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第四、五掌骨骨折36例臨床分析。方法 選擇該時間段內所收治的第四、第五掌骨骨折患者共計36例作為研究對象,20例患者為第四掌骨骨折,16例患者為第五掌骨骨折,均使用單根通用克氏髓內針閉合復位內固定方法進行治療。結果 36例患者單根通用克氏髓內針閉合復位治療,共32例患者達到有效以上標準,總有效率為88.89%(32/36)。結論 單根通用克氏髓內針閉合復位內固定治療第四、第五掌骨骨折有確切的臨床效果,可作為基礎手術方案,進一步推廣應用。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5.021
工作單位:151400黑龍江省安達市醫院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nalysis of Treatment of the Fourth to Fifth Metacarpal Fracture with Internal Fixation
YAN Lihui Anda hospital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Anda 1514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nalysis of 36 cases of fourth, five metacarpal fracture. Methods From the time period of the fourth metacarpal fracture, fifth patients with a total of 36 ca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20 patients with fracture of the fourth metacarpal, 16 patients with fracture of the fifth metacarpal, all using a single general grams of closed reduction and 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 method's treatment. Results 3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ingle common grams of closed reduction and intramedullary nail in the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a total of 32 patients were effectively the above criteria,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8.89% (32/36). Conclusion A single universal grams of closed reduction and 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fourth, fifth metacarpal fracture has the exact clinical effect, can be used as the basis for further application of operation.
【Key words】Single Universal Kirshnerwire,internal fixation,Fracture
掌骨骨折臨床常見,第四、第五掌骨骨折致傷原因多為拳擊損傷,根據其致傷原因的特殊性,在臨床治療中也需要有一定的特殊性 [1-3]。由于第四、第五掌骨骨折占到了手部骨折的近1/2比例,因此多建議通過手術療法進行治療。為進一步觀察分析單根通用克氏髓內針閉合復位內固定治療第四、五掌骨骨折的臨床療效與價值,本文以2013年1月~2014年1月為研究階段,所有患者均使用單根通用克氏髓內針閉合復位內固定治療,對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具體數據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3年1月~2014年1月為研究階段,選擇該時間段內所收治的第四、第五掌骨骨折患者共計36例作為研究對象,36例患者中,20例患者為第四掌骨骨折,16例患者為第五掌骨骨折。對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36例患者中,20例患者為男性,16例患者為女性,患者年齡在20~55周歲范圍內,平均年齡為(33.2±1.6)歲,受傷至手術時間在1~10 d范圍內,平均時間為(4.1±0.5)d。
1.2 方法
本組36例患者均使用單根通用克氏髓內針閉合復位內固定方法進行治療。具體手術方案為:使用1枚直徑為1.6 mm的通用克氏針,在距離針尖0.5~1.0 cm位置預彎,針尖預彎30°,以便其更加類似于股骨髓內釘導針,另一側針尖去除,遠端距離2.0 cm位置預彎形成直角手柄。患者局部麻醉狀態下,于第四、第五掌骨基底部背尺側做縱向切口,切口長度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設置為0.5~1.0 cm,分層切開皮膚以及皮下組織,對伸指肌檢腱與尺神經背側皮支進行保護,手術操作視野下充分顯露背側骨皮質,使用2.0 mm直徑克氏針在C型臂透視監控條件下鉆孔開槽,置入直徑為1.6 mm的預彎克氏針,經開槽通道使用鑷子進入髓腔,順行對遠折端進行固定,手法閉合復位固定。經過C型臂觀察復位效果達到滿意狀態后,將克氏針枕尾部分剪斷,部分留于皮外,安裝防滑套并軸向加壓骨折斷端,避免產生間隙。術后維持固定6周。
1.3 療效評估標準 [3]
TAM在220~260°范圍內為優,TAM在180~219°范圍內為良,TAM在180°以下為差。總有效率計算標準為:(優(例數)+良(例數))/總例數×100%。
1.4 數據處理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據資料錄入SPSS 19.0軟件中 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檢驗方法為χ 2,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檢驗方法為t,可信區間95%,檢驗水準為0.05,在P<0.05時對比有顯著差異,且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36例患者單根通用克氏髓內針閉合復位治療,共32例患者達到有效以上標準,總有效率為88.89%(32/36)。其中,第四掌骨骨折20例患者治療后13例效果優,5例效果良,2例效果差,第五掌骨骨折16例患者治療后9例效果優,5例效果良,2例效果差。
3 討論
對于第四、第五掌骨骨折患者而言,拳擊傷是主要的致傷原因,且第五掌骨骨折的發生率略高與第四掌骨骨折。從損傷機制的角度上來說,第四、第五掌骨骨折主要因來自于近側通過掌腕關節的軸向載荷作用力導致。且骨折線多為橫向,骨折頂點朝向背側,因此,旋轉畸形的發生可能會受到受力方向以及受力大小的影響。因此,本次研究中采用單根通用髓內固定,將克氏髓內針針尾剪斷部分留于皮外,并安裝通用克氏針防滑套,在預彎處理基礎之上對其進行髓內閉合復位內固定治療,并且通過臨床隨訪,三組從TAM評定標為了改進手術療效。本次研究中,使用單根通用1.6 mm克氏針,隨訪結果顯示:A組、B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均非常確切。證實了單根通用克氏髓內針閉合復位內固定治療第四、第五掌骨骨折有確切效果。其主要優勢在于:髓內固定能夠確保骨折斷端的穩定性,減少軟組織剝離水平,皮膚切口較小,對患者預后恢復有確切價值,也有研究中認為本術式下患者較少發生手背側疤痕伸肌腱粘連的問題,效果更加理想。綜合以上數據分析結果認為:單根通用克氏髓內針閉合復位內固定治療第四、第五掌骨骨折有確切的臨床效果,可作為基礎手術方案,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