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奎鵬 夏建華
17例卡馬西平致重癥多形紅斑型藥疹的統計分析
王奎鵬 夏建華
目的探討卡馬西平致重癥多形紅斑型藥疹的臨床特點及發生規律, 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方法對神經內科使用卡馬西平致重癥多形紅斑型藥疹的17例病例報告進行統計與分析。結果重癥多形紅斑型藥疹的潛伏期為3~19 d, 平均潛伏期12.6 d,3 d的1例,7 d的3例,11 d的1例,14 d的6例,15 d的2例,19 d的2例,24 d的2例。17例患者中15例治愈出院,2例好轉, 皮膚愈合后留下不規則色素沉著、瘢痕, 無一例死亡, 治療效果好, 住院時間7~30 d, 平均治療20 d。卡馬西平引起重癥多形紅斑型藥疹與性別、年齡、原患疾病、藥物過敏史無明顯相關性, 是不可預測的;但與起始劑量和潛伏期有關。結論卡馬西平引起重癥多形紅斑型藥疹, 應盡量預防, 如有異常及時停藥, 盡早治療, 控制病情, 縮短病程, 確保用藥安全。
卡馬西平;重癥多形紅斑型藥疹;統計分析
卡馬西平又稱酰胺咪嗪, 是二苯并氮雜卓類廣譜抗癲癇藥物, 廣泛用于治療肌張力異常、尿崩癥、驚厥、癲癇及神經性疼痛等疾病。隨著卡馬西平的使用量增加, 其過敏反應也隨之增多。本文就本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神經內科中卡馬西平致重癥多形紅斑型藥疹的17例患者進行分析, 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統計2008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神經內科中卡馬西平(宜昌人福藥業, 國藥準字H42022117)致重癥多形紅斑型藥疹的17例患者。男11例, 占64.7%, 女6例,占35.3%;年齡最小5歲, 最大83歲, 平均年齡41歲。青霉素過敏史2例, 卡馬西平過敏史1例, 阿莫西林過敏史1例,磺胺過敏史1例, 無過敏史為10例, 未提及藥物或食物過敏史者2例。原患疾病為三叉神經痛7例, 癲癇4例, 精神分裂癥3例, 抑郁癥2例, 面肌痙攣1例。服用的卡馬西平均為常規治療劑量, 成人15例, 劑量0.3~0.6 g/d;小兒2例,劑量7.2~16.0 mg/(kg·d)。
1.2 臨床表現 卡馬西平致重癥多形紅斑型藥疹的表現有皮損為橢圓形或豌豆至蠶豆大小圓形水腫性丘疹、紅斑, 中心呈紫紅色, 或有水皰, 境界清楚。多對稱分布于軀干、口腔及口唇四肢伸側, 有痛癢感。重者可在眼部、口腔、鼻孔、外生殖器、肛門及全身泛發大皰及糜爛, 疼痛劇烈, 可伴肺炎、高熱及肝腎功能障礙等。
1.3 觀察指標 本文統計患者的年齡、性別、藥物過敏史、原患疾病、用藥劑量及潛伏期、臨床表現及轉歸等, 對有關數據進行分析。
2.1 重癥多形紅斑型藥疹的潛伏期 本文統計患者, 潛伏期為3~19 d, 平均潛伏期為12.6 d,3 d的1例,7 d的3例,11 d的1例,14 d的6例,15 d的2例,19 d的2例,24 d的2例。
2.2 重癥多形紅斑型藥疹的轉歸17例患者,15例治愈出院,2例好轉, 皮膚愈合后留下不規則色素沉著、瘢痕, 無一例死亡, 治療效果好, 住院時間7~30 d, 平均治療20 d。
卡馬西平有效血藥濃度范圍窄4~12 μg/ml, 患者個體差異大, 超出治療窗, 不良反應將明顯增加[1]。藥疹是卡馬西平常見的不良反應, 其中重癥藥疹的發生率達59.18%[2]。在重癥藥疹中, 重癥多形紅斑型發生率(占重癥型)為47.13%[3]。卡馬西平重癥藥疹最常見的全身癥狀是發熱, 發生率達100%,其他常見癥狀包括白細胞數目異常、黏膜損害、淺表淋巴結腫大等。卡馬西平重癥藥疹合并肝腎損傷十分常見, 內臟損害以藥物性肝炎最多, 肝功能損害的占66.02%, 還有腎臟和造血系統損害, 出現腎功能損害的占31.07%[4]。
卡馬西平致重癥多形紅斑型藥疹常與性別、年齡、原患疾病、藥物過敏史無明顯相關性, 是不可預測的。但卡馬西平重癥藥疹危險因素與起始劑量和潛伏期有關[5]。中國大陸地區漢族人群(主要是南方漢族)卡馬西平重型過敏性藥疹(CBZ-SJS/TEN)與HLA-B*1502因多態性存具有極強的相關性, HLA-B*1502可作為一個預測漢族人發生卡馬西平重型過敏性藥疹的易感性的基因標記[6]。卡馬西平主要經肝臟代謝, 無活性代謝產物10,11-二羥基卡馬西平與葡萄糖醛酸結合經腎臟排出, 所以易引起肝、腎損害, 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加重藥物的毒性反應。本資料17例病例,6例(35.3%)伴肝、腎損害, 平均治愈時間33.2 d, 較無肝腎損害者病程明顯遷延。因此在治療過程中, 定期進行血藥濃度監測及血、尿常規及肝腎功能檢查。
卡馬西平致重癥多形紅斑型藥疹要及時發現, 盡早對癥治療。提醒臨床醫生嚴格掌握適應證, 加強臨床用藥監護;患者出現癥狀及時停用卡馬西平;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防止繼發感染及并發癥;常規給予抗組胺類藥物、鈣劑、維生素C等治療;加強對癥、支持治療;有肝腎損害者,給予護肝保腎治療。卡馬西平經肝細胞微粒體酶代謝, 是肝代謝酶的誘導劑, 若與肝藥酶抑制劑合用, 則可使其血藥濃度增高。
卡馬西平致重癥多形紅斑型藥疹, 醫護人員應在患者使用卡馬西平之前進行HLA-B*1502基因型篩查, 并根據檢測結果調整臨床用藥;服藥過程中注意觀察用藥反應,如有異常及時停藥, 盡早治療, 控制病情, 縮短病程, 確保用藥安全。
[1]薛建健, 王靜, 廖達林, 等. 卡馬西平致大庖性表皮松解癥1例的護理. 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12):2.
[2]李瑞珍, 宋偉峰, 劉杰. 卡馬西平致不良反應文獻分析. 藥事組織,2005(14):57-58.
[3]吳志龍, 吳劍波, 陶斯靜, 等.239例卡馬西平藥疹的臨床薈萃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1):9-10.
[4]劉蓉, 周東, 陳芹. 卡馬西平引起重型藥疹22例臨床分析. 四川醫學,2006,27(7):711-713.
[5]周玨倩, 潘軍利, 陳樹達, 等. 卡馬西平重癥藥疹危險因素的臨床分析.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08,10(3):158-62.
[6]王倩, 周玨倩, 周列民, 等. 中國大陸漢族人卡馬西平過敏性藥疹與HLA-B*1502 . 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10,31(6):828-83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2.114
2014-10-29]
450000 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王奎鵬);駐馬店中心醫院 (夏建華)
夏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