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水華 蔣 華
(井岡山大學護理學院,江西 吉安 343000)
我國農村人口占有80%,但農村養老照護資源卻十分匱乏,養老的核心是照護。社會轉型期很多事務不成熟,農村老年人照護得不到很好滿足現象時有發生。
1.1 調查對象 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對湖北、浙江、福建和江西等4省農村的7個自然村300名老年人進行了問卷調查和非結構式訪談。
1.2 調查方法和內容 調查內容涉及年齡、文化程度、子女個數、居住方式、家庭成員情感狀況等21個項目。
2.1 基本狀況方面 51.6%為70歲以上,61.7%不識字。70.4%生活能自理,24.2%需要他人照護,5.4%完全需要他人照護。85.9%比較滿意居住環境,48.8%更傾向于與子女同住,由子女照護;30%希望夫婦倆同住,由夫妻互相照護;21.1%希望單身居住,自己照護。
2.2 家庭人口結構和經濟狀況方面 62.5%子女數在3個及以上,27.3%為兩個,其他為獨女和無子女家庭。家庭月收入1 000元以下占76.9%,經濟收入以自己勞動收入和子女補貼為主,經濟狀況并不是很樂觀。22.3%認為手中的錢是夠用有余的,絕大多數人只是大致夠用,有人甚至感覺經濟狀況困難。68.8%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也還有一部分仍然存在靠親友資助解決看病等問題。
2.3 老年人情感與健康方面 49.2%家庭成員感情較好,13.3%家庭成員感情較差。49.6%由子女陪同就診,但也有23.8%獨自就診。30.1%健康狀況不理想。只有17.9%有病就去醫。
2.4 老年人和子女養老意愿方面 65.2%子女愿意照護,26.95%子女選擇請保姆,7.8%子女選擇老年人住養老院。69.1%愿意跟子女住在一起。59.6%認為沒有必要與子女簽訂養老協議。56.3%對目前政府的養老體系和設施建設還比較滿意,16.4%不太滿意。
本調查結果高出中國近4成的高齡老年人出現殘障〔1〕。農村老年人自理能力不容樂觀,城市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高于農村,農村女性最弱,這與城市老年人不能自理比例為6.9%,而農村老年人不能自理比例為10.8%是相似的〔2〕。老年人選擇與子女同住可能與人們傳統思想有關。另外與我國的福利院入住有很多限制有關。
子女多未必能使老年人在養老問題上得到很好解決。而獨女或無子女農村老年人的照護問題則更加迫切。農村居家照護有兩個兒子的大部分以輪吃輪住照護為主〔3〕。老年人們在老年時期是比較喜歡安定,他們在一個地方居住久了或者是被同一個人照護久了就會產生一定的依賴性,不停地更換居住環境和照護人群,即使是自己的子女也會產生不適感。這種輪養模式還易造成子女之間矛盾,導致贍養糾紛發生。
另外,農村家庭中外出打工農民工數量增多,外出打工改善了絕大多數進城農民的生活水平及境遇,但不一定提高家庭贍養能力。對于某個指定老年人來說,子女的養老能力由經濟狀況、照料者時間因素決定。務工外出主要有丈夫單獨外出型,夫妻共同外出型,妻子單獨外出型〔4〕。調查中第三種情形比較少見的,農村中的婦女大都在家撫養孩子和照護老年人。第二種情形較為,老年人不僅失去了照護者,還要在生活上照護自己的兒子和孫子、孫女??梢?,流動導致主要照料者的照護時間減少。因此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子女的養老照護能力。老年人婚姻觀念比較傳統,崇尚從一而終,子女是他們的唯一情感寄托和依靠。家庭成員感情大部分融洽,老年人對情感的依賴性增強,生病的老年人更需要子女陪伴和傾訴。按中國傳統風俗,與子女簽訂養老協議可能有傷家庭感情,也未必能滿足老年人的養老照護需求。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可能會出現一系列生理退行性改變。骨鈣丟失,易出現骨質疏松,反應力降低,感知覺下降,發生跌倒摔傷等危險。老年人獨自就診容易出現幾個問題:表達不清,影響醫生判斷疾病;理解力、記憶力較差,不能正確認知疾病、執行醫囑;不及時復查,常常擅自減藥或中斷治療,這使老年人身體狀況不能得到好的改善。
