飲食結構將會有不同程度的改變。為了探析東北中小城市居民血清膽固醇水平和異常率, 以評價和預測人群心腦血管疾病的現狀, 為本地區制訂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制規劃提供依據。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管理中心于2013年1月~2014年6月份, 對本市城區人口的4623例健康成人進行了血清膽固醇(TC)檢測。現將其水平及分布情況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來本市健康管理中心健康體檢的4623例18~88歲成年人。受檢人員否認高脂血癥病史, 數天或數周內未曾接受降脂治療。
1.2 清晨空腹采血 采血前1 d晚飯后, 禁食禁水12 h以上,24 h內不飲酒,2周內保持平常飲食習慣。近期內體重穩定,無急性病 、外傷、手術等意外情況。妊娠的女性應在產后或哺乳后3個月查血。由專業護士抽取靜脈血3 ml, 裝入帶分離膠的專用玻璃試管內。經離心沉淀后, 選擇無乳糜、無黃疸、無溶血的血清, 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七章、第2節:血清總膽固醇測定之酶法(COD—PAP法)進行檢測。檢測值參考區間, 理想范圍:<5.20 mmol/L, 邊緣升高:5.23~5.69 mmol/L, 升高:≥5.72 mmol/L。
1.3 儀器與試劑 分析儀器由深圳邁瑞公司生產, 器具名稱: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型號:BS-300。檢測試劑與標準試劑由寧波瑞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 效期內使用。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東北中小城市成人血清TC水平及分布, 經統計學處理男女性別間TC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東北中小城市成人血清TC水平及分布(mmol/L)
2.3 在受檢人群中, 有33.57%(1552/4623)的人群處于升高水平, TC值≥5.20 mmol/L。
2.5 百分位數分布情況 從5%~95%的9個百分位數中,與《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之七:2002血脂》比較均有普遍升高。
中國人群血脂水平和血脂異常患病率雖然尚低于多數西方國家[2], 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變化, 人群平均血清TC水平逐步提高[3], 此次檢測結果證實了這一觀點與《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之七:2002血脂》比,10年間, 城市男性TC水平由3.96 mmol/L增至4.90 mmol/L, 增高了23.73%, 城市女性由3.96 mmol/L增至4.86 mmol/L, 增高了22.73%, 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再從百分位數分布結果看, 本文所檢測統計的從5%~95%的9個百分位數, 與《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之七:2002血脂》比較均有普遍升高現象。我國列隊研究分析結果顯示[4,5], TC從3.63 mmol/L開始隨TC水平的增加,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發病危險增高, 當TC增至5.18~6.19 mmol/L時, 其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發病危險較TC<3.63 mmol/L增高50%左右, 當TC增至6.22 mmol/L以上時, 其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發病危險較TC<3.63 mmol/L者增高2倍以上, 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檢測, 本地區有33.57%(1552/4623)的人群超出5.2 mmol/L正常指標, 這部分人群完全暴露于罹患心腦血管疾病危險之中。經檢測, 四個年齡組, 無論是男性或是女性, 組間的TC濃度值,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故醫務工作者在制訂防制規劃時, 要依據年齡的不同, 分門別類區別對待。10年間, 本地區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轉變, 人群TC水平增長迅猛,其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亦隨之劇增, 急需預防醫學與臨床醫學工作者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血脂異常的治療目的是為了防治冠心病。由于血脂異常與飲食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 飲食治療和改善生活方式是血脂異常治療的基礎。故堅持健康科學的飲食習慣尤為重要。血脂異常的藥物治療目前調脂藥物有他汀類、貝特類、煙酸類、樹脂類和膽固醇吸收抑制劑。調脂藥物的具體應用措施須在預防醫學和臨床醫學醫生的指導下合理應用。
[1]趙文華.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之七:2002血脂.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4-26.
[2]趙文華, 張堅.我國18歲及以上人群血脂異常流行特點研究.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5,39(5):306-310.
[3]國家“九五”科技攻關課題協作組.我國中年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險因素流行現狀及從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的變化趨勢.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1,29(2):74-79.
[4]武陽豐, 趙冬, 周北凡, 等.中國人群血脂異常診治和分層方案的研究.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5):428-433.
[5]王薇, 趙冬, 劉靜, 等. 中國35-64歲人群膽固醇水平與10年心血管病發病危險的前瞻性研究.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6,34(2):169-17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2.167
2014-09-19]
137000 吉林省白城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