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琳
吉林市婦產醫院,吉林吉林 132011
隨著醫學模式的日益改變,以及患者維權意識的加強,護理安全越來越受到重視。護理安全是指在實施護理的全過程中,患者不發生和法定的規章制度允許范圍以外的心理、機體結構或功能上的損害、障礙、缺陷或死亡[1]。婦產科由于患者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其護理工作的安全隱患較多,其結果直接關系著產婦和新生兒的生命健康,因此積極有效防范婦產科護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至關重要。
對于婦產科這樣一個護理安全缺陷高發的臨床科室,醫院的護理管理者對制度修訂的重視不夠,許多醫院現行的制度是幾年前甚至是十幾年前制定的,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這些制度已不適用于現行的護理工作,不能對現在的護理工作起到指導作用,也不能有效防止護理工作中安全隱患的發生。也有一部分醫院,雖然各項制度、操作流程的修訂與時俱進,內容也相對完善,但是制度及流程執行的監管力度不夠,有些甚至形同虛設,護理人員不能嚴格認真地執行各項操作流程和規章制度,有章不循,粗心大意,實際操作中就容易造成如下事故發生:給寶寶洗澡時,水溫過高可能會導致寶寶燙傷,沖淋的方法不對可能對寶寶的耳朵、臍部造成感染等等[2];接產過程中,接產人員任意談笑,不注意觀察產程變化,遇到產婦發生并發癥或新生兒窒息時未能按不能緊急采取施救措施,對產婦和新生兒生命健康造成威脅;交班時不按制度認真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容易導致忽視患者病情變化。
護理人員的培訓分為專業知識培訓、法律知識培訓和服務意識培訓,尤其對于婦產科的護理人員,這些培訓更加必不可少。
婦產科護理工作是一個相對復雜的工作,對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較高,但是有的醫院尤其是基層醫院婦產科護理人員往往不是專業院校畢業,專業知識缺乏,在護理工作中易造成護理安全事故發生。例如產鉗操作不當易造成陰道血腫等;陰道紗布遺留,導致產褥熱等[2];尤其一些高危患者病情往往發展很快,觀察稍微不及時可能失去救治的最佳時機。另外,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新技術和新設備的不斷引入,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更需要不斷進修、更新,否則對新設備操作的不熟練、新藥物的認識不足等等均可能導致護理安全事故[3]。
護理管理者往往忽視對護理人員自我保護和法律意識的培訓,但是隨著患者維權意識的加強,必須加強這方面的培訓。多數護理人員對《醫療處理條例》等學習欠缺,對自身、患者的相關權利、義務等不了解,因此在護理工作中往往對患者的知情權、隱私權等重視不夠,導致醫患糾紛。同時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往往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一旦出現護理安全事故,不能很好地為自己正確的護理行為依法提供有效證據,如護理文書記錄,因此護理管理人員應做好培訓,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嚴肅對待護理文書的書寫,并適時抽查監督。
此外,一直以來,醫護人員的服務態度都受到患者及患者家屬的詬病,也是引發醫患糾紛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婦產科患者全部是女性,產后虛弱,心理承受能力較差,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的淡薄,也容易導致護理糾紛。因此護理管理者要加強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培訓。
面對醫學模式的轉變,患者人數、要求的增加,護理工作量明顯增加,而每年醫院護理人員的編制增加有限,護理人員已明顯不足,尤其是婦產科這樣的復雜科室,護理人員配備更是嚴重不足,長期超負荷的工作使護理人員身心俱疲,工作時情緒不穩定,尤其面對有些患者的無理要求時,態度往往控制不住,冷言相對,造成護理糾紛,影響工作安全。
消除護理不安全因素的首要任務要建立健全護理管理制度,作為婦產科護理工作的管理者,要充分意識到制度對護理工作的約束和指導作用,根據實際情況、全面具體的制定婦產科護理安全管理制度、護理質量管理制度、操作規程、崗位職能等相關制度,制度的制定根據科室的實際情況,集思廣益,盡可能的完善、細化制度內容。制度制定后要嚴格執行、嚴格監督,定期檢查考核,確保護理工作正常、安全的進行。定期對制定的制度進行回頭審核,針對制度中不合理的條例進行修改、不全面的進行補充,確保制度與時俱進,結合臨床實踐工作經驗,真正起到指導作用。
