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東春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廣西南寧 530000
新生兒科抗生素臨床應用不合理情況調查
周東春
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廣西南寧530000
目的 調查臨床新生兒科抗生素不合理運用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新生兒抗生素運用規范。方法 選擇該院2010 年4月—2012年12月新生兒科病例1 000例,其中763例運用到抗生素,組織調查小組,組長為新生兒科主任,成員為資深新生兒科臨床醫生,對763例患兒病例及每日處方進行調查,了解新生兒體重及其所用抗生素類型、名稱、規格劑量、次數等,分析并統計抗生素運用合理性及不合理抗生素運用類型。結果 抗生素不合理運用病例為462例,其中包括非感染性疾病運用抗生素156例,抗生素劑量不準確88例,抗生素運用時間及運用方法不合理88例,聯合用藥不合理68例,廣譜抗生素普遍運用72例。結論 總結新生兒科抗生素不合理運用因素,針對性制定新生兒抗生素運用規范,是減少抗生素不良反應、毒性作用的關鍵,也是保證患兒健康,提高臨床醫學水平的重點。
新生兒科;抗生素;不合理應用;調查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neonatology unreasonable antibiotic use, formulate a scientific, reasonable use of antibiotics for newborn.Methods 2010 April - 2012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new pediatric cases 1000 cases, including 763 cases of use of antibiotics, organize investigation team, team leader is neonatology, members of senior pediatric clinicians, conducted the survey of 763 children cases and daily prescription, newborn weight and antibiotic type, name, specification, number of doses etc. The understanding, analysis and statistics of the use of antibiotics and ir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rationality type.Results Unreasonable antibiotic use were 462 cases, including non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156 cases of the use of antibiotics, antibiotic dose not accurate in 88 cases, the use of antibiotics and use method is not reasonable in 88 cases, 68 cases of combined medication unreasonable,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 commonly used in 72 cases.Conclusion Summary of Neonatology unreasonable antibiotic use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onatal antibiotic using standard, is the key to reduce adverse reaction, antibiotic toxicity, but also to ensure that children's health, improve key clinical medical level.
[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Antibiotics;Unreasonable application;Survey
感染性疾病是臨床最常見疾病,感染病菌多為細菌、真菌等,抗生素是治療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方法,是臨床用量最大、最廣泛的藥物,且種類繁多[1]。合理運用抗生素可以達到治療疾病,預防感染,減少并發癥等作用,但運用不合理、濫用抗生素便可導致諸多不良反應,毒性反應甚至危及生命[2]。尤其是新生兒,由于其系統功能發育尚不完善,機體代謝能力低下,在濫用抗生素或隨意加大劑量等情況下,均易導致機體毒性反應,常見有耳毒性、腎毒性以及肝臟損傷等,嚴重危害小兒健康,影響其發育[3]。這里對該院新生兒臨床運用抗生素情況進行調查,總結臨床新生兒抗生素運用情況,制定正確、合理的新生兒抗生素運用規則,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2010年4月—2012年12月新生兒科病例1 000 例,其中763例運用到抗生素,男嬰424例,女嬰339例,包括早產兒181例,缺氧缺血性腦病55例,新生兒吸入性肺炎245例,臍炎96例,鵝口瘡66例,膿包瘡42例,感染性腹瀉50例,化膿性腮腺炎28例,日齡為(3~28) d,平均(16.2±0.5) d,體重(2.0~4.8)kg,平均(3.1±2.1)kg。