老齡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在農村,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重點和難點也在農村。老年人認為有必要與子女簽訂養老協議,希望通過法律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2009年,中央財政安排基本養老保險補助1 326億元,同比增長69.7%,從這一增幅中,可以看出國家對養老的重視。中國80歲以上人口已達1 899萬,今后還會以每年100萬的速度增加〔5〕。目前政府對農村老年人的養老政策還不能足夠有效滿足老年人的照護問題。
楊巧菊〔6〕主張每個人都有自理的需要??晒膭钣凶晕艺兆o能力的老年人獨立滿足自理需要,從而減少家庭和老年人自身的負擔,促進其身心健康。農村老年人社會交往,適應環境變化等自理能力方面不如城市老年人。應鼓勵老年人多與外界聯系,多參加村集體、鄰里活動,加強自己與其他老年人的交流,可以通過交換各自的自我照護經驗,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提升自己的幸福度。農村老年人要合理支配養老金,政府補貼等。在滿足自己日常生活開支的情況下,儲蓄金錢,讓自己的經濟獨立〔7〕。實行家庭照護與暫托服務相結合的模式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發展前途〔8〕。暫托服務一般包括家庭內和機構暫托服務。農村家庭內暫托服務一般由親戚或鄰居擔任。而機構暫托服務提供的是專業的全面的照護服務。但在這種模式下,家庭照護的主要責任仍然有子女承擔,子女可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選擇合理的暫托服務。通常,家庭內暫托服務所需費用遠比機構暫托低得多。
對有多子女、無時間照護的老年人可由子女出支(個人經濟條件好)可選擇公立或私立養老院,尋求社會照護;對于獨女戶老年人、獨居老年人和符合條件的困難老年人,可申請當地敬老院,尋求政府幫助。農村活動服務中心可吸納中專學歷的專業性服務人或培訓當地有一定文化的村民。社區活動中心的內容應該適合當地老年人的喜好,如戲曲欣賞,電影播放等。農村社區醫院(衛生所)應根據各個村的實際情況,包括村中的老年人數量、健康狀況、當地的風俗習慣,大部分老年人信仰,根據這些情況決定醫院的大小,服務的方向及服務的標準。村衛生所可以建立一個流動服務小組,為那些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門醫療服務。
現在的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部分農民參與意愿不強,資金籌集難度大,管理和監督不規范,立法滯后,政策不過硬等。2012年財政部發文《關于中央財政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專項補助資金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未來中西部地區將獲得中央財政的全額補助,東部地區也將獲得50%的補助。政府一方面要加強對農村老年人的宣傳教育,提高老年人的認識水平,消除老年人對養老院照護的排斥心理,吸引更多有子女而又出現養老照護問題的老年人選擇養老院照護模式。另一方面要抓好養老機構硬件和軟件設施的改善〔8〕。
1 王德文.居住及日常照料方式對老年人軀體機能轉歸的統計分析〔J〕.統計研究,2008;25(8):69-73.
2 杜 鵬,武 超.中國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狀況與變化〔J〕.人口研究,2006;30(1):51-8.
3 伍海霞.當代農村老年人口的輪養分析——以河北經驗為基礎分析〔J〕.人口研究,2009;33(4):68-77.
4 聶 焱.欠發達地區農村勞動力外流對家庭養老意愿影響的〔J〕.貴州民族研究,2008;28(1):78-82.
5 吳 博.中國社會養老現狀不樂觀:地需“歸位”人需“掃盲”〔N〕,中國青年報,2010-9-8(13).
6 楊巧菊.護理學導論〔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85-9.
7 陳彩霞.經濟獨立才是農村老年人晚年幸福的首要條件〔J〕.人口研究,2000;24(2):67-9.
8 羅元文.中國農村老年人口養老的養老問題研究〔J〕.甘肅社會科學報,2008;6(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