要想防止差錯事故發生、提高護理安全,必須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加強護理人員的專業培訓。加強婦產科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主要是針對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進行培訓,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帶教、繼續教育、講座等方式,同時注重培訓效果的反饋,及時進行考核和抽查,以求達到熟練掌握培訓。積極開展新技術、新業務及護理科研工作,督促護理人員的業務學習。針對婦產科的專科技術操作包括胎心監護、新生兒復蘇等,定期考核產科危重癥患者如羊水栓塞、產后大出血以及新生兒窒息等急救技術和護理措施[4]。
隨著患者維權意識的加強,護理人員的法律安全意識也要加強。在護理管理工作中,加強《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相關法律知識的培訓,可通過案例、辯論等生動形式將相關法律知識傳授給護理人員。護理人員在工作中要加強法律意識,規范自己的工作程序,及時準確書寫護理記錄。
要為護理人員灌輸 “以人為本,一切以患者為中心”護理服務理念,督促每位護理人員用自己真誠友善的微笑,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笑容服務”是護理人員醫德醫風的最好體現,自然親切的微笑會對患者起到積極的影響,他能穩定患者的心態,激發患者戰勝病魔的信心。這對于恢復患者的身心健康,產生無可替代的積極影響。可以通過開展“笑容服務”活動為契機,大力加強醫護人員的職業道德、服務意識教育,讓“笑容服務”成為每一名護理人員自覺行為習慣。
針對目前護理人員配置嚴重不足的現狀,作為管理者要根據工作強度、工作量合理科學配置人員,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關心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在醫療高峰時期,要實行彈性排班,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按“忙時人不少,閑時人不多”原則合理安排各班次的人力銜接。排班時一定要注意老、中、青三代結合,進行合理分工和搭配,充分發揮年資護理人員傳幫帶作用,幫助年輕護理人員盡快成長。護理工作管理人員要及時評估病區患者,合理分配患者,護理難度大的患者交由資歷老、能力強的護理人員。排班前根據護理人員休假要求,在保證順利完成各項任務的基礎上盡量滿足護理人員的要求,使護理人員能勞逸結合。
優雅的護理環境,貼心的服務設施,才能讓護理工作更加溫馨自然。基于婦產科患者的特殊性,對環境的要求更高,例如對于新生兒室,平時病室溫度適宜在18~20 ℃,在檢查、治療時室溫應略高,以22~24 ℃為宜。護理工作管理者應該充分考慮婦產科患者的特殊性,從軟硬件兩方面同時優化完善護理環境,如制定相關宣傳手冊,為患者提供科學育嬰、母乳喂養等方面知識,將病房盡可能增加溫馨元素,如將墻面、被褥、窗簾顏色等設置成粉色等暖色系[5],減少產婦焦慮、郁悶情緒;病床間增加布簾,為患者提供一定的私密環境等,切實為患者提供一個溫馨安全的護理環境。
綜上所述,該研究針對婦產科患者臨床護理的特殊性,通過分析婦產科護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為構建和諧安全的護理環境提供參考。
[1]史自強,馬永祥,胡浩波,等. 醫院管理學[M]. 上海:遠東出版社,1995:238-245.
[2]張正勇. 產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與對策[J]. 家庭護士,2007,5(5):71-73.
[3]羅曼霞.婦產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與對策研究[J]. 吉林醫學,2014,35(5):1086-1087.
[4]王芹.護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分析與防范對策[J]. 中國校醫,2011,25(8):640-641.
[5]蔣美芳.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婦產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2,20(11):1144-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