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猛
替羅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脈介入中的治療效果
宋猛
目的探討替羅非班在老年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脈介入中的治療效果。方法60例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0例。兩組均實施經皮冠脈介入治療, 觀察組術前給予替羅非班。觀察兩組患者術后血流復流情況、主要心臟不良事件及出血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經皮冠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的TIMI分級3級血流所占比例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4周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未出血嚴重出血。結論替羅非班在老年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脈介入中的治療效果顯著,梗死相關動脈復流情況佳, 主要不良心臟事件發生率低, 值得借鑒。
經皮冠脈介入治療;老年;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替羅非班
經皮冠脈介入治療是目前較為常用的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措施, 也是其首選方法, 但介入治療術后患者的冠脈出現無復流或慢復流現象, 嚴重影響到治療效果。鹽酸替羅非班對血小板有抵抗作用, 能夠抑制血小板聚集[1]。本文選擇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觀察替羅非班在此類患者經皮冠脈介入治療術中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60例急性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均為老年患者, 上述患者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 同時排除對替羅非班過敏或其他禁忌患者、心功能評定級別在Ⅲ級及以上患者、心源性休克患者、合并有嚴重的肝腎疾病患者、實驗前3個月內活動性消化性潰瘍患者、實驗前3個月內有腦血管病病史患者、實驗前6個月有大手術史患者。上述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對照組中男17例、女13例;觀察組患者年齡最小為60歲, 最大為75歲,平均年齡為66.8歲;對照組患者最大年齡74歲, 和最小年齡61歲, 平均年齡為68.1歲。觀察組患者從發病到經皮冠脈介入手術治療平均時間為5.3 h;對照組患者從發病到經皮冠脈介入手術治療平均時間為5.1 h;兩組患者上述一般資料方面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阿司匹林(江蘇平光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32026317, 批號:111024)100 mg口服、氯吡格雷(Sanofi Pharma Bristol-Myers Squibb SNC, 國藥準字H20130296, 批號:111014)150 mg嚼服等, 給予低分子肝素鈣(Glaxo Wellcome Production, 國藥準字J20090004, 批號:110921)皮下注射, 劑量為100 U/kg(觀察組給予替羅非班后劑量減半), 同時給予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β受體阻斷劑、硝酸酯類藥物等。觀察組患者在實施經皮冠脈介入術前給予鹽酸替羅非班[遠大醫藥(中國)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4502610, 批號:111124], 劑量為10 μg/kg, 靜脈推注, 在3 min內推注完畢, 而后靜脈持續泵入, 泵入時間為術后36 h, 泵入速度為0.15 μg/(kg·min)。對照組患者術前沒有給予替羅非班治療, 實施的經皮冠脈介入治療方法和觀察組相同。
1.3 觀察指標 根據TIMI分級標準對兩組患者術后梗死相關動脈血流復流情況進行分析評價;記錄兩組患者術后4周內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臟事件發生例數, 不良心臟事件為心血管性死亡、新近心肌梗死、再發胸痛>30 min等。記錄兩組患者出血發生情況, 觀察患者住院期間消化道出血情況、記錄患者腦出血發生情況、切口滲血發生情況、鼻出血及牙齦出血等。
1.4 統計學方法 在統計學軟件SPSS17.0下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形式表示, 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形式表示, 實施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梗死相關動脈血流復流分析 觀察組患者經皮冠脈介入治療術前0級和1級患者分別為24例和6例, 所占比例分別為80.0%和20.0%;觀察組患者經皮冠脈介入治療術后0~2級和3級患者分別為0例和30例,所占比例分別為0和100.0%。對照組患者經皮冠脈介入治療術前0級和1級患者分別為23例和7例, 所占比例分別為76.7%和23.3%;對照組患者經皮冠脈介入治療術后0~2級和3級患者分別為8例和24例, 所占比例分別為20.0%和80.0%。觀察組患者經皮冠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的TIMI分級3級血流所占比例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主要不良心臟事件和出血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4周不良心臟事件共發生3例, 發生率為10.0%, 但未發生心血管死亡事件;對照組患者術后4周不良心臟事件共發生10例, 發生率為33.3%, 但未發生心血管死亡事件。觀察組患者術后4周心臟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均未出現消化道出血、腦出血等嚴重出血, 均為切口滲血、牙齦出血等,均未行特殊處理而自行停止。
經皮冠脈介入治療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冠脈血流恢復, 心肌組織得到有效再灌注。而在冠脈介入治療過程中, 冠脈血管的內皮細胞可能會受到損失, 嚴重的可導致血管內膜發生撕裂, 可引起血小板發生粘附聚集、活化等, 或者置入的血管支架也可導致血小板聚集增加, 上述因素可導致血栓形成[1]。鹽酸替羅非班是血小板糖蛋白受體的抑制劑, 能夠阻止血小板的交聯發生, 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從而減少血栓形成[2,3]。本文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給替羅非班后, 觀察組TIMI分級3級血流所占比例高于對照組, 觀察組術后4周內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而兩組患者出血情況近似, 提示替羅非班不但促進經皮冠脈介入治療術的血運重建, 同時通過減少血小板介導的冠脈遠端栓塞, 從而減少慢血流等, 提高心肌組織血流灌注, 降低心臟不良事件發生[2,3]。所以替羅非班在老年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脈介入中的治療效果顯著, 梗死相關動脈復流情況佳, 主要不良心臟事件發生率低, 值得借鑒。
[1]于興隆, 耿靜, 吳婷婷, 等.負荷劑量阿托伐他汀對非 ST 段抬高急性冠脈綜合征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預后影響的研究.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0,30(9):820-822.
[2]王文斌, 曹樹軍, 王立中, 等.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診介入治療中不同途徑應用替羅非班的療效分析.中國醫藥導報,2013,10(9):43-45.
[3]萬元春, 周勇, 徐飛.不同時期應用替羅非班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直接PCI治療患者心功能的影響及安全性.中外醫療,2014,8(1):90-9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2.094
2014-10-29]
474550 河南省西峽縣人民醫院心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