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 民
煤化工發展模式需要顛覆性變革
□ 濟 民
從化工業發展歷史看,煤化工在化工行業中扮演過重要角色。自從石油化工行業發展起來后,煤化工的地位逐漸讓位于石油化工,主要是因為是石油化工對環境的影響相對較小,資源利用更有效率。或許是因為煤化工在其發展過程中被打上了石油的烙印,所以煤化工的發展總是與油價息息相關。每當油價高位運行時,煤化工產業便如沐春風,發展的步子邁得很大;當油價步入低水平時,不少煤化工項目便會偃旗息鼓,暫緩發展或投資者撤出資金。由于沒有沖破油價的“魔咒”,這些年煤化工在中國的發展一直步履蹣跚,沒有持續性,其前景撲朔迷離,讓人看不大明白。
當前低油價下煤化工的處境的確艱難。2014年下半年以來,國際油價開始了長達一年多時間的下跌之旅,一度擊穿40美元/桶。油價的下跌對本身抗風險能力就十分脆弱的煤化工產業帶來重大沖擊。來自國內一些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我國包括煤制油、煤制氣、煤制烯烴等在內的一些現代煤化工項目的盈虧平衡點油價,大都以國際原油價格每桶70~80美元作為標準。言下之意,如果國際油價能夠長期維持在每桶70美元以上,煤化工產業就會有利可圖,一旦達不到這個價格水平,煤化工產業便失去了發展空間。過去由于國際油價持續在100美元/桶左右的高位,極大地激發了國內投資煤化工的熱情,煤化工項目紛紛上馬,忽視了油價下跌的風險。當低油價重新來臨的時候,煤化工產業就陷入了停滯,這成為煤化工產業的“硬傷”。按照目前的低油價水平,煤化工產業發展形勢相當嚴峻。縱使煤炭具有價格低廉優勢,也難以挽救煤化工的頹勢,這是由煤化工產品與石油化工產品是可以完全替代的本質特點所決定的。
對于未來的油價走勢,國內外機構普遍預期是低位運行。如果低油價持續下去,煤化工的日子將更加艱難。除了受油價制約之外,煤化工項目的投資金額也要較石油化工高出許多。據資料分析,同等規模條件下煤直接液化制油項目建設投資是石油煉制工廠的3~5倍,煤間接制油項目是煤直接制油項目投資的1.6倍。若今后油價長期低迷,煤化工產業的發展模式唯有徹底改變,方能尋得生存之道。
煤化工產業發展模式須有顛覆性變革。理論上講,煤化工產業要想自主發展,不看油價“臉色”行事,唯有依靠過硬的發展質量。就目前煤化工產業發展水平看,要想提高發展質量,至少需要跨越以下兩道關:一是需要將成本降下來,這是影響煤化工產業的核心要素。油價下跌一般意味著經濟低迷,而宏觀形勢的低迷一般會導致煤炭價格的下行,煤化工或許能從低煤價中獲得低成本。但是由于煤化工裝置及生產工藝的復雜性,低成本煤炭的優勢會被巨大的固定資產投資吞噬掉。要想將成本降下來,一方面要搞好技術創新,發展適合不同煤質的深加工技術和設備;另一方面要做好生產過程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從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挖掘煤炭深加工的附加值,以降低成本。二是要打好資源環境牌。中國的環境問題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地步,煤化工產業之所以受人詬病,很大程度是因為人們擔心煤炭深加工過程中會對環境帶來損害。以碳排放為例,我國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也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費國,而煤炭消費是導致二氧化碳過量排放的主要根源。在全國上下致力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的今天,在溫室氣體減排成為舉國發展目標、提高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成為能源行業發展方向的形勢下,發展煤化工會不會導致溫室氣體排放增加和環境污染,是否意味著發展的倒退,成為人們的心結。減少環境污染,是煤化工行業發展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合力開辟發展道路。一個產業是否具有發展價值和競爭力,除了內強素質之外,外在的發展條件也很重要。煤化工究竟要不要發展,或者說如何發展,政府有很大的發言權。政府的態度和產業政策,對煤化工產業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縱觀世界各國的能源發展史可以發現,凡是能源產業發展比較成功的國家,都有強大和高效齊全的能源產業政策支持。美國的頁巖油氣產業能夠取得成功,除了油氣業者持之以恒的努力外,政府政策的扶持更是功不可沒。特別是在一個產業發展初期,政策因素更為重要。中國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長時期不會改變,煤炭深加工少不了要成為煤炭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盡管當前乃至今后很長一段時間油價可能保持低位運行,但是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油價波動是永恒的規律,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發展煤化工是豐富能源供應、降低石油對外依存度、提高能源安全保障程度的重要手段。煤化工產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國家對煤化工應該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至于具體的發展模式,可以考慮漸進式和少而精的發展道路,避免之前的一窩蜂上馬煤化工項目的局面。
(作者單位:石勘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