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中儲糧東北綜合基地項目在盤錦港區內開工。這個總投資150億元的糧油綜合產業項目,將是目前全國最大的以糧油倉儲為主的現代化綜合產業基地。項目整體建成投產后,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30億元以上,可為地方創造可觀的稅收和2000個就業崗位,對發展地方經濟、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加強宏觀調控、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中儲糧東北綜合基地項目是集倉儲、物流、加工于一體的大型糧油綜合產業項目。項目由糧油中轉、糧油儲備、油脂加工功能板塊組成,總占地面積1700畝,主要建設內容為:128萬噸糧油儲備倉、100萬噸糧食物流倉、4條共4400米鐵路專用線、兩個7萬噸級糧油專用泊位等。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項目的物流和倉儲部分計劃于2017年10月投產,油脂加工部分計劃于2018年5月投產。
10月30—31日,中糧集團旗下負責大宗糧食貿易的成員企業中糧貿易有限公司,在京舉辦大客戶年會暨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溫氏集團、雙胞胎集團、海大集團、桂林力源集團、揚翔集團、正邦集團和大北農集團等七家行業龍頭企業受邀參加。本次會議旨在與客戶精誠攜手,鞏固并深化良好的合作態勢。中糧貿易與七家龍頭企業共同研討分析問題,力求為企業提供“一站式”飼料原料供應解決方案,不斷優化雙方合作。中糧貿易與七家龍頭企業分別簽訂了2016年戰略合作協議。
10月23日,重慶正大年產18萬噸飼料項目開工儀式在重慶市涪陵新城區舉行。該項目投產后,預計年銷售收入6.5億元,年利稅5000萬元。
農牧食品業是泰國正大集團在中國的主要投資行業,新建設的重慶正大年產18萬噸飼料項目總投資1.3億元,預計2016年9月底竣工。該項目將建設成為高度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為一體的現代化新型飼料廠,同時打造成為飼料行業的標桿工廠。
金融界網站訊,11月2日開盤,溫氏股份股價暴漲345.8%,報71.98元。開盤后,溫氏股份遭遇臨停,10時34分復牌后股價大跌再度遭遇臨停,截至午間收盤,股價漲256.5%,14時57分復牌,股價再度下行,截至收盤,股價漲242.5%,報55.31元,流動市值2005億元,一躍成為創業板最大市值公司,緊隨其后的是樂視網、東方財富。
華盛頓10月16日消息,美國農業部周度出口銷售報告顯示,2015/16年度迄今為止,美國對華大豆銷售總量(已經裝船和尚未裝船的銷售量)為1029.56萬噸,較去年同期的1790.22萬噸減少42.5%,上周是同比降低46.8%。
截至2015年10月8日,2015/16年度(始于9月1日)美國對中國(大陸地區)大豆出口裝船量為239.85萬噸,略微低于上年同期的240.86萬噸。
迄今美國已經對我國售出但尚未裝船的2015/16年度大豆數量為789.71萬噸,低于去年同期的1549.36萬噸。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稱,2015/16年度(10月到次年9月)中國可能采購2700萬噸美國大豆,比上年的2960萬噸減少8.8%。
越南 《經濟時報》10月21日報道,1—9月份,越南蝦類出口量同比下降28.4%,養殖戶瀕臨破產。
據分析,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外資企業壟斷了越南水產飼料業,他們操縱市場、聯合作價,使水產養殖成本和水產出口價格居高不下,僅蝦類價格就比競爭對手高出1~2美元/公斤,越南蝦在傳統出口市場上失去了價格競爭優勢。
目前,越南蝦飼料99%的份額掌握在外資企業手中,蝦農別無選擇,只能購買高價飼料。據統計,今年9月份玉米進口價格同比下降了33%,而水產飼料價格基本沒變。養蝦業飼料成本占75%,算上人工成本,養蝦幾乎無利可圖。
據美國石英財經網站10月13日報道,在《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期刊今年8月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中,美國研究人員首次對物種多樣性下降速度進行了量化。由于美國人嚴重依賴主要商品作物,部分區域的物種多樣性降幅高達19%。
人們早在幾十年前就認識到了作物物種多樣性下降的危險:由于農民種植的玉米和大豆等商品作物越來越多,他們種植的其他作物不斷減少,導致作物多樣性下降。而隨著作物多樣性下降,病蟲害和氣候變化等問題更容易影響到美國的糧食供應。
研究小組發現,1978年至2012年,美國農業生產中的總體作物物種多樣性下降了約10%。研究小組成員來自堪薩斯州立大學、北達科他大學和美國農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