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娟 (湖南民族職業學院 414000)
論美聲技法在流行歌唱中的運用
鄒 娟 (湖南民族職業學院 414000)
流行歌唱因為其兼容融合多元的特點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極大的影響。美聲唱法是二十世紀初從國外傳入中國,因為它完備的技術體系,其技巧與發聲方法的規范性被廣泛認可。流行歌唱與美聲技法的結合作為流行唱法的一種途徑,之前就有人嘗試過,但都是隨性使然。由于美聲技法在流行歌唱中的運用具有選擇性,譬如“弱聲”技巧、真假聲轉換以及情感表達等等。
美聲技法;流行唱法;借鑒運用
從1984年上海舉辦了以美聲唱法、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三種唱法劃分的比賽以后,三種唱法似乎就成了國內聲樂界約定俗成的歌唱形式劃分方式與稱謂。在2000年6月,因為詞曲唱和教學幾個范疇都感到“三種唱法”的枷鎖,《中國文化報》和《音樂周報》、曾經在報刊頭版發表了一些專家小組座談后的著作,以“向三種唱法開刀”“三種唱法劃分科學嗎”如此引人注目的題目為標題。之后,經過幾個聲樂工作者針對以上問題開始科學深入探究:石惟正對此問題建議將中國的聲樂分為“地方風”和“綜合風”。喬新建從演唱風格與歌唱方法的問題著眼進而對此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強調以堅持傳統歌唱方法和現代歌唱方法并肩發展為基礎,在聲樂教育界堅持“靠技法打基礎,靠風格出人才”的教育教學理念,并且在全社會當中要形成尊重風格各異的聲樂人才的良好氛圍。張前在《20世紀中國聲樂表演藝術的發展及三種唱法的探討》一文當中界定了“唱法”一詞,是指歌唱的方法,其中不僅僅是包括基本的發聲方法,并且還應包括以下四個方面:1.發聲的基本方法;2.歌唱的方法,包括發音、咬字、和字腔關系的處理;3.演唱風格的整體特征,包含了服裝、舞臺動作等外部形象”;4.音色的特性。
由此可知,三種唱法并沒有非常嚴格的劃分,反而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借鑒的關系(見圖1)。
由于美聲唱法中的技巧與方法具有科學性,那么是否在流行歌唱當中就應該照單全收,全部應用呢?如果是這樣,那么很多美聲專業的學生,在演唱流行歌曲的時候,為什么會顯得格格不入?如果不是這樣,那么在美聲唱法當中是否有些技巧是可以被運用到流行歌唱當中去呢?具體哪些方法可以運用并且怎樣合理地運用,正是本文要研究探討的內容。
美聲唱法是一種最早起源于意大利傳統歌唱學派,“五四”運動后,美聲唱法便傳入了我國。美聲唱法具有非常完備而又系統的歌唱理論和訓練方法。它不僅僅是單純的歌唱技巧和演唱方式,并且還展現了一定的美學準繩和藝術思潮。在17、18世紀,美聲演唱的風格具體體現在:1.需要歌唱者深切會意歌詞內容,力圖使聲音簡單自然,尋求藝術表現向更高層次的發展;2.歌唱中對氣息的控制要尤為強調,需要連貫的歌唱以及用動聽的音色,以求在歌唱中使語氣更加富于變化,情感抒發更加真摯;3.培養并加強聲音的美學觀念,使歌唱更為合乎美聲的要求,并從而提升自身的音樂鑒賞能力
美聲因為其發展的日漸成熟,在聲音的訓練方面,各種技術也越來越規范,著重體現在如下方面:1.呼吸方式的正確性。呼吸在美聲唱法中被視為歌唱的基礎,使歌唱狀態的調整依附于呼吸狀態的調整;2.準確的起音。要做到良好的起音,那么呼吸必須要正確,喉頭的位置要穩定、思想要高度的集中、充分作好心理上的準備;3.聲音的連貫性。美聲唱法著重要求要保持音質上的一致性、聲音的位置相對穩定,音和音的銜接要求流暢平滑,音量的強弱控制自若;4.聲音的靈活性。應該對快速音階、跳音以及快速走句多加練習,美聲唱法對訓練聲音的靈活性,拓展音域范圍,打開喉嚨,培養聲音的控制能力方面要求較高,使其聲音準確且圓潤明亮;5.聲區與共鳴。聲區問題一直是一個復雜性的技術問題,不管是如何劃分聲區,美聲唱法都要從始至終保持其在教學中統一,并且認為聲區在教學中處于關鍵環節,聲區和共鳴也是互相作用互相影響的。
