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 洪
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為中國石化生產經營帶來諸多挑戰和機遇。如何在經濟新常態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創新人力資源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如何更好地推進勞動、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成為當前中國石化亟待解決的問題。
當前,我國經濟逐漸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石油石化產品的需求增長放緩;天然氣、新能源汽車、生物質能源等產業快速發展,成品油的需求增長空間越來越小;此外,隨著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原油進口即將放開,化工市場中進口產品已占據半壁江山,并將進一步搶奪國產產品市場。國內大部分石油化工產能過剩矛盾進一步凸顯,去產能化不可避免,由此帶來的富余人員安置問題成為重中之重。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內,中國石化人力資源管理面臨的數量與質量的結構性矛盾進一步暴露,存在成品油和中低端化工產品生產、銷售相關的基礎人才隊伍相對過剩與精細化工、高端新材料的研發、生產,以及互聯網服務相關的高技能人才隊伍相對不足的矛盾。
面對石化行業產能過剩的突出矛盾,以國企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為核心的轉型發展勢在必行。同時,加快包括新能源、新材料、互聯網和其他創新平臺建設在內的多種新產業培育成為當務之急。中國石化人力資源面臨的矛盾在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下被進一步放大,既要力爭完成2020年用工總量壓減到70萬人的艱巨任務,又要增強企業創新與發展的活力,做好富余人員安置和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變得更為迫切。
要實現從“石油+化工”向“能源+材料”的大產業結構轉變,大力發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消費服務業務,向高端材料工業和精細化工轉型,關鍵還是在留住和培養現有高技能員工隊伍的同時,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因此,除按照已經確立的目標任務深入推進“三項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外,還可探索和實施高技能、高層次人才隊伍的員工持股計劃。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明確提出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員工持股,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為國有企業改革注入新內涵,為國有企業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掃除政策障礙。2014年6月證監會發布《關于上市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劃試點的指導意見》后,國有企業也開始試水員工持股,陸續有包括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等國有A股上市企業宣布員工持股計劃。中國石化出售銷售公司股權,邁出國有大型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重要一步后,推動體制機制創新的通道被進一步打開。下一步,摸清人力資源現狀、創新薪酬管理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市場化薪酬機制和員工持股等激勵方式,將為企業留住和激勵優秀核心人才,調動員工積極性,特別是對引進新產業、新業態急需的高層次人才提供重要制度支撐。
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企業廣闊的市場空間被進一步打開。2014年度《深圳勞動關系發展報告》顯示,僅深圳汽車維修行業技能人才就有1.5萬~2萬人的缺口。我國汽車服務市場潛力巨大,這也為中國石化開展汽車服務、科學安置富余人員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要加快完成從油品銷售商向綜合服務商轉變,加快實施銷售公司非油品業務布局,積極推進便利店、汽服、O2O、保險、金融等領域的跨界合作,特別是圍繞與汽車相關的衍生需求,盡快形成高成長性的業務,必將新增更多就業崗位。通過系統內調劑,為消化吸收因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富余人員提供更多渠道和方式,不僅能夠實現“保障富余人員有出路,基本生活有保障”的基本目標,還能讓富余人員享受到更多改革創新的成果。
加大創新創業扶持力度,提供必要資源激勵員工創業。為適應經濟轉型的需要,國家出臺多項旨在降低創業門檻、鼓勵創業的政策。中國石化在強調對科技創新和技術創新支持的同時,也可拿出自身的資源優勢擇優支持員工創業,采取新型的“類合伙人”模式,共同尋求業務突破和快速擴張。比如,員工利用自身資源從國外引進優質產品和先進技術后發起設立創業公司,一旦此類產品和技術得到認可,中國石化一方面可提供包括資金、渠道在內的各種支持,推動創業公司快速做大做強;另一方面也可將富余人員安排進入員工設立的創業公司,與創業公司的發起人嘗試通過持股計劃、項目跟投機制、內部創業等類合伙人的方式,實現企業與員工的利益共享、責任共擔,增強和激發員工的責任意識與創造性。
面對經濟新常態下前所未有的市場競爭環境和創新創業環境,國有企業應當積極進行體制機制創新,大力鼓勵內部創業,把企業由管控組織變為創業平臺,積極應對人力資源新常態,實施以創新帶動發展、創業帶動就業的戰略,推動企業和員工共同實現價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