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湘英〔第二師29團棉花加工廠,新疆庫爾勒841000〕
如何提高機采棉加工質量
■張湘英
〔第二師29團棉花加工廠,新疆庫爾勒841000〕
本文系兵團2013-2014年度棉花(機采棉)加工論文評比鼓勵獎。
影響機采棉質量的因素包括:棉花品種、棉花栽培管理模式、化學脫葉、催熟技術、水肥及氣候、成熟度問題、地膜回收情況、機采棉的運輸、驗收及加工等。由于機采棉含雜高、回潮率大且不均勻、等級混雜,因此給加工帶來諸多不利因素。為提高產品的效益和機采棉皮棉質量,現筆者談談對機采棉加工的幾點看法。
應當充分考慮棉花的成熟度和催熟時間,如果催熟時間過早,將造成籽棉本身品質的缺陷,如馬克隆值、長度、斷裂比值的下降。因地域不同、氣候不同,催熟的時間也應因地制宜。
在機采的過程中,早、中、晚各時間段籽棉的回潮率都不相同。早晨機采棉回潮率一般在15%~17%,下午在12%~13%,為此在收購時應將不同階段的機采棉分開堆垛,特別是復采的籽棉更要分垛。
機采棉長期儲存比較困難,這是因為在采摘時對棉花噴灑水,導致籽棉水分偏高。機采棉一般是當天采收、當天入廠,每天近千噸機采棉入廠,入花量遠大于軋花日處理量。而機采棉含雜率高,回潮率大,使得機采棉不能像手摘棉那樣大垛堆放,否則很容易引起色變,霉變,所以要在收購中對回潮率超過12%的籽棉進行攤曬,對回潮率在12%以下的籽棉可起垛堆放,但高度不超過4 m,堆垛不應超過600 m2。成垛后一定要及時覆蓋,以防雨水進入。機采棉在存儲中應盡量做到早收早軋,因其機采棉干濕不均,并伴隨有大量較濕的棉葉、棉稈,所以堆放7天以上而未軋的棉花,溫度超過33℃時應重新分垛檢查,以防霉變。
目前各加工企業普遍采用籽棉四道清理(少量的使用五道清理,增加了三絲清理機),以保證籽棉進入軋花機前含雜率在3%以下;皮棉三道清理,以保證皮棉含雜率在1.2%以下。籽棉回潮率在6.5% ~8%之間時軋花設備工作狀態最佳,這就要求在加工中隨時調整烘干塔的溫度。
由于機采棉含雜率高,因此加工要求相對較高,同時在線運行的設備較多,每臺設備的可靠性決定了整條生產線的運轉率,正常情況下要求運轉率在95%以上。因為良好的運轉率不僅節能降耗,節約成本,而且是解決存儲問題最經濟有效的手段。提高設備運轉率應注意以下幾點。
購買設備時,一定要選購實際使用效果好,并經國家定型認可的設備,最好成套購買,避免因設備之間不匹配造成的麻煩。
選購設備時,清理設備對軋花機而言要有一定的余量空間,以實現籽棉薄而輕地經過清理機,盡可能多得清除籽棉中的雜質,如棉稈、棉葉、棉桃、棉殼等。
每年夏季的設備大修工作要細致到位,大修的目的是檢查、發現、修理設備在上一年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特別是籽棉、皮棉清理設備,以恢復設備的最佳工作狀態。但也要走出一個誤區,即夏季設備檢修就是對設備大卸八塊。應根據設備在上一年出現故障的頻率高低、使用的重要性,做出相應的輕重緩急處理。
軋花時要多做設備的巡視維護工作,不要“小病”不治,以致造成大面積的停機。抓好黃金加工一百天,保證設備良好的運轉率,為及時地加工優質皮棉打好基礎。
棉花加工不論手摘、機采都要做到因花配車,但因機采棉自身的特性對加工提出了比手摘棉更高的要求。
(一)籽棉清理
生產時要根據檢測的情況,含雜率超過3%時就要對各清理設備進行檢查清理、調整,特別是刺釘輥筒與格條柵間隙及排雜情況,過大過小都會增加機械負荷,排雜不順,掉小花頭,甚至使籽棉質量下降。籽棉回潮率控制在6.5%~8%之間,使各清理設備能發揮出最佳的清理效果,同時適宜的回潮率也使得各清理設備的負荷減小,故障率降低。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應根據籽棉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工藝流程,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減少機械對棉纖維的損傷。打擊次數越多,對棉纖維表面的蠟質破壞得越嚴重,所以要做到能不開就不開。
(二)軋花階段
生產中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其技術指標,不能只依據一個標準而不考慮機型與籽棉情況,同時還應該掌握好產量與質量的關系。棉卷松,皮棉質量好,但產量低;棉卷緊,皮棉質量下降,產量高。實際工作中還要根據籽棉的含雜率、回潮率情況,通過調整喂花量和排籽量,使棉籽卷始終保持在一個最佳狀態,在絞龍配棉的情況下,盡量減少溢流及籽棉打擊次數,使軋花工作高產優質。
(三)皮棉清理
建立主機抓產量,輔機保質量的理念。對氣流皮清機要勤檢查其排雜情況,調節排雜板,盡可能地以不排皮棉為標準排出雜質。對鋸齒皮清機除經常檢查各部件間隙外,還應檢查其羅拉是否光滑,刺條輥筒的刺條是否有倒齒、歪齒,鑲嵌棉稈、棉籽等現象,以免在清理過程中產生新的棉結、索絲。因為纖維每過一道鋸齒皮清機其長度損失一部分,所以開幾道鋸齒皮清機以皮棉檢測數據為準,盡量做到不因鋸齒道數而影響皮棉質量。
皮棉從集棉塵籠進淌花道應是均勻的、連續的,淌花道到打包機的皮棉應是成片而非成卷的,這樣打出的包平實、厚薄均勻,打包機也得到很好的保護,不致出現偏踩、偏壓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