氣息被稱為是唱歌的原動力,無論是在美聲或流行當中,都要經過科學的呼吸方法訓練,才能夠更加完整地演繹歌曲。在美聲唱法當中更加注重準確的起音,而在流行唱法中則相對寬松自然;對于聲音的連貫性與靈活性,流行唱法中有或多或少的要求,但在美聲唱法中要求相對較高;流行唱法與美聲唱法都相當重視聲區與共鳴,使音色達到和諧統一,具有穿透力。
流行唱法,又被稱為通俗唱法,它是一種被世人所熟知且具有很高傳唱度的歌唱藝術形式。演唱類型包括:假聲唱法、真聲唱法、真假聲結合唱法以及喊唱法。流行唱法幾乎與美聲唱法同時進入中國。流行唱法以其激情與隨意的演出形態、大眾化的發聲技巧尤其搖滾樂中歇斯底里的呼喊形式,深深的抓住了在今天快節奏、高速度環境下生存的現當代人,也迎合了他們的精神需求,給了他們一個精神基點,使得他們極度壓抑的感情得到宣泄。在內容上,流行音樂以表現青少年亞文化觀念為主,并以宣泄釋放青少年群體的情感為主要特征。
流行唱法在演唱時對技術的要求包括以下內容:1.在聲音的運用上強調呼吸的動力作用,氣息要均勻平穩。2.放松用自然的聲音歌唱,不需要刻意地控制喉頭位置提高。3.吐字要清晰,并不要求像美聲唱法那樣在腔體位置上吐字,要求舌頭橫向拉緊,聲音位置更靠前。以上分析了流行歌唱的技術要求,那么在演唱當中又具備哪些特點呢?1.生活化與大眾化。流行歌唱在音量上不及美聲宏大,嗓音貼近平常說話的音量,因而容易拉近與聽眾的距離,被大眾所接受。2.嗓音形式的多樣性。在流行歌唱當中,有氣聲、喊聲、假聲等多種嗓音形式,多使用假聲,而且真假聲結合與轉換也經常被用到。3.美聲元素的運用。在歌唱的連貫性與聲區的統一的方面不同程度的借鑒了美聲唱法。
美聲唱法與流行唱法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它們在歌唱中都講求用情感來帶動聲音,聲音的共鳴及聲線的流暢。美聲唱法中的很多歌唱技巧的訓練所具備的科學性是毋庸置疑的,時下很多優秀的流行歌手在演唱歌曲時都或多或少的借鑒了美聲唱法中科學發聲方法,其中有些歌手曾接還受過系統的美聲訓練。雖然如此,但美聲唱法的方法與技巧也并不能全部運用到流行歌唱當中,只能是有選擇性的,否則就失去了其獨立存在的意義。因此,針對這一事實,以美聲技法的角度來研究流行歌唱是非常有必要,并且非常科學的。
1.聲音控制技巧
在美聲唱法中,格外重視聲音控制技巧的訓練,是歌唱者必須具備的技能,也是一種非常具有表現力的技巧。它需要歌者在唱高音時可以控制聲音的強弱;在控制聲音強弱當中,過度要圓潤平滑。因此,也是一種較難掌握的歌唱技術。弱聲在塑造音樂形象的時候,具備自身非常獨有的魅力,正因為此,給聽者在欣賞時帶來了獨特的美感。
專業學習美聲的人都知道,在聲音的控制方面非常難以掌握。它除了對氣息的支持要求很高以外,還要求歌唱者具有非常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良好的樂感、較強的聽辨能力以及豐富的想象力。因此,在美聲訓練中,聲音控制技巧的練習格外重要,是美聲歌唱者必須具備的技能。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便不可能獲得均勻的聲音和連貫的音色,更加不能稱之為好的歌唱者。
