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敬民 楊紅梅
1.山東省壽光市衛生監督大隊,山東壽光 262700;2.山東省壽光市婦幼保健院護理科, 山東壽光 262700
某市為縣級市,國家級百強縣,轄區內有常住人口110萬,其中有15萬外來人口,截止2014年有公立醫療機構26處,公立社區衛生服務室721處,總床位4680張,私立醫療機構8處,床位129張,二者相加共有床位4809張。平均每千人有床位4張。
2013—2014 年某市查處發現無證行醫場所102家,取締45家,罰款743423元,沒收違法所得54628元。其中在城鄉結合部發現13家,鄉鎮鎮直發現21家,行政村發現68家,其中偏僻小鄉村占比達66%。現場調查發現無證行醫點有119人非法從事醫療活動,就診病人共有457人,身份為外來打工者387人,其余為當地人員。以上這些只是檢查中發現的人數,很多無證行醫者跟檢查人員打“游擊戰”,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大量“黑診所”隱秘存在,其實際無證行醫者要多。
①醫保聯網工作存在不適應當前經濟發展需要的情況,異地就醫還存在體制機制上的滯后狀況。現今的經濟發展已是人流物流高度快速,這就要求政府特別是衛生及醫保部門加速異地就醫工作執行的力度,使廣大群眾能快速而高質的享受正規醫療服務[1]。
②某市農村鄉鎮企業經濟發達,當地有大量的外來務工者,對醫療需求大,特別是農閑時,外地務工人員大量進入本地;另外很多無證行醫者地點隱蔽或藏在家里行醫,取證很困難,處理難回潮快;再者隨著一些偏僻村的衛生室效益不佳而合并,更使一些無證行醫者大行其道鉆了空子。
③無證行醫利潤高成本低、部分群眾對其危害認識不足。無證行醫者只要租個臨時房屋甚至流動設點就能開展診療活動;一些無證行醫者“服務意識”很強,跟著務工流、勞務市場、集貿市場走,非法行醫大興其道。社會上部分群眾安全防范意識不強,為圖方便或為省錢而去就診,也縱容了“黑診所”的存在。
④無證行醫出現職業化經驗化長期化現象。無證行醫違法者知道衛生部門無權限制其人身自由,一旦被查就跑路了之;有的就在家里開設診所,平常關門打針,衛生人員發現也無法進入民宅檢查。這給執法取證、取締帶來很大困難,有時為了能找到違法證據甚至給衛生執法人員自身帶來執法危險。對于執法人員的處罰,由于無證行醫人員事前往往藏匿大部分非法醫療器械和藥品,“細水長流”,導致不能給其有力的打擊;而在事后由于非法行醫者的逃逸,也給法院的執行帶來困難,使其很多非法行醫處罰案件得不到執行。這種情況縱容了無證行醫者的非法行徑,嚴重擾亂了正常的醫療治序。
⑤相對無證行醫現實,執法力量不足、手段有限。某市從事醫療執法監督的人員有6人,同時肩負對全市34家醫療機構、721處衛生服務室的監管和打擊無證行醫工作,執法力量力不從心、做不到完全監管到位。監督人員素質較低,6人中無本科畢業生,只有4名中專生;由于人員少,疲于應付日常工作,法律業務學習交流較少;人員素質低,裝備也不足,平時只有一輛小面包使用,取證設備簡陋,相機、錄音筆由于經常使用,損壞嚴重不堪使用。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有些領導對無證行醫的危害性認識不足,意識不到其具有的極大危害性,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打擊無證行醫行為的力度;一些與其他部門協同才能有效進行的工作遲遲無法開展。加之隨著前幾年藥監部門監督檢查工作方法的改變,原來藥監檢測收費的方式改為不收費藥檢,也很大程度上不可避免的減弱了藥監部門的市場監管力度;這在一定程度也削弱了對無證行醫者的打擊力度。
⑥醫療資源分配不平衡,“頭重腳輕”。某市在市級醫療資源包括醫生、儀器配備上很全面,有CT、磁共振等先進儀器,全市有名的醫生都在市級醫療單位,而在鄉鎮醫院這一切則很少,有的醫院甚至快淪為大型衛生室的慘狀。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外來務工者,特別是一些低收入人群往往負擔不起,這時送上門的價格低廉的“黑診所”就成了他們的首選,在一些小村、小社區采取合并衛生服務室的措施,這也給那些不法的無證行醫者鉆了空子,使其有了生存空間。
分析綜述:以上是導致某市無證行醫屢禁不止的主因,其治理絕不是一早一夕的事情,是一個系統工程,能否走出新的衛生監管模式,有效的打擊無證行醫行為,考驗著衛生執法部門。
