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忠 林文昌 安玉松
螺旋CT在股骨頸骨折臨床診斷中應用價值分析
楊利忠 林文昌 安玉松
目的研究分析螺旋CT在股骨頸骨折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105例股骨脛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術前均進行X線片檢查和螺旋CT掃描, 觀察兩種診斷方法的結果, 并作對比分析。結果螺旋CT的骨折檢出率和分型正確率均明顯高于X線片,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螺旋CT和三維重建在股骨頸骨折的臨床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能夠立體、真實、多角度顯示股骨頸骨折, 其骨折檢出、骨折碎片和判斷分型均明顯優于X線片檢查, 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螺旋CT;股骨頸骨折;臨床診斷;應用價值
股骨頸骨折主要是指股骨頭下到股骨頸基底部間發生的骨折, 多由間接暴力導致, 在老年人群中較為多見, 尤其是老年女性[1]。老年人多伴骨質疏松, 骨頭較為脆弱, 走路摔倒或者輕微創傷便能引發股骨頸骨折, 而中年人發生股骨頸骨折大多由暴力導致。股骨頸骨折是一種較為常見、多發的臨床疾病, 其主要診斷股骨頸骨折的方法是X線片檢查, 其具有價格低廉、操作方便以及經濟等優點。然而股骨頸骨折部位位置較為特殊, 受自身結構重疊影響, 且患者多伴有骨質疏松, X線片難以全面的反映出骨折特點, 易出現誤診、漏診的情況[2]。螺旋CT和三維重建技術能夠立體、真實且多角度的反映出骨折程度、骨折部位及移位情況[3]。本次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股骨頸骨折患者給予X線片和螺旋CT進行診斷, 并對診斷結果分析。現將部分研究資料整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1月~2014年11月在本院確診收治的105例股骨脛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中男47例, 女58例, 患者年齡68~83歲, 平均年齡(75.8±3.6)歲, 左側骨折50例, 右側骨折55例, Garden分型情況如下:Ⅲ型57例, Ⅷ型48例。致傷原因:自行跌倒或摔傷52例、交通事故傷30例、重物砸傷17、其他6例。排除標準:病理性、陳舊性以及其他內分泌系統引發的骨折。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X線片檢查以及螺旋CT掃描:①X線片診斷:標準骨盆前后位、水平側位及側位片, 患者保持仰臥位, 下肢內旋15°, 焦片距離1.2 m, 管電流為160 mAs,電壓為65 kV, 前后位中心線指向恥骨聯合上緣中點和雙髖前上棘連線。②CT診斷:采用16排GE螺旋CT和全新進口DR機進行雙側髖部掃描, 需要時可進行多平面重建。掃描范圍主要以股骨頭為中心, 從髖臼上緣詳股骨小轉子下。圖像顯示矩陣最大為1024×1024, 掃描層厚為5 mm, 層間距為3 mm, 螺距為1, 電流為160 mA, 管電壓為120 kV。掃描結束后, 采用原始數據和多平面重建技術處理骨折圖像, 獲得股骨近端二維和三維圖像。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所有患者中通過X線檢查檢出率為93.3%(98/105), 其中有4例患者X線未發現骨折線,3例X線表現為不完全骨折線。在98例X線診斷股骨頸骨折類型中,17例顯示有數量不等的碎骨片,10例顯示為旋轉移位。螺旋CT的股骨頸骨折檢出率為100.0%(105/105), 與X線片檢出率相比,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X線不能發現的骨折, 通過CT均能清晰顯現出來。骨折端有碎骨片的患者中, 螺旋CT診斷50例有碎骨片, 能夠清晰顯示骨片數量、位置及大小。此外, 螺旋CT三維圖像顯示39例患者有旋轉移位, 且能夠顯示旋轉方向。螺旋CT的分型正確率為100.0%(105/105), 明顯高于X線片85.7%(90/10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股骨頸骨折是臨床常見的骨科疾病, 老年人群的發病率比較高, 并且女性患病率明顯高于男性。臨床認為造成老年人發生股骨頸骨折有兩個基本因素:老年人由于年齡的增長, 會引發骨質疏松, 股骨頸部位較為脆弱, 極易引發骨折;老年人多髖周肌群退變, 反應能力較差, 不能及時抵消髖部的有害應力, 會在平時的滑倒或下肢扭轉中引發骨折。股骨頸骨折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為機體不適以及下肢功能退化,患者會導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或者股骨頸骨折不愈合等并發癥, 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健康[4]。不僅如此, 大多數股骨頸骨折患者還會引發患肢畸形、疼痛、肢體功能障礙、腫脹以及患側大粗隆升高等體征。
目前, 通常采用X線片對患者的股骨頸骨折進行診斷,能夠較易診斷出骨折創傷, 且操作簡便、價格低廉、實惠,是診斷骨折的首選方法。然而股骨頸骨折部位位置較為特殊,且受自身結構重疊影響, X線片診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難以全面的反映出骨折特點, 易出現誤診、漏診[5]。通過螺旋CT和三維重建技術對判斷股骨頸骨折的穩定性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能夠立體、真實、多角度的顯示骨折程度、骨折部位、骨折移位和判斷分型情況, 有利于醫師對骨折做出正確診斷, 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6]。不僅如此, 臨床認為股骨頸骨折治療的關鍵是復位, 螺旋CT能夠明顯顯示出股骨頭是否存在旋轉移位、旋轉方向以及旋轉程度等, 對醫師糾正骨折近端旋轉移位可以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在本次研究中, 所有患者中通過X線檢查檢出率為93.3%, 螺旋CT的股骨頸骨折檢出率為100.0%, 與X線片檢出率相比,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螺旋CT的分型正確率為100.0%, 明顯高于X線片85.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X線診斷是最基礎的方法, 螺旋CT和三維重建在股骨頸骨折的臨床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能夠立體、真實、多角度顯示股骨頸骨折, 其骨折檢出、骨折碎片和判斷分型均明顯優于X線片檢查, 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1]夏鐵成, 郝建學, 王明昊, 等. X線片與64層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在股骨頸骨折應用價值中的差距.山西醫藥雜志,2013,13(42):764-765.
[2]張晟, 王一民, 王博煒, 等. InterTan釘板系統與空心釘固定Pauwels Ⅲ型股骨頸骨折的有限元分析.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13,1(15):13-17.
[3]莊華烽, 李毅中, 林金礦, 等.脆性股骨頸骨折患者股骨頸骨密度及結構的變化.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4,3(33):282-285.
[4]趙寶祥, 馬擴助.髓芯減壓植骨支撐術治療股骨頸骨折術后股骨頭壞死的早期療效觀察.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2014,3(11):48-50.
[5]高峰, 張炯華, 陶波, 等. CT檢查對股骨頸骨折的診斷以及治療運用探究.中國現代醫生,2013,2(51):93-94,97.
[6]杜長嶺, 馬信龍, 張弢, 等.無移位型股骨頸骨折空間移位程度的三維重建研.中華外科雜志,2012,10(50):889-89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2.038
2014-10-27]
511495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鐘村醫院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