在流行歌唱當中,聲音控制技巧的運用屢見不鮮。將其運用的最為到位的便是流行歌手王菲。在王菲的演唱當中,最大的特點便是——空靈。我認為,之所以在她的歌唱當中,給聽眾以空靈之感,除歸功于其罕見且有天賦的嗓音以外,很重要的一點便是其對“弱聲”的運用。她在共鳴與氣息之間的轉化,讓她的歌聲如春燕呢喃一般。就《矜持》這首歌而言,是王菲弱聲表現的最明顯的例子。這首歌體現的是純凈而又細膩的少女情感,表達起來應是纖細柔婉的感覺。“我是愛你的,我愛你到底 ”獨到的弱聲表達,將哀傷、無奈、憂愁的思緒表達的恰到好處。“相信自己真的可以深深去愛你 ”猶如氣聲長嘆盡情訴說衷腸。在她的歌唱當中,其細如發絲的氣息,小如蟻語的聲音,使聽眾聽起來并沒有模糊不清楚,反而具有質感。她將少量的氣息集中起來,做到了“弱而不虛”,體現了她極高的控制力。這種聲音的控制力,正是得益于美聲唱法科學的呼吸方法,并且將靈活控制氣息帶到另一個高度。此種氣聲在歌劇的演唱中不具備明顯的優勢,但卻在在經過電聲設備放大之后的流行歌唱中產生了相當好的歌唱效果。
2.關閉及真假聲轉換
所謂真聲就是類似于說話、音域較小的一種發聲狀態。發聲時兩聲帶向內靠攏,聲帶關閉,整體震動,主要以胸腔共鳴為主。假聲是指聲帶震動較為放松,在發聲時聲帶拉緊,作邊緣震動。同時,也帶有氣息的震動。主要采用腹式呼吸法。
在流行歌唱當中,真假聲結合與轉換一直是一個比較難掌握的技巧。因為在唱高音時,如果掌握不好沒有合理運用假聲,就會出現唱破音的狀況。在美聲訓練當中,“哼鳴”及頭腔共鳴在平時多加練習,便可提高其真假聲轉換的控制能力,對音域的拓展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樣,歌唱者在流行歌唱當中就會自如許多。在流行歌唱當中,如果不想單純的靠喊來拓寬自己的音域,那么就需要把真假聲結合起來。有很多初學者,真聲可以唱得非常好,假聲也能唱得非常高,但在真假聲連接的時候,虛實特別明顯,過度也非常不自然。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在真聲上加入一些美聲唱法的位置,這樣的過度就會顯得自然許多。
接受過美聲專業訓練的流行歌手當中,尤其是歐美一些流行歌手,如:瑪麗亞凱莉、莎拉布萊曼、海莉?維斯特拉等,在真假聲結合與轉換方面做得非常好。眾所周知,真假聲轉換是瑪麗亞凱莉的強項之一。她憑借其渾厚的低音,圓潤的中音,飽滿的高音,以及使人為之驚嘆的無人能及的花腔技巧和超高跨度的聲音為大眾所認可與追捧。在她的歌曲《Withoutyou》當中,瑪麗亞凱莉完美的演繹,其中完整且鮮明的展現了她音域的寬廣,從低回到高亢,聲音線條流暢的猶如行云流水一般,在真假聲的轉換當中也表現的自如且毫無痕跡,非常自然。再比如紅極一時的信樂團,他們的《離歌》與《死了都要愛》這兩首歌曲最為有代表性。例如在《離歌》當中“沒說完溫柔,只剩離歌 ”使真假聲轉換發揮的準確無誤。以上幾首歌都運用了美聲唱法中的精髓,不同程度上借鑒了美聲的發聲方法以達到歌唱的最佳效果。
3.呼吸與情感表達
眾所周知,在流行歌唱當中,情感的表達無疑是最重要的方面。其不僅表現出歌手扎實穩健的演唱功力,更加能夠引發聽眾產生共鳴,帶來美的享受。很多歌手在表達歌曲情感時,除了解其內容背景,揣摩其情感,通過較為外化的夸張的表情及肢體動作來表達外,更多的則需要控制其呼吸,從力度音色音量等方面表現內化的情感。這些內化的情感表現反而更加能夠引起共鳴。雖然美聲唱法與流行唱法在情感表達方面存在著差異,但在美聲唱法中對呼吸的訓練,運用于流行歌唱后,對其在歌唱中的情感表達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在美聲訓練當中,非常注重呼吸的訓練,呼吸影響到歌唱的力度速度音色等方面,而恰恰這些方面都影響著情感的表達,尤其是在流行歌唱當中。將美聲當中最具成果的呼吸訓練方法,比如:快吸慢吐、慢吸慢吐、長音練習等,都可為流行歌唱所借鑒與運用。
在時下的流行歌手當中,林志炫清亮高亢的嗓音及豐富的情感表達最為動人。其高超的歌唱功底很大一部分應歸功于曾經受過正統的美聲訓練,他對呼吸的掌控能力很強,低音和高音都很好,并且通過在長音、顫音、氣聲、氣口等方面的控制,還進一步豐富了歌曲的情感。他在一首歌曲當中對個別音的延長、縮短、增強、減弱、漸變、回轉等,表達歌曲意境,很容易使聽眾產生共鳴。在歌曲《煙花易冷》中表現尤為明顯,他將這首歌曲唱出了一種國破山河的意境。“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 ”是一種沉重且冰冷的控訴的感覺,結尾處的“緣分落地生根是我們 ”演繹的哀傷凄婉又空靈悠遠,就好比一個落魄的王孫公子在對人生的感嘆。如此賦有感情的歌唱得益于美聲唱法當中氣息的運用,使歌唱達到最自然地聲音狀態,從而引發聽眾的共鳴。
