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日前指出,要持續推進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畜禽養殖,爭取到2020年規模養殖場配套建設糞污處理設施比例達75%以上,畜禽糞污基本資源化利用。
“當前畜禽養殖污染已經成為農業面源污染的重要來源,破解糞污綜合利用問題迫在眉睫。”于康震日前在全國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暨糞污綜合利用現場會上指出,近年來農業部持續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畜牧業發展成效顯著,規模化水平、設施化裝備水平和生產水平明顯提高。但與此同時,畜禽養殖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成為影響畜牧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于康震強調,下一步要全力以赴抓好六項重點工作。要調整優化畜牧業生產布局,持續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探索改進養殖工藝和糞污處理技術,加強試點示范引領,強化政策扶持力度,創新工作方式方法。
10月19日,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在山東省威海市召開全國食品安全城市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試點工作現場會。
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強調,食品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福祉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策部署,總結推廣山東等地試點工作中形成的有效做法和成熟經驗,健全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保障體系,把好從農田到餐桌每一道防線,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汪洋指出,要深化試點探索實踐,把解決好當前突出問題與建立長效機制結合起來,大力構建政府監管、行業自律、部門協同、企業負責、公眾參與、媒體監督的食品安全治理格局,提高食品安全工作水平。
汪洋強調,當前我國食品安全形勢穩定向好,但風險隱患依然存在。要以新《食品安全法》實施為契機,強化屬地政府管理責任,全面加強源頭治理,通過行政約束、法律約束、良心約束規范食品生產經營者行為,嚴懲重處食品安全領域違法犯罪,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食品安全風險。加強基層食品安全監管隊伍建設,改善監管執法裝備,增強應急處置能力。要完善監管制度,創新監管機制,不斷提升監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