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剖宮產術中新法縫合的效果以及降低切口脂肪液化的實用性。方法 選取本院接受剖宮產手術的患者共120例,將其分為對照組(傳統的縫合方法進行縫合)與觀察組(采用新法進行縫合),探究兩組臨床應用價值。結果 觀察組縫合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結論 新式皮膚縫合法能顯著降低切口脂肪液化的發生幾率,縮短手術后住院時間,效果十分突出,具有臨床使用價值。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5.036
工作單位:164400黑龍江省遜克縣中醫院
The Effect of Cesarean Section and Reduc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uture of Incision Fat Liquefaction
YIN Chunling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Xunke Count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Xunke 1644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esarean section in the closure effect and reduce the utility incision fat liquefaction. Methods Select our hospital accepted caesarean operation patients with a total of 120 cases,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traditional sutures suture) and observation group (using new sutur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two groups.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new skin sutur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ncision fat liquefaction,shorten the time of hospitalization after operation, the effect is very prominent, and has a good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Cesarean section,New method of suturing,Lowering the fat liquefaction of incision
近幾年以來,隨著我國社會、醫源及指征等多項因素,國內的剖宮幾率逐年增高 [1]。本文通過選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于本院接受剖宮產手術的患者共120例,分析剖宮產術中新法縫合的美容效果以及降低切口脂肪液化的實用性。現將具體研究內容整理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通過選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于本院接受剖宮產手術的患者共12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隨機原則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40例,年齡21 ~43歲,平均年齡(32.04±1.03)歲,孕程36~51周,平均孕程(40.21±1.13)年;觀察組40例,年齡22~45歲,平均年齡(35.14±1.48)歲,孕程33~50周,平均孕程(40.15±1.06)年;兩組患者年齡、孕周、病癥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后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手術前及手術中縫合的過程并無差別,均在持續硬膜外麻醉下或者腰麻下實施手術,進行常規的腹部消毒。對照組:使用傳統的縫合方法,具體如下:采用1號薇喬線進行連續縫合患者的腹直肌鞘和皮下組織,再用2號薇喬線對患者皮內皮膚進行縫合。觀察組:在關腹的過程中使用新法進行縫合,具體過程如下:①對患者腹直肌鞘的兩切緣使用1號薇喬線進行間斷縫合4針,同時中間腹直肌鞘進行連續縫合,注意切口皮膚需要使用酒精進行消毒;②再使用生理鹽水對患者皮下組織進行沖洗,皮下組織不縫合;③直接使用2號薇喬線進行皮內縫合,縫合中將皮下組織內部殘留的血液擠出,直至縫合完畢使用酒精棉球進行常規消毒;④腹部使用腹帶進行包扎,腹部切口壓沙袋持續7小時,注意壓力大小,防止交叉感染。
1.3 觀察指標 [2]
觀察兩組臨床縫合的效果,分別從皮下硬結、脂肪液化、腹壁疼痛及切口感染四項指標進行分析,并詳細記錄兩組數據。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兩組療效情況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χ 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對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的縫合方法,通過比較得出觀察組中皮下硬結、脂肪液化、腹壁疼痛均為0例,而切口感染2例(5%);對照組中皮下硬結8例(20%)、脂肪液化9例(22.5%)、腹壁疼痛5例(12.5%)、切口感染8例(20%);觀察組縫合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目前,在臨床中常使用剖宮產術來解決異常分娩及高危妊娠等出現的緊急狀況。隨著剖宮產的幾率增加,相關研究人員主要圍繞如何縮短手術時間、降低并發癥的幾率、提升手術成功率,腹部切口美觀等方法展開研究。采用新型的縫合方法,首先,其能減少手術過程中的步驟以及縮短手術時間,為胎兒宮內窘迫及前值胎盤大出血等多種緊急情況贏取時間 [3-4],繼而加大分娩手術成功的幾率。其次,其切口范圍小,腹直肌容易撕拉,不易損傷血管神經及出血量少。最后,其愈合的效果十分突出,容易滿足大多數患者對于外觀的需求,也無腹痛,值得推廣。新式縫合能大幅度降低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的方生,嚴格按照手術操作規程,進行相關操作。具體處理方式如下:①通過使用2號薇喬線對腹直肌鞘進行間斷縫合能大幅度降低術后并發幾率,利于患者下床活動,緩解腹痛。由于患者皮下脂肪血運差,因此,不對皮下脂肪進行縫合,避免脂肪過度擠壓促進血運加快愈合,在進行常規的消毒處理,使腹壁切口無菌;②使用預防性抗生素以增加患者的免疫性,繼而殺滅細菌;③手術過程中盡可能降低機體干預和損傷組織,避免創面感染,影響縫合的效果。在本文研究中,通過比較兩組縫合效果,觀察組的縫合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使用新型的縫合方法,能使患者腹部切口愈合的更為美觀,效果優于傳統的縫合方法 [5]。
綜上所述,新型縫合方法具有簡單、用時短、恢復快、無皮下硬結等多項優勢,更能減輕患者所承受的經濟負擔,具有臨床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