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9日,全國農業市場與信息化工作會議在重慶召開,研究部署“十三五”的總體思路和重點工作。會議指出,到“十三五”末,以農業信息監測預警體系為核心的農產品市場調控制度基本形成,以農戶營銷能力建設為核心的現代農業市場體系基本建立,以農業信息技術應用為核心的農業信息化綜合水平達到51%。
日前農業部印發關于推薦116項節本增效農業物聯網應用模式的通知,旨在將物聯網作為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的一項根本性措施,加快推廣應用,充分發揮其在節水、節藥、節肥、節勞動力等方面的作用,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促進農業產銷向智能化、精準化、網絡化方向轉變。農業部經過公示,現向社會推介116項農業物聯網應用模式,其中大田種植14項、設施園藝52項、畜禽養殖18項、水產養殖8項、綜合類24項。
9月1日,農業部通報2015年第二季度獸藥質量監督抽檢情況。其中,獸用生物制品監督抽檢51批,合格率100%;化學藥品、中藥等其他獸藥監督抽檢3528批,合格3420批,不合格108批。不合格樣品中,性狀不合格的占20.2%;鑒別不合格的占39.4%;檢查不合格的占24.8%;含量不合格的占50.0%;其他不合格的占0.9%。根據重點監控企業劃分原則,溫州康利獸藥飼料有限公司判定為重點監控企業。
9月10—12日,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在江蘇省調研水產養殖業發展和現代漁業建設工作。于康震強調,要大力推進水產養殖業轉變發展方式、調整養殖結構,不斷向產業鏈下游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實現水產養殖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加快推進現代漁業建設。
他指出,由于我國國內市場水產品供應已經基本穩定,“四大家魚”等大宗水產品供應趨于飽和,養殖效益出現下滑;同時,一些傳統水產養殖方式給水生生物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造成的壓力越來越大,水產品質量安全存在隱患,水產養殖業轉方式調結構迫在眉睫。要大力推廣節能、節水、生態、高效、安全的現代養殖方式,積極發展生態健康養殖;著力引導市場適銷的名優高端水產品養殖,加強品牌建設;全面推進水產養殖業與加工業、休閑漁業、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產業的融合發展,打造全產業鏈、提高附加值。要把水產養殖由數量產量增長為主轉到更加注重質量效益上來,由主要依靠資源消耗、物質要素投入轉到更加依靠科技創新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促進水產養殖業生態健康、增效增收,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