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
綜 述
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房顫的現狀與研究概括
張斌
隨著我國醫學技術的快速發展, 人們對健康越加關注, 近年來, 由于心房顫動到醫院接受治療的患者不斷增加, 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在心房顫動的治療中, 通常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 雖然具有一定的臨床療效, 但是會出現不良反應, 對患者的病情有一定的影響。本文對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心房顫動的現狀進行研究分析, 并探討其研究進展。
抗心律失常藥物;心房顫動;現狀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 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疾病。心房顫動分為兩種, 一種是陣發性心房顫動, 另外一種是持續性及慢性心房顫動, 每一種疾病類型的患者臨床表現癥狀都不相同。若是心房顫動患者不及時進行治療, 則會誘發并發癥, 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在心房顫動的治療中, 選用的是抗心律失常藥物, 抗心律失常藥物的類型眾多, 根據患者的病情選擇適合的藥物進行治療是關鍵。
抗心律失常藥物分為兩類, 一類是控制心率藥物, 另外一類是轉律藥物, 其中轉律藥物又有兩類, 即Ⅰ類藥物與Ⅲ類藥物。Ⅰ類藥物比較常用的是奎尼丁與普羅帕酮, 奎尼丁治療房顫, 主要是起到延長傳導的作用, 避免心房顫動出現復發現象。但是, 使用該藥物治療, 會出現尖端扭轉性心動過速等不良反應癥狀, 嚴重時還可能誘發心力衰竭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 使用該類藥物進行治療時, 要根據患者的病情使用, 對于Q-T間期延長的患者, 奎尼丁禁止使用[1]。而普羅帕酮屬于一種鈉通道阻斷劑, 將其用于心房顫動治療中,可減慢傳動, 對心房顫動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并且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低, 但是, 此類藥物對于急性心肌缺血等患者并不適用, 主要原因是該類藥物抑制心肌, 服用之后加重患者病情, 甚至導致死亡。
Ⅲ類藥物的種類比較多, 索他洛爾、胺碘酮、依布利特等, 都屬于Ⅲ類藥物。索他洛爾在治療心房顫動中, 可有效維持竇性心律, 并改善心房顫動的轉律, 一般情況下, 此類藥物所造成的不良反應多為氣道痙攣、尖端扭轉性室速等,患者服用此藥物之后, 醫務人員需對患者的病情變化給予嚴密觀察, 一旦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時, 立馬采取對癥措施進行治療。碘胺酮是理想的抗心律失常藥物, 治療心房顫動的有效率高達50%以上, 但是, 碘胺酮存在一個缺點, 就是不良反應眾多, 很多患者因為使用碘胺酮之后產生不良反應而停止使用, 碘胺酮會產生肺間質纖維化、尖端扭轉性室速等不良反應, 并且對甲狀腺功能造成不良影響, 很少有患者可以堅持使用此藥物進行治療[2]。依布利特是一種新型的抗心律失常藥物, 在臨床中使用的范圍并不廣, 其作用是通過延長Q-T的時間來改善病情, 在靜脈濃度較低的環境下依布利特將內向鈉電流激活, 達到轉復心房顫動的作用。使用依布利特治療, 有效率達到40%左右, 但是, 此藥物依然存在弊端。患者服用之后, 可能會出現尖端扭轉性室速等并發癥, 患者使用藥物之后若是出現心律失常現象, 在藥物服用40 min之后就立即出現, 醫務人員對服用此藥物的患者要嚴密觀察其病情。依布利特治療心房顫動時, 所引起的不良反應癥狀, 與安慰劑治療相比較, 其引起的不良反應癥狀發生率較低。另外, 在治療心房顫動上, 臨床上還使用到一種新型的藥物——Tedsamil。Tedsamil具有兩大功效, 一個是可有效抑制心肌缺血, 另外一個是抑制心律失常, 該藥物在多通道阻滯劑的范疇內, 對心室、心房等動作電位, 具有延長的作用。已有相關研究表明, Tedsamil在治療心絞痛上也有理想的臨床效果, 在心律失常的治療上,其效果還有待研究。
控制心室率藥物, 目前臨床上多使用三種控制心室率藥物, β受體阻滯劑、洋地黃類以及Ca2+通道阻滯劑。臨床通常使用β受體阻滯劑預防心肌梗死, 在心力衰竭的治療上,也常使用到此類藥物, 臨床將其運用于永久性心房顫動治療中, 通常還聯合洋地黃類進行治療, 洋地黃類具有正性肌力、減慢心率的作用, 心力衰竭治療中首選此類藥物, 但是, 患者若是體溫異常、感染等, 采用此藥物治療, 效果并不理想[3]。Ca2+通道阻滯劑能有效改善運動耐量, 一般使用的Ca2+通道阻滯劑為地爾硫卓、維拉帕米這兩種藥物。當患者處于運動狀態時, 心室率會明顯加快, 臨床癥狀明顯, 服用Ca2+通道阻滯劑后, 臨床癥狀有所緩解。
心房顫動的致病因素眾多, 在臨床治療上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進行治療, 其具有一定的臨床效果, 每一種抗心律失常藥物都具有其缺點, 患者服用之后產生不良反應,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病情康復。在心房顫動的治療中, 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對癥下藥, 每一種患者的病情都不相同, 對癥藥物治療, 主要是通過藥物來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避免患者出現血栓等癥狀。對癥藥物治療具有一定的效果, 但依然具有局限性, 現如今, 我國醫學技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心房顫動治療上進行了進一步研究, 要求治療心房顫動藥物不但臨床療效理想, 而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 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積極的意義[4]。
Vernakalant有希望成為一種新型的治療心房顫動藥物,該藥物雖然還處于試驗階段, 但是, 經過大量的研究表明, Vernakalant具有顯著的Ito阻滯作用, 在患者心率加快的時候, 此藥物的Ito阻滯作用會隨之加強, 緩解患者的病情。在電生理實驗研究中, 可知Vernakalant可影響到心室的傳導性,將其減慢;患者服用之后, 不具有副作用, 在動物實驗中顯示, Vernakalant可轉復房顫, 降低心房顫動的發生率[5]。目前,對于心房顫動的治療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現如今的藥物治療, 還未達到人們的期望, 不良反應較多, 給治療造成很大的困難。藥物治療是將來治療心房顫動主要的方法, 藥物治療的目的不但要對心室率進行良好的控制, 還要對竇性心律進行維持, 現如今所使用的藥物都未達到這一目的, 在研究新型藥物研究中, 需要面臨的問題眾多, Ⅲ類藥物值得進一步研究。
臨床治療心房顫動所使用的藥物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對治療心房顫動藥物的研究, 任重道遠, 結合患者的病情,研究出臨床療效顯著、副作用小的藥物才是治療心房顫動的理想藥物。
[1]鐘敬泉.心臟顫動的進展(心房顫動的治療進展).生物醫學工程研究,2012,3(31):46-50.
[2]劉俊, 方丕華, 侯煜, 等.恢復竇性心律有助于提高和保證持續性心房顫動射頻消融效果的研究.中國循環雜志,2010,17(24):127-128.
[3]董建增, 劉興增, 馬長生, 等.導管消融治療合并器質性心臟病的心房顫動的臨床評價.中國循環雜志,2013,20(15):255-257.
[4]張澍.心房顫動抗凝治療新進展.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1,26(8):177-178.
[5]康德英, 王家良, 洪旗, 等.健康相關生存質量量表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常用分析評價方法.中國臨床康復,2010,17(14):157-15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2.157
2014-09-28]
430063 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天興鄉衛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