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介入治療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的療效進行臨床分析。方法 在利用X線進行透視下,對50例患有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患者通過通軸導管進行輸卵管介入再通術,利用具有機械作用的微導絲以及具有抗感染與抗粘連作用的通業藥物對阻塞的輸卵管進行疏通。結果50例患者中對出現的88條阻塞的輸卵管進行手術治療后,已經復通的達75條,復通率到了85.2%;進行治療后,對40例患者隨訪,手術之后的一年,懷孕的有15例,占隨訪總數的37.5%。結論 介入治療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的治療顯著,手術的操作方法不但簡單,而且對患者也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臨床廣泛推薦。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5.030
工作單位:161441黑龍江省九三管理局中心醫院
Clinical Study on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Fallopian Tubal Obstructive Infertility
LI Wei Ninety-three Authority Central Hospital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Heihe 16144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Clinical efficacy of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fallopian tubal obstructive infertility is to be studied. Methods Treat 50 patients of fallopian tubal obstructive infertility with fallopian intervention recanalization treatment through catheter shaft with making use of X-ray fluoroscopy; the obstructive fallopian tubal is dredged with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micro-wire as well as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adhesion medication. Results For 50 patients with 88 blocked fallopian tubes, there are 75 tubes dredged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efficacy is up to 85.2%; with a one-year follow-up observation on 40 patients after their surgical treatment, it is found that 15 patients are pregnant which accounts for 37.5% of all patients. Conclusion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is of efficacy for fallopian tubal obstructive infertility; such a surgical treatment is easy to operate and safe for patients, thus, it is quite worthwhile to be promoted and applied clinically.
【Key words】Fallopian Tubal Obstructive Infertility,Infertility,Clinical analysis
女性不孕的主要因素就是輸卵管阻塞,目前在我國,對于女性的不孕癥狀,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約占其25%~40%。但其治療方法雖然不少,例如腹腔鏡手術和顯微手術以及輸卵管通液等方式,但是這些治療方式存在治療效果不顯著,而且操作相對比較復雜,另一方面并發癥時有發生,以及手術后出現再阻塞等弊端。在1985年期間,首先國外有人報道了介入對輸卵管阻塞治療方式,之后,我國才開始對相關問題進行關注,并多次進行報道,目前介入治療方式已在臨床被廣泛使用。針對2013年4月采取的子宮輸卵管造影手術和介入再通治療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50例,其療效達到了患者的滿意度。報告情況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50例,年齡25~40歲,平均年齡32歲,其中15例發生不孕,35例繼發性不孕,在對患者進行治療之前,都診斷是輸卵管阻塞,10例是單側,40例是雙側。
1.2 方法
治療時間為患者在月經過后的3~7天,經過對患者做婦科檢查沒有急性生殖系統的癥狀。取患者膀胱的截石位,采用常規方式進行消毒鋪巾,用窺陰器來顯示宮頸內的情況,將10 F球囊導管放至宮頸,采用X線透視方法,為了使子宮角的位置確認,向球囊導管注入76%含量的泛影葡胺造影劑,針對輸卵管的阻塞情況,把3 F導管配0.46 mm的導絲插入10 F球囊管,以10 F球囊管的頭端將子宮角抵住,再經輸卵管放置3 F導管內,當阻力出現時,利用0.46 mm的導絲對患者作輕輕的推進運動,當阻力消失了,再將導絲進入1~2厘米的位置之后進行撤出。然后注入一定量的造影劑,如果造影劑從輸卵管中溢出到盆腔中,說明輸卵管已經復通,通過導管注入含有5 mg地塞米松、8萬單位的慶大霉素、20 ml生理鹽水和4000 U糜蛋白酶的混合液沖洗周邊部位,再注入丹參注射液20 ml,手術結束。手術后為了防止抗生素的感染,需要在手術后的前3個月中,在每次月經過后的3~7天中,進行對子宮輸卵管通液,對療效進行進一步的鞏固,使輸卵管保持通暢。手術之后的1年中,對隨訪患者的受孕情況進行觀察。
1.3 儀器和設備
采用國外的丹麥公司生產的輸卵管再通系列設備,主要有0.46 mm導絲,10 F球囊導管以及3 F導管,血管造影機作為影像設備。
2 結果
2.1 復通情況
50例患者中出現阻塞輸卵管有88條,復通的有75條,復通率為85.2%,有12條由于輸卵管的粘連和閉塞情況的發生,致使再通失敗。
2.2 不良反應及并發癥
15例患者有小腹脹痛和惡心的癥狀,且手術之后的3天中有少量的陰道出血,在沒有經過處理的情況下,有好轉的跡象,沒有患者發生并發癥。
2.3 隨訪結果
在手術之后的一年中,對40例患者進行隨訪,懷孕的有15例,占隨訪總數的37.5%,對沒能懷孕的患者進行復查,其中4例顯示輸卵管再次閉塞。
3 討論
不孕癥是由于輸卵管阻塞而造成的 [1]。根據介入治療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的特點來講,近幾年我國的報道很多,手術后再通的成功率達到84.13%~95.15%,受孕率也相應達到了35.13%~43.13%。介入治療的方式是直接相對于輸卵管而言的,采用機械化的方式使粘連或阻塞的輸卵管達到疏通的狀態。在傳統方式中一般經常采用宮頸加壓通液進行治療,雖然通液的初始壓力很大,但能夠到達輸卵管中的壓力很小,對阻塞不能有效的沖破,因此療效不顯著。而介入治療使用的導絲,其可塑性良好,可以有效地沖破阻塞部位,因而療效顯著,成功率高 [2-3]。
對于介入治療中,X線輻射的特點來講,需要通過X線透視監視中來完成此手術,經過檢測分析,患者的卵巢所受的輻射劑量相對來講較小,輸卵管介入治療方式相對于對患者的輻射程度來講,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臨床使用中,對于操作的熟練程度仍然需要進一步的提高,使手術的時間盡量減少,對患者的照射劑量做到最大限度地降低,以此來更好的保護患者。
經本次臨床驗證,復通率高達85.2%,療效明顯高于傳統方式,證實了通過對介入治療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的療效得到了臨床試驗的肯定,具有費用低、術型小、簡單快捷和較高的安全性等特點,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