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農業部部長韓長賦主持召開部常務會議,總結分析上半年農業農村發展形勢,研究部署下半年重點工作。會議強調,要緊緊圍繞“穩糧增收調結構、提質增效轉方式”的工作主線,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好各項重點任務落實。一是全力以赴抓好秋糧生產。二是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取得實效。三是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動物疫病防控。四是把打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攻堅戰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五是扎實推進農業農村各項改革任務。六是加大政策落實和創設力度。
7月7日從農業部獲悉,近年來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迅猛,網絡交易規模翻番增長,初步估算,去年全國農產品網絡交易額超過1000億元,占農產品銷售額的3%。
統計顯示,當前我國涉農電子商務平臺數量超過3000個,呈快速增長態勢。同時,農業生產資料、休閑農業電子商務也已開始起步。
農業部介紹,農業電子商務僅是“互聯網+”現代農業在農業領域的一大表現,“互聯網+”現代農業在農業物聯網、農業信息服務等方面也已取得初步成效。其中,在農業物聯網上,農業部先后在北京、黑龍江、內蒙古等8省(區、市)實施國家農業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和區域試驗工程,在設施農業、畜禽水產養殖、大田作物種植、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等方面廣泛應用農業物聯網技術,總結出了200多項成熟的規模應用模式,在節水、節藥、節肥、節勞動力等方面效果明顯。
據悉,下一步農業部將從四個方面著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在生產環節將重點實施農業物聯網應用試驗示范工程,大力推廣農業物聯網技術和模式,不斷擴大物聯網應用的規模化程度;在經營環節將大力推進農業電子商務發展,以農產品尤其是鮮活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為重點,推動形成農產品進城與農業生產資料和消費品下鄉雙向暢通流動的新格局;在管理環節將強化大數據技術創新應用;在服務環節將加快推進信息進村入戶。
近日,國務院食品安全辦會同海關總署、公安部、農業部、商務部、衛生計生委、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以及中央宣傳部、國家網信辦等部門對打擊冷凍肉品走私、維護食品安全工作進行了研究。
今年以來海關總署會同有關部門在全國部署開展打擊冷凍肉品走私專項行動,打掉了多個走私團伙,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
海關總署、公安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部署對走私冷凍肉品犯罪行為的調查,全力追查走私入境冷凍肉品的來源及銷售去向,包括幕后指使人、承運企業和相關人員、承儲冷庫經營企業和相關人員以及采購使用的食品生產經營者。對查獲的走私冷凍肉品,有關部門將嚴格按照規定進行處理,嚴禁不合格肉品流向“餐桌”。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要求所有冷凍倉庫、肉食品經營企業、加工企業、餐飲企業嚴格依照有關法律規定,不得承儲、購買、銷售來源不明的冷凍肉品。2014年以來凡承儲、購買、銷售過來源不明冷凍肉品的生產經營者,要于7月底前向所在省級或地市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主動報告。企業報告的情況,地方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及時報告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歡迎廣大消費者和媒體對違法行為進行監督舉報,對破獲重大違法案件做出貢獻的,有關部門將給予相應的獎勵。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要求北京、天津、遼寧、上海、安徽、福建、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云南等省(區、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對行政區域內所有冷庫進行排查,重點檢查2014年以來承儲冷凍肉品的來源、數量和銷售去向。凡發現入出庫數量與記錄不符的,來源及銷售去向不明的,編造、篡改相關記錄的,要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并向社會公布調查結果。
詳情見http://www.sfda.gov.cn/WS01/CL0087/123880.html
國家財政部網站7月2日消息,2015年,中央財政通過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安排12億元支持畜牧良種補貼工作,鼓勵養殖者購買牲畜良種凍精和種公畜進行牲畜品種改良。
2015年,中央財政在繼續實施生豬、奶牛、肉牛、羊和牦牛良種補貼的基礎上,探索奶牛胚胎補貼試點。
自2006年中央財政開始實施畜牧良種補貼政策以來,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截至2015年,已累計安排89.5億元,極大地調動了廣大養殖場戶特別是散養農戶選購使用良種的積極性,加速了畜牧良種的普及推廣,有效提升了畜牧生產水平和畜產品品質。
財政部網站7月 9日消息,為促進漁業持續健康發展,從2015年起,對國內漁業捕撈和養殖業油價補貼政策作出調整。通知指出,力爭到2019年,用5年左右時間,將國內捕撈業油價補貼降至2014年補貼水平的40%,使國內捕撈漁船數和功率數進一步減少,捕撈作業結構進一步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