美聲技法在流行歌唱當中具備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許多流行唱法的歌手都曾系統的接受過美聲唱法的訓練。例如中國女中音歌手毛珂,曾經受過專業的美聲訓練,是青燕子合唱組的成員,她出身于“學院派”,聲線張弛有度,渾厚且獨特,感情也表現得絲絲入扣。英國有“月光女神”之稱的著名女歌手莎拉布萊曼,在她的演唱當中有些難度很大音域很廣的歌曲,她都能如此的持久與自如,給聽者帶來美的享受。我相信這一定也是美聲技法中氣息與共鳴方面的基本功所起的作用。這樣能合理將美聲技法運用到流行歌唱當中的歌手不在少數,例如:世界三大男高音帕瓦羅蒂、多明戈和卡雷拉斯以及中國著名歌唱家廖昌永都曾運用美聲技法演唱過流行歌曲,并帶給聽者聽覺享受。當美聲技法被合理運用于流行歌唱當中時,中低音區情感自然樸實,有很強的共鳴感,高音區則具有戲劇性沖突,情感表達也更加深刻。
歌唱的技法是相通的,不管是美聲唱法亦或流行唱法,音樂的旋律的美始終在其中起主導作用。歌唱若是脫離了旋律的美,那么很可能將無法打動聽眾并引發情感共鳴。美聲唱法的訓練方法充分提高了人聲的表現力,拓展了音域,加強了共鳴與穿透力,通過聲音強弱對比增加聲音的戲劇效果等等。我們在演唱流行歌曲的時候,要充分尊重其藝術旋律,合理借鑒美聲唱法中的技巧與方法來雕琢我們的聲音,拓展流行歌唱的空間,增加歌唱的魅力,將最美好的歌唱呈現給聽眾。
[1]潘乃憲.《聲樂探索之路》[M].上海音樂出版社.
[2]付林.流行音樂新概念[M].中國文聯出版社,2003.
[3]黃威.關于美聲唱法在流行演唱中運用的思考[J].音樂時空,2013(01X).
[4]劉美杰.談流行音樂的界定及其藝術特征[J].戲劇之家:理論版,2012(7).
[5]高盟.美聲唱法和通俗唱法在歌曲處理上的異同——《Summertime》兩種唱法簡析[J].藝術時尚:理論版,2013(4).
[6]王藝瑾.初探高校聲樂教學中各種唱法的融合[J].黃河之聲,2013(9).
[7]任利.美聲唱法中的技巧探討[J].文藝生活:下旬版,2013(6).
[8]歐美流行風歐美音樂中文第一站http://www.crazyemusic.com/index.asp
[9]約翰?卡羅?伯金.《教唱歌》[M].人民音樂出版社,華樂出版社.
[10]張寧.流行唱法的演唱特點及特殊技巧[J].大眾文藝,2010(16).
[11]郭宇.通俗美聲唱法在音樂劇中的表現力[J].藝海,2006(1).
[12]陶辛.流行音樂手冊[M].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
[13]白玉.聲樂理論與聲樂教學[M].海南大學出版社,2000.
[14]尤靜波.流行音樂歷史與風格[M].湖南文藝出版社,2007.
[15]代麗.美聲唱法對民族、通俗唱法在技巧方面的影響[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3(13).
[16]劉文昌,付鴻傲.歌唱理論與技巧[M].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
[17]王秀敏.聲樂藝術跨界交融現象的探索與思考[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05(1).
[18]黃桂娟.析美聲唱法的技術音色構成[J].宿州學院學報,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