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玲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昆明 650200
目前我國艾滋病呈現出的趨勢是數量龐大,傳播速度較快,形式十分嚴峻。在艾滋病患者中,有一部分特殊人群值得我們去關注,那就是艾滋病檢驗人員。這部分人群雖然沒有直接與艾滋病病毒攜帶者進行直接的接觸,但是他們經常與患者的血液、體液等進行接觸,因此需要加強檢驗人員自我安全防護的意識,降低暴露率。為了探討檢驗人員在艾滋病檢驗中的自我安全防護策略,某單位特選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來該單位檢驗人員90例作為研究的對象進行了一次研究,取得了較為良好的效果,現將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選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某單位的檢驗人員90例作為研究的對象,對照組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齡范圍在27~5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 (38.21±2.25)歲,工齡 2~40年 ,平均工齡為(13.7±2.8)年;觀察組患者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齡范圍在22~4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7.14±2.16)歲,工齡1~38年,平均工齡為(14.6±2.4)年。
兩組檢驗人員在年齡、性別、工齡等一般資料對比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采用某單位的自制的問卷對其進行調查,調查主要包括艾滋病基礎知識、職業暴露的相關概念、職業傳染的途徑、標準預防的內容、暴露后處理的方式、防護方式、防護態度等。
觀察兩組患者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自我保護意識的評分情況,比較兩組患者的暴露率。
對上述患者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 19.0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10例檢驗人員經完整皮膚暴露,13例檢驗人員經皮膚破損處暴露,9例檢驗人員經針刺、切割傷口暴露,12例檢驗人員經眼粘膜接觸,暴露率為97.78%;觀察組患者3例檢驗人員經完整皮膚暴露,2例檢驗人員經皮膚破損處暴露,1例檢驗人員經針刺、切割傷口暴露,5例檢驗人員經眼粘膜接觸,暴露率為24.44%,χ2=9.62,P=0.001,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知識掌握程度評分方面,對照組(79.54±2.13)分,觀察組(90.67±3.18)分,t=17.2;在自我保護意識評分方面,對照組(87.24±0.24)分 ,觀察組 (95.17±4.89)分 ,t=9.58,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艾滋病又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英譯為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簡稱為AIDS,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疾病,在全球范圍內具有重要的影響。從目前的局勢上來看,艾滋病患者的數量正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據相關臨床資料顯示[3],我國艾滋病人數已經突破60萬,并且在分布上,主要以偏遠、落后的省市級地區為主。另外,從事艾滋病檢驗的工作人員自我防護做的還有所欠缺,并沒有達到相關的標準,因此對其進行相關的教育,提高自我安全防護的意識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4]。
該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實施了安全防護教育,其知識掌握程度評分和自我保護意識評分分別為(90.67±3.18)分、(95.17±4.89)分,暴露率為24.44%,明顯低于對照組檢驗人員的97.78%。根據這一結果可以總結出,想要提高檢驗人員在艾滋病檢驗中的自我安全防護需要做到以下幾點:①嚴格執行相關的預防標準。從本次調差結果中可以看出,檢驗人員對艾滋病的防護知曉率較低,相關的艾滋病預防標準同樣適用于檢驗人員進行預防,所以需要嚴格執行相關的預防標準[5]。②加強自我安全防護的意識。據相關實驗研究表明,安全防護意識與暴露率存在著反比例的關系,因此加強檢驗人員自我安全防護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就要求檢驗人員在工作中需要做好基本的防護措施,注意皮膚是否出現破損情況,及時進行消毒等。
綜上所述,提高檢驗人員自我防護的意識,提高知識掌握的掌握程度,降低暴露率具有重要的作用,這一發現具有極強的臨床推廣應用意義,值得大力推廣。
[1] 赫恕.探析檢驗人員在艾滋病檢驗中的自我安全防護[J]. 求醫問藥,2012(5下半月):88,2012(5)5:88.
[2] 劉爽.檢驗人員在艾滋病檢驗中的生物安全防護[J]. 中國傷殘醫學,2012(12):136.
[3] 陳雪琳.檢驗科醫護人員在艾滋病檢測中的自我防護策略分析[J]. 當代醫學,2013(3):158-159.
[4] 彭瑞靈.檢驗科醫護人員在艾滋病檢測中的自我防護措施[J]. 中國醫藥指南,2014(25):282-283.
[5] 邵維芬.我院醫務人員在血液檢驗中的生物安全問題分析[J]. 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1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