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偉仙
(麗水市蓮都區農業局,浙江麗水 3 23000)
農民信箱是利用互聯網和通訊技術,通過實名注冊,讓農民借助電腦和手機短信進行雙向交流,快速、便捷地免費獲取各類政策、科技、市場等信息,構成農民網上社會。至2014年底,蓮都區14個鄉鎮 (街道)建立農民信箱聯絡站,208個村建立農民信箱聯絡點,注冊用戶已達1.5萬個;建立農民信箱萬村聯網網站263個,其中行政村網站208個、經濟主體網站44個、農家樂網站10個。近2年來,全區利用農民信箱系統發送手機短信280.8萬條、個人信件282.4萬封;發布農產品買賣信息1 200條,發送農民信箱“每日一助”農產品信息535條。農民信箱信息技術推廣應用,加快了農業信息進村入戶,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在促進蓮都區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蓮都區農業技術干部利用農民信箱系統發布信息,及時地開展農業技術指導、農業政策宣傳、災害性天氣預警等信息技術服務,引導農業結構調整,發展效益農業,促進了農業技術推廣和農產品流通,較好地找到了農技人員與千家萬戶農民之間的結合點。農民信箱能使農業科技、農村政策、產品供求、市場行情、土地流轉等信息快速、有效地傳送到農業經營主體手中。尤其在農業抗災救災、疫情預警等突發事件防控及農產品質量監管等方面,充分發揮計算機網絡和通訊手段,方便、快捷、有效傳遞農業信息,大大提高了農技推廣速率和農業管理水平。
蓮都區各地利用信息技術方法與手段開展農民信箱買賣信息發布、農產品網上展示、網上農博會擺攤、“每日一助”農產品供求信息服務等活動,進行農產品網上推薦、網絡營銷,為供需雙方牽線搭橋,促進了農產品和市場的對接。2014年蓮都區108家農業經營主體在農民信箱網上農博會擺攤,網上推薦農產品221個,交易意向額達420多萬元。通過農民信箱“每日一助”農產品供求服務活動,及時發布農產品供求信息、采摘信息,以及農民信箱村網站農產品規模和上市展示等信息,特色產品得到有效推薦。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涌現了多例“小信箱大作用”、“農民信箱為橘農打開銷路”、“農民信箱成了碧湖菜農好幫手”等“鼠標敲敲、買賣搞定”的農產品網上營銷典型,以及“信息看看、損失減半”的災害預警事例。近2年,全區農產品網上交易達200余批次,成交額600萬元。
全區建立的農民信箱村級網站利用信息化技術開展農村農業對外宣傳,208個村級網站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科學設置欄目,精心挑選版本,全面收集各行政村基本情況、自然資源、地理位置、村莊建設、主導產業、鄉村文化、休閑觀光、村務公開等信息。80%的網站年發布信息量都在25條以上,有的網站年發布信息達100多條。全區涌現出一批村級網站,版面圖文并茂,顯現當地特色,成為農業農村整體形象對外宣傳的重要窗口,大大提高了新農村美譽度和特色農產品知名度。
隨著農民信箱系統的推廣應用,尤其是手機短信和郵箱捆綁式服務,符合當前農村實際和農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特點,既適合農民和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又有利于農民吸收消化,激發了農民對信息化的需求,增強了農民信息化意識,影響了農民的觀念和行為。通過農民信箱工程實施,培訓了一大批農村信息員和骨干用戶,使其掌握計算機和信息應用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學會通過計算機上網獲取農業科技和市場、政策等信息,促進了農業信息的進村入戶,從而也帶動了農戶電腦的購置,加速了信息化產品在農村的普及應用。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信息化建設日益受到關注,但農民對信息化整體認識不夠。尤其作為農村信息化主體的農民,大部分信息化意識還很薄弱,未認識到農民信箱等信息化工具對新農村建設,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認為信息化與己無關,無須接觸。一些村干部對農民信箱的功能認識不足,對農民信箱關注度及開展有關工作支持不夠。
蓮都地處山區,地域廣闊,居住分散,通訊、光纖鋪設成本高。全區208個行政村,寬帶通村率只有91%。農村2兆寬帶年上網費要720元,多數村集體經濟困難,村級信息點有名無實現象普遍存在。因農村上網成本相對較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農戶家庭電腦的普及與應用,直接影響了農民信箱和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
