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云
化膿性腦膜炎并硬膜下積液患兒的護理觀察
王秋云
目的探討化膿性腦膜炎并硬膜下積液患兒的護理效果。方法58例化膿性腦膜炎并硬膜下積液患兒, 在治療過程中予以合理護理干預, 分析其治療效果。結果 對患者實施良好治療及護理干預后,54例均治愈出院,3例硬膜下積液,1例死亡。結論 化膿性腦膜炎并硬膜下積液患兒治療時予以合理護理干預能夠增加患兒治愈效果, 降低不良反應, 加快患兒康復, 提高生命質量。
化膿性腦膜炎;硬膜下積液;護理
化膿性腦膜炎起病急、病情重, 具有較高死亡率, 若不及時予以治療往往引發硬腦膜下積液或(和)積膿, 硬膜下積液在嬰幼兒化膿性腦膜炎中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 往往會產生神經系統后遺癥, 對小兒身體健康及神經發育造成極為嚴重危害性[1]。因此及早檢查確診, 并予以合理護理可以增加治愈率, 避免產生并發癥及后遺癥[2]。本文選取58例化膿性腦膜炎并硬膜下積液患兒, 分析其臨床護理措施及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9月58例化膿性腦膜炎并硬膜下積液患兒, 其中男32例, 女26例,年齡4個月~3歲, 平均年齡(0.9±0.2)歲。患兒在入院時均出現發熱、嘔吐、精神萎靡癥狀, 其中頭疼患兒30例, 抽搐者8例, 驚厥者2例, 病理反射陽性患兒44例。
1.2 方法 患兒均應用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降溫、止驚、甘露醇脫水降顱壓、抗生素抗菌等對癥療法, 且在治療過程中予以合理護理干預, 具體如下。
1.2.1 一般護理 需確保病室空氣具有流通性, 合理溫度,定時進行通風, 在實施各護理操作時應集中處理, 降低對患兒的刺激性, 保持安靜, 若患兒出現劇烈哭吵不安時可予以鎮靜, 一般予以10%水合氯醛0.15 mg/kg灌腸, 防止顱內壓上升產生驚厥、腦疝癥狀[3-5]。確保存在充足熱量攝取, 母乳喂養者可持續母乳喂養, 如為人工喂養時, 則予以高營養易消化流質或半流質, 注意少量多餐;患者出現嘔吐頻繁癥狀時需禁食, 采用靜脈補充營養方法, 并仔細注意出入量。在確保患兒足夠入量時也應防止輸液量太多, 使得腦水腫更為嚴重。
1.2.2 生命體征監測 患兒在入院時往往存在發熱現象,需密切注意患兒病情變化狀態, 監測生命體征變化為治療及護理關鍵[6]。需每小時均測定患兒體溫、呼吸、血壓、脈搏,注意患兒面色、神志變化, 是否產生躁動不安、頻繁嘔吐、意識障礙、瞳孔改變、肌張力上升等變化, 避免驚厥及顱壓上升, 確保呼吸道具有通暢性, 注意靜脈輸液具有較高通暢性, 及時補液且注意正確記錄患兒病情變化及24 h出入水量。
1.2.3 心理護理 此疾病起病速度快, 患兒病情較為嚴重,家長往往感到恐懼、焦慮、擔心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需對家長予以合理安慰、關心, 確保其能夠接受患兒患病事實,對其講解疾病發病原因及治療方法、效果、并發癥及后遺癥等, 獲得患兒及家長足夠信任, 并鼓勵家長積極配合護士,提高患兒戰勝疾病信心, 及時康復。
1.2.4 用藥護理 此疾病住院時間較長, 需計劃性選取及保護靜脈, 確保合理給藥, 因為嬰幼兒靜脈較細, 往往導致靜脈輸液存在較多困難[7]。一般予以20%甘露醇加地塞米松脫水減少顱內壓,1 g/kg, q.6 h.。20%甘露醇為高滲性, 對靜脈刺激強, 無法滲出血管。遵照醫囑合理安排給藥時間,一般予以青霉素40~60萬U/kg+0.19%氯化鈉, 分次給藥, 確保藥物可在腦脊液內實現有效濃度。現配現用且于1 h內輸完。羅氏芬半衰期(t1/2)長因此可以1次/d。
1.2.5 高熱護理 患兒體溫通常>39℃(肛溫), 藥物降溫時一般予以泰諾滴劑退熱, 輔以物理降溫、冰枕、冰帽、溫水擦浴,對疾病變化注意觀察, 避免體溫驟降產生虛脫。避免患兒出現顱內高壓、休克情況, 因為化膿性腦膜炎患兒出現劇烈頭痛、高熱、嘔吐癥狀時, 往往使得顱內壓上升, 甚至產生休克。需嚴密觀察血壓、頭痛、嘔吐及神志變化, 若存在雙目凝視、前囪飽滿、煩躁、尖叫等癥狀, 需及時通知醫生, 按照醫囑應用脫水劑減少顱壓, 且觀察電解質及酸堿是否平衡, 避免出現硬膜下積液或腦疝癥狀, 如有必要則實施硬膜下穿刺。
1.2.6 硬膜下積液穿刺護理 在硬膜下穿刺時患兒需仰臥,前囟剃去頭發, 下墊枕頭, 護理人員將頭部完全固定, 以斜面較短小號腰穿針在前囟側角最外側位置刺入0.2~0.5 cm, 存在堅韌腦膜性, 進到硬膜后拔除針芯, 連接注射器, 施以負壓, 則可得到液體。每次放液一側均低于30 ml, 二側低于60 ml, 在拔針后應用紗布覆蓋, 應用指壓持續30 min, 注意局部存在滲液。
通過對應治療及良好護理干預后,54例患兒均治愈出院,3例存在硬膜下積液,1例死亡。
嬰幼兒化膿性腦膜炎并發硬膜下積液具有明顯發生率,通常在出現化膿性腦膜炎同時或出現癥狀數小時或數日后,往往會在起病7~10 d之后[3]。化膿性腦膜炎患兒經治療無明顯好轉, 或病情及腦脊液變化逐漸得到緩解時又發生發熱、煩躁哭鬧、意識障礙、噴射性嘔吐、驚厥癥狀, 存在顱骨縫裂開, 頭圍增大等顱內壓增高癥狀時需注意是否并發硬膜下積液癥狀[4]。
綜上所述, 化膿性腦膜炎并硬膜下積液患兒治療時予以合理護理干預能夠增加患兒治愈效果, 降低不良反應, 加快患兒康復, 提高生命質量。
[1]薄宇清, 王智勇, 吳景錄.成人化膿性腦膜炎臨床特點與診治分析.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3):3088-3091.
[2]李振光, 劉剛.化膿性腦膜炎患兒血液及腦脊液中CD64、PCT水平變化.山東醫藥,2014,54(7):76-77.
[3]陶陳娟.兒童化膿性腦膜炎108例臨床分析.臨床兒科雜志,2010,28(1):51-54.
[4]張彥.正常兒童和化膿性腦膜炎患兒腦脊液中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變化水平比較.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0,11(2):152-153.
[5]董云鳳.化膿性腦膜炎的診斷治療.醫學信息,2010,23(1):4010-4011.
[6]劉夕霞, 楊薇. 成人化膿性腦膜炎64例臨床特點及預后因素分析.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12,29(3):272-273.
[7]楊永朝.降鈣素原在新生兒敗血癥早期診斷及病情評估中的價值. 山東醫藥,2011,51(43):91-9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2.123
2014-09-16]
463000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新生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