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鎮
(紹興市柯橋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浙江紹興 312000)
為更好地拓展農業生產思路,立足農業科技,積極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挖掘農業增產增效的潛力。2013年,在柯橋區農技推廣中心的指導下,區殘創西紅花專業合作社開展稻-花輪作種植模式,降低生產中化肥農藥的使用量,提高作物產值,改善農產品品質,從而提高合作社的經濟效益,促進農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柯橋區農技推廣中心通過對殘創西紅花專業合作社多年的技術指導,探索出稻-花輪作新型種植模式,2013年種植面積7.06 hm2。水稻-西紅花模式[1]是在山區種植一季單季晚稻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再種植西紅花,達到一年二作,實現穩糧增錢的好途徑。
2013年11月19日開始陸續將西紅花種球移栽到大田[2],根據作物生長特性進行測土配方施肥,同時開展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2014年5月15日開始采收種球,整理后在室內進行培育管理,9月5日種球開始發芽,于11月5日開始采收花絲;單季晚稻于6月2日開始播種,于10月28日陸續收割進倉、烘干。
種球種植。西紅花種球在移栽前選取疏松肥沃的砂性土壤進行種植,栽種前7 d深翻土壤,耙平田面,起溝,整平,作畦,畦寬1 m,溝寬0.25 m,深0.2 m。移栽前按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根據地塊不同施用不同的有機肥作基肥[3-4],一般每667 m2施有機肥900 kg,施入15%硫酸鉀型復合肥(氮磷鉀有效養分含量均15%)600 kg·hm-2,翻入土壤中,作為底肥。11月中旬開始選晴天栽植,種球密度7 cm×15 cm,深度為5 cm;栽后用干稻草覆蓋作行間,然后在畦面上覆土。
大田管理。在年底根據苗情施肥,苗差的用45%硫酸鉀型復合肥150 kg·hm-2沖水澆施。在2-3月,用0.2%磷酸二氫鉀溶液進行根外追肥,每隔7~10 d噴1次肥,連噴3次。及時拔除田間雜草,盡量不翻動葉片,除草不用鋤鏟,一般在3月18日后不進行除草。
病蟲害防治。主要病害有細菌性腐敗病、西紅花枯萎病等[5]。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積極開展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田間一旦發現病蟲害及時進行防治,細菌性腐爛病用1 000萬單位農用鏈霉素3 000倍噴霧防治。枯萎病用甲基硫菌靈1 000倍液或20%三唑酮1 500倍液噴霧防治。
種球收獲。在5月上中旬,選擇天氣晴朗及時進行收獲。先拔除老草,然后從畦的一端按次序挖掘,不能亂挖,把挖出的球莖運到明亮、通風的室內,并逐一攤在陰涼、干燥的地上,攤放高度不能太高。
球莖上匾。6-8月將球莖整理上匾,選擇光線充足、通風良好的房間作為存放地,球莖在室內攤好,齊頂剪去,去掉老根。在地上放10 d,根據大小進行分類,要把球莖頭朝上。
選擇產量較高的新品種甬優12,采用直播方式進行播種,一般播種量11.25 kg·hm-2[6]。播種于6月2日進行,播種后4~5 d用40%直播青除草劑0.9 kg·hm-2除草。播種前施基肥豬糞21 t·hm-2。6月19日施追肥尿素80 kg·hm-2[7],6月30日施追尿素150 kg·hm-2,7月6日施鉀肥100 kg·hm-2。
積極開展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6月27日,防治稻飛虱 (兼治稻薊馬),每667 m2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40 g,或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20~30 g;防治縱卷葉螟,每667 m2用10%四氯蟲酰胺30 mL,或10%阿維氟酰胺30 mL。7月19日,防治二化螟、稻飛虱,提早預防紋枯病。每667 m2用40%氯蟲·噻蟲嗪10 g+32.5%苯甲·嘧菌酯40 mL,或10%阿維·氟酰胺35 mL+75%肟菌·戊唑醇15 g+10%吡蟲啉50 g。8月19日,防治稻飛虱。每667 m2用80%烯啶吡蚜酮8~10 g,或25%吡蚜酮30~40 g(50%吡蚜酮15~20 g);防治紋枯病和稻曲病,每667 m2用6%井岡·蠟芽菌水劑200 mL,或30%苯甲丙環唑20 mL+10%井岡霉素100 mL。9月20日,防治褐飛虱,每667 m2用50%吡蚜酮20 g+20%烯啶蟲胺30 mL+40%毒死蜱100 mL,或80%烯啶·吡蚜酮8~10 g+40% 毒死蜱 100 mL[8]。
經測算,西紅花用種球2 625 kg·hm-2,購買種球50元·kg-1,計131 250元·hm-2;收花絲4.35 kg·hm-2,預計當年干花30 000元·kg-1,產值130 500元·hm-2。同時可收種球2 700 kg·hm-2,50元·kg-1,產值135 000元·hm-2,總產值265 500元·hm-2。成本:種球131 250元·hm-2,化肥9 000元·hm-2,農藥1 200元·hm-2,人工費60 000元·hm-2,耗地費6 000元·hm-2,合計207 450元·hm-2,純收入58 050元·hm-2。
水稻產量8 235 kg·hm-2,谷價3.9元·kg-1,產值32 117元·hm-2,成本:種子870元·hm-2,化肥3 000元·hm-2,農藥2 100元·hm-2,機械收割費2 250元·hm-2,土地承包費6 000元·hm-2,雇工7 500元·hm-2,合計21 720元·hm-2,純收入10 397元·hm-2。
預計產值達297 617元·hm-2,純收入達68 447元·hm-2,比單種晚稻增收58 050元·hm-2,合作社2014年純收入將增加409 833元,經濟效益顯著。借此經濟效益的提升,合作社將投入一定的資金,通過提高包裝檔次來增加產品的附加值。
隨著項目的實施,經濟效益提升,實實在在地增加了農戶的收入,有效地提高周邊農戶的積極性,促進農村勞力再就業,從而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項目實施過程中,大力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有效地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減輕對環境的污染,朝著低碳農業方向前進。
[1] 劉志農,章卓梁,呂偉德.西紅花種球繁殖-水稻輪作高效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學,2014(18):113-114.
[2] 劉志農,章卓梁,呂偉德.富陽市西紅花規范化種植生產技術操作[J].安徽農學通報,2014,20(16):46,67.
[3] 華金渭,何伯偉,潘永年,等.浙江省西紅花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中國現代中藥,2014,16(8):627-630.
[4] 施林妹,徐象華,朱波.不同施肥方式對西紅花生長發育的影響 [J].浙江農業科學,2013(5):522-523.
[5] 郭順洪.西紅花栽培技術 [J].現代農業科技,2008(15):66-67.
[6] 張建民,杜秀美,陳躍進.水稻甬優12直播播種量試驗初報[J].種子世界,2009(5):19.
[7] 譚才洪,陸亞松.單季晚稻直播高產栽培技術 [J].福建農業科技,2009(3):2-3.
[8] 李道書,潘忠芬.淺談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J].中國農藥信息,2013(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