在蓮都山區農村,真正在家務農的農民文化水平較低,年齡普遍老化,缺乏電腦基礎知識,學習接收能力較差,農民信箱注冊用戶多數還只是停留在被動的接收信息服務,不能主動地進行信息反饋和交流。村信息點是農村信息技術推廣應用的紐帶,由于村信息員無工資福利等待遇,人員多為兼職,人員調整變動較為頻繁,村網站難以正常運行和維護,致使信息的服務功能不夠強。山區農村地域分散,組織村信息員系統培訓工作難度較大,成本較高,也影響著村級信息員技術水平的提高。
農民信箱系統雖然具備了網上推銷、采購、聯系、獲取信息、考核統計、橋梁等6大功能,但有些功能還未得到真正發揮。如農民信箱網上農博會目前還無網上支付功能;農民信箱的信件發送容量太小,不易發送照片等容量大的圖片資料;農民信箱萬村聯網網頁模板和欄目不能進行設計更改,難以滿足用戶需求等等,制約著農民信箱用戶群的進一步擴大和功能的再擴展。
蓮都區農村地域范圍廣,農民群體素質千差萬別,對信息技術需求各不相同,且農業信息技術屬于農業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邊緣學科,信息技術推廣應用培訓顯得十分重要。當前的重點工作,一是強化村信息員培訓,培養一批會收集、會分析、會傳播的農村信息化人才,使其掌握計算機應用、信息采集與發布等基本知識和技能,提高為村民信息服務的能力。要把年輕的、知識水平較高的農村致富帶頭人充實到村信息隊伍中來,形成一支結構合理、素質良好的村信息服務隊伍。有大學生村官的地方,要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官傳幫帶作用,避免信息工作出現青黃不接現象。二是開展農村信息化知識普及培訓,組織培訓種養銷大戶、農業科技信息應用示范戶等骨干農民,培養一批引領村民利用科技信息致富的帶頭人,以應用促推廣。要將農村信息化培訓納入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內容,每年開展定期培訓,提高農村信息化應用主體的總體水平。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把縮小城鄉數字鴻溝作為當前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創新機制,積極引導多種資金、技術等要素投入農村信息化建設。降低農村寬帶使用資費標準,以農民普遍能接受的價格,提高農村網絡普及率。要完善必要的信息化軟硬件設施,探索制定信息下鄉、寬帶下鄉等農業農村信息化優惠投資政策,刺激農業主體對農業信息的消費。鼓勵和支持社會各界力量開展農村信息化服務,整合部門資源,引導社會力量合力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
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媒介和當前群眾喜聞樂見的微信平臺,大力宣傳農民信箱的應用功能,提高農民信箱的知曉率和影響力。同時,要及時搜集在農民信箱網上進行農產品買賣、科技服務、災害預警等方面應用的典型實例,開展宣傳,展示應用成果和信箱功效,提高農民對農民信箱的認識水平,進一步推動農民信箱的應用。
各地要從實際出發,調查分析農民用戶需求,完善農民信箱系統現有功能,加快開發網上快捷支付等功能,及時做好系統升級和擴容,避免短信發送擁堵和附件難以上傳等現象。要建立健全農民信箱系統長效維護管理機制,認真做好各項功能模塊的維護,不斷豐富信息量,使其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進一步加強信息發布審核和管理,保障發布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和權威性,嚴防虛假信息和信息垃圾產生,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
[1] 杜剛,錢金良,朱衛華,等.農村信息服務主要媒介的現狀與思考[J].農業網絡信息,2010(8):98-100.
[2] 李維平.農民信箱工程建設對現代農業的作用和思考[J].農業網絡信息,2010(3):47-49.
[3] 黃海龍,管孝鋒,王煥森.浙江農民信箱“每日一助”服務的推廣應用 [J].浙江農業科學,2010(5):1134-1136.
[4] 陶忠良.浙江農民農業信息服務模式發展分析[J].浙江農業科學,2014(7):110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