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穎
習近平總書記最近視察江蘇時強調,要像抓經濟建設一樣抓民生保障,像落實發展指標一樣落實民生任務,這為做好新形勢下的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擔負著不斷保障改善民生、提高百姓民生幸福的重任,今后工作中,將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針,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積極呼應民生需求新期盼,以實施民生幸福工程特別是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兩大體系”建設為抓手,更加注重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累積性和創新性,把每一項民生政策落實好,把每一件民生實事辦到位,推動江蘇民生建設邁上新臺階。
一、突出量質并重,
全力促進城鄉就業創業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源。江蘇已連續十年城鎮新增就業超百萬,年新增就業占全國十分之一,為全國就業大局做出了貢獻。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必須立足經濟發展新常態,全面貫徹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新時期就業方針,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在完善政策上下功夫。進一步落實和完善就業創業政策,重在推動小額擔保貸款及財政貼息范圍從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向大學生、農村轉移勞動力等各類群體拓展,從實體創業向網絡創業延伸。逐步提高社保、崗位、培訓、一次性創業、帶動就業等補貼標準,更加注重對用人單位、創業載體和創業項目的扶持。實施就業政策效果評估和就業資金績效評價制度。完善就業失業預警監測制度,根據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及時做好援企穩崗政策儲備。在促進重點群體就業上下功夫。繼續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首位,深入實施大學生就業促進和創業引領“兩大計劃”,確保就業創業水平不降低、有提高。加大技能培訓和獲證獎補力度,持續推進農村勞動力多形式轉移就業,建立健全城鄉就業困難人員“出現一人、登記一人、幫扶一人、穩定一人”的幫扶機制,重視做好退役軍人就業工作,促進社會就業更加充分。在提升就業質量上下功夫。擴大重大投資項目拉動就業評估試點覆蓋面,積極開拓高質量就業崗位。加強就業技能培訓和勞動保障監察維權,規范企業用工行為,促進素質就業、穩定就業。圍繞就業狀況、勞動報酬、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等方面,探索建立就業質量指標評價體系。在創業帶動就業上下功夫。大力實施全民創業工程,突出抓好大學生創業引領、農村創業富民和城鎮失業人員創業幫扶“三大計劃”,以重點群體創業帶動全民創業。建立健全創業培訓、創業政策、創業載體、創業服務“四位一體”工作機制,完善省級創業示范基地和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評審辦法,打造一批有影響的創業品牌。在優化就業服務上下功夫。健全城鄉一體、平臺到村、聯系到戶、服務到人的創業服務工作機制,提升“15分鐘公共就業服務網”運行水平。加快建成覆蓋全省的公共就業信息服務平臺,完善就業失業登記、就業援助、就業信息監測等制度,制定政府提供、購買基本公共就業服務“兩個目錄”,建立公共就業服務績效評價制度。
二、注重改革創新,
努力培養造就新型技能勞動大軍
技能勞動者是助推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全省各級人社部門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和促進就業創業,培養了大批高素質技能勞動者,為實現“兩個率先”發揮了積極作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必須立足打造江蘇經濟升級版,加快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全體勞動者,貫穿勞動者從學習到工作的各個階段,適應勞動者多樣化、差異化需求的職業培訓體系,努力培養造就高素質技能勞動大軍。完善政策制度。制定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指導意見,重點完善面向人人、城鄉一體,同類工種、同一等級、同等補貼的職業培訓促進政策,建立職業培訓補貼工種目錄發布制度,健全以獲取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和專項能力證書為主要評價依據的政府購買培訓成果機制。完善技能人才收入分配、崗位使用、鑒定評價、競賽選拔、表彰獎勵等制度。擴大培訓范圍。把新成長勞動力、企業職工、農村轉移勞動力、失業人員、退役士兵等全部納入培訓范圍,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技能就業專項行動等項目,完善初中高級等不同層次的職業技能培訓,大力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促進更多勞動者實現技能就業和創業。實施千萬勞動者技能素質提升工程和萬名藍領精英培育計劃,提升勞動者技能就業。健全培訓網絡。堅持公辦、民辦并舉,推動形成以企業行業為主體、職業院校為基礎、社會多方參與的“大培訓”格局。搭建職業培訓和為勞動者供求信息有效對接平臺,完善技能人才多元評價機制,建立面向城鄉勞動者的技能鑒定服務體系,更好滿足勞動者多樣化需求。創新培訓方式。深化校企合作,推動校企雙方建立健全聯合培養機制、共建實訓基地。探索開展以“招工即招生、入廠即入校、校企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新型學徒制度試點。深化技工院校一體化教學改革,大力推行訂單、定崗、定向培訓方式,促進培訓與就業緊密對接。完善培訓補助政策,改進政府購買培訓成果機制,完善承擔政府補貼培訓任務的培訓機構管理辦法。
三、順應城鄉一體,
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社會保障是民生安全閥。江蘇已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城鄉基本養老、城鄉基本醫療和失業保險覆蓋率穩定在97%左右,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連續十年上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逐年提高。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必須順應城鄉民眾社會保障新需求,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為重點,加快完善覆蓋城鄉、人人享有、保障更好的社會保障體系,讓城鄉民眾更多更公平分享改革發展成果。著力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按國家統一部署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破解養老保險“雙軌制”。規范完善各地政策,提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一體化水平。推動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逐步縮小城鄉居民醫保待遇差距。加快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實現社會保障制度長期平穩運行。持續抓好擴面提標。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劃,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實現各類人員參加社會保險的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城鄉居保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和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全面推進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構建多層次保障機制。擴大企業年金制度覆蓋面,多渠道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保障水平。加強社會保險與社會救助制度的銜接,進一步做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優化提升經辦服務。以標準化為抓手,以基層平臺為依托,大力推進“電子社保”建設,提升省內異地就醫實時結算水平,鞏固城鄉居保“四個不出村”便民服務成果,不斷提升“15分鐘社會保險服務圈”建設水平,為廣大城鄉居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社會保障公共服務。
四、堅持引培并舉,
狠抓高層次、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創新驅動是江蘇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增強發展新動力的重要戰略,人才是創新的核心要素。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必須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人才優先戰略,更大力度培養引進高層次、高技能人才,為創新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撐。大力引進培養高端人才。實施省“雙創計劃”、“江蘇外專百人計劃”等引才計劃,吸引集聚一流人才智力。建立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監測分析體系,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開發工程。深入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提升專業技術人才綜合素質。面向新興產業企業設立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加快集聚和培養青年創新人才。大力度培養造就高素質技能人才。完善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考核評價、競賽選拔、表彰激勵的政策制度。實施百萬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加強高技能人才引進和海外培訓,加快建成一批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重點產業專項公共實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以“江蘇技能狀元大賽”為龍頭,組織開展各類職業技能競賽活動,為技能人才脫穎而出搭建平臺。創新人才發展體制機制。鼓勵引導企業在薪酬支付、績效分配、成果轉化收益等方面向一線科技人才傾斜,探索建立有利于創新人才向經濟一線流動的保障體系。發揮專家服務中小企業的智力支持作用,開展“千名專家進千企”等活動,持續推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加快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深化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和技能人才評價體系改革,更好地激發人才的創新創業活力。
(作者系中共江蘇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黨組書記,江蘇省行政學院副院長)
責任編輯:張功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