①加強異地就醫結算及醫保聯網工作力度速度,擴大完善全民醫保覆蓋面,提高醫療工作質量。醫保要適應當前經濟發展需求,簡化異地就醫的程序,加快完善全省各地區醫保聯網,擴大醫保覆蓋面。醫保及衛生業務部門要加強對醫療機構的檢查,促使其提高醫療質量,杜絕回扣、杜絕開大方、過度治療現象。[2]政府部門特別要加強對基層醫療部門的扶持力度,在市級醫療單位人員職稱晉升前一定要有基層服務經歷;對于長期在基層從事醫療的中高級醫務人員,要在職稱晉升上給予一定的優惠,在工資獎金補助上給予提高檔次,從而使其在基層呆的住、干的有勁。在儀器配備上,對于那些偏遠鄉鎮多與政策上照顧,衛生部門要加強市級公立醫療單位的儀器管理,對于其利用不高而鄉鎮急需的儀器及時進行劃撥調轉,及時方便基層廣大人民的需要[3]。
②多部門聯合執法,加大打擊無證行醫行為的力度,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加強宣傳攻勢、增強全民自我保護意識。將責任落實到各級政府,將打擊無證行醫工作納入社區干部績效考核中;對于存在于偏僻村落及背街小巷中的黑醫游醫,各級政府要以落實黨的群眾路線、保護人民身體健康的高度加以管理[4]。衛生行政部門一把手要親臨一線,衛生公安兩部們要聯合執法,對逃避監管和暴力阻礙衛生部門執法的要依法采取措施;與藥監、工商、城管部門加強溝通并聯合執法,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會商,除聯合執法外,在平時檢查中發現無證行醫的情況及時互相通報,對藥品零售、勞務市場、集貿市場等領域存在的無證行醫行為及時進行打擊。建立無證行醫舉報制度,高額獎勵舉報人;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揭露無證行醫的危害性,[5]特別是加強對外來務工人員的宣傳,尤其加強對鄉村勞務及集貿市場的管理,要讓各種市場固定化、正規化,在勞務市場要有宣傳版面,公布無證行醫者的信息,讓其成為過街老鼠。
③完善法律法規,加大打擊力度,提高無證行醫者的違法成本。非法行醫對人的健康權構成極大的危害,特別是在當今艾滋病、肝炎等傳染性疾病危害人類健康的情況下,某市這幾年艾滋病的傳播及感染人數有了不小的擴展!建議將《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中為應對“即將發生社會安全事件”而采取的“應急措施”適用于無證行醫場所的當場查封,其不屬于行政強制措施也不屬于行政處罰,不受繁雜程序的制約,從而提高執法效率[6]。對于當今講求依法行政、有效行政執法有著重大意義。
④衛生監督執法隊伍是打擊無證行醫的主力軍,要讓各級領導充分認識其重要性,加大隊伍建設及執法裝備的配備力度,加強人員特別現有人員的穩定及培訓力度,提高執法素質;加強人員配置,針對無證行醫的現狀,衛生行政部門要單設部門科室予以專項打擊;加強機動工具、取證設備、信息工具的配備,提高其科技含量及工作的有效性。衛生部門一把手要親自抓,這是做好打擊無證行醫工作的根本。
[1] 吳寅瑩,時福禮,甄立軍,等.對非法行醫主客體人群的認知和行為動機研究的必要性[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13(2):114-116.
[2] 馮斌,張玉梅.北京市某區流動人口對非法行醫認知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11(5):442-447.
[3] 葉長玲.淺析新時期醫療衛生投訴舉報的特點及處理原則[J].中國衛生法制,2011(2):28-29.
[4] 馮權新,朱浴暉,謝伊.福田區103宗社會醫療機構行政處罰案件淺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3(11):47-48
[5] 丁小平.關于非法行醫追究非法經營罪的探討[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12(6):590-593.
[6] 黎湘偉. 無證行醫存在的原因及對策思考[J]. 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0(S1):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