1.2方法
該院組織調查小組,組長為新生兒科主任,成員為資深新生兒科臨床醫生,對763例患兒病例及每日處方進行調查,了解新生兒體重及其所用抗生素類型、名稱、規格劑量、次數等,分析并統計抗生素運用合理性及不合理抗生素運用類型。
調查結果顯示抗生素不合理運用病例為462例,包括非感染性疾病運用抗生素156例,抗生素劑量不準確88例,抗生素運用時間及運用方法不合理88例,聯合用藥不合理68例,廣譜抗生素普遍運用72例。
2.1非感染性疾病運用抗生素[4]
調查病例中發現,有較多數新生兒在無感染指針,屬于非感染性疾病的情況下運用了抗生素,包括早產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呼吸窘迫癥、黃疸等疾病,尤其是早產兒,該調查中181例早產兒中有133例運用了抗生素,病例中檢驗結果顯示白細胞、中性粒細胞等數量并無增加,無發熱等感染性征兆,抗生素的運用,意在預防感染或治療隱匿性感染。醫生已將抗生素作為臨床患者第一道護身符,認為不論有無感染性疾病,運用抗生素必有好處,卻忽略了抗生素對新生兒的傷害,給新生兒帶來的毒性作用。早產兒抵抗力確實比足月新生兒低下,易并發感染,但同時其各項器管功能也相對于足月兒童更加低下,生理機能更不完善,運用抗生素引發的不良反應及毒性作用更明顯,故不主張運用抗生素預防感染,而應從客觀條件方面降低患兒感染幾率,如與其它新生兒隔離,安置在重癥層流潔凈病室,確保病室無菌,減少病菌侵犯幾率;缺氧缺血性腦病是圍產期窒息導致的腦細胞缺氧缺血性損傷,屬于非感染性疾病,積極保護腦神經,保證腦血管灌注與血氧飽和度是治療的關鍵,無需運用抗生素;在新生兒出生后,由于其代謝能力低下,而體內紅細胞破壞增多,導致膽紅素生成增多,易出現黃疸,此現象屬于生理性黃疸,無需處理,新生兒其也存在病理性黃疸的可能,如溶血,常見溶血原因為細菌或病毒感染,但實驗室檢查有明顯的感染指證,在此情況下可以運用抗生素。
2.2抗生素劑量不準確[5]
由于新生兒器官功能發育不全,機體代謝能力低下,故各種藥物選擇必須謹慎,且新生兒存在性別、體重、體表面積等差異,在運用抗生素時需嚴格按比例運用,運用原則為治療有效而不引起毒性反應,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新生兒體重計算公式:體重=月齡×0.6+3 kg,抗生素運用劑量計算公式為;抗生素劑量(以抗生素劑量單位為單位)=劑量/kg/次×體重(kg)。臨床醫生對以大體估算法確定新生兒抗生素劑量,調查結果顯示,按新生兒體重計算抗生素運用劑量,88例新生兒抗生素劑量不準確,以加大抗生素劑量最多見,為65(73.86%)例,抗生素劑量不足為23(26.14%)例。抗生素劑量加大,新生兒有效代謝率降低,導致抗生素體內聚集,引發藥物毒性,常見為肝毒性與腎毒性,同時抗生素劑量加大,抑制腸道益生菌生長,導致腐敗菌滋生迅速,誘發其它感染;抗生素劑量不足導致機體血藥濃度低,治療效果差,且易產生耐藥性,延長患兒治療時間。
2.3抗生素運用時間及運用方法不合理
抗生素運用時間與疾病程度與疾病類型密切相關,且抗生素運用應依照實驗室檢查結果,或在病原菌培養為陰性時停止運用。該調查中抗生素運用時間最長竟達20 d以上,且為同一處方,抗生素無變化,抗生素運用時間>8 d者為42例,長時間運用抗生素不僅可以使機體產生耐藥性,同時可應正常菌群的抑制而引發其它疾病,如鵝口瘡、真菌感染;抗生素運用方法與疾病的輕重有關,根據實驗室檢查結果,輕度感染可選擇口服或肌注法給藥,重度感染時可給予靜脈給藥,但調查中發現,本次調查對象中無1例患兒運用口服或肌注法給藥,均采用靜脈給藥法,分析其原因為靜脈給藥費用高,可增加醫院收入,同時靜脈給藥療效明顯,給患兒家屬以信賴感。但靜脈給藥使藥物吸收濃度提高,對于輕度感染患兒,顯得小題大做,雖達到了提高療效的目的,同時也導致了不必要的身體損傷。
2.4聯合用藥不合理[6]
抗生素二聯用藥、三聯用藥等聯合運用法在臨床上極常見,其目的是通過抗生素之間相互協同作用增強抗菌效果,預防耐藥性,但抗生素不合理聯用不僅起不到增強抗菌效果的目的,反而增加不良反應,加重藥物毒性,且部分患兒病情較輕,無需抗生素聯合運用,單獨抗生素運用即可達到治療的目的。該調查發現,部分醫生在選擇聯合用藥時,不遵循聯合用藥原理,隨意搭配,如頭孢呋辛鈉與阿奇霉素聯用,阿莫西林舒巴坦與紅霉素聯用,頭孢呋辛鈉為殺菌劑,阿奇霉素為抑菌劑,聯合用藥可起到相互拮抗作用,阿莫西林舒巴坦屬于殺菌劑,而紅霉素屬于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屬于抑菌劑,兩者聯用也可起到相互拮抗作用,降低藥效,同時以上抗生素均通過肝臟解毒,腎臟代謝,可明顯增加新生兒肝毒性與腎毒性。喹諾酮類抗菌效力較強,臨床醫生多與頭孢類或大環內酯類聯用,但其可導致小兒骨垢軟骨細胞提前骨化,影響其骨骼發育。
2.5廣譜抗生素普遍運用
臨床調查顯示,廣譜抗生素運用極為普遍,且多數醫生不論患兒病情輕重,均首先抗菌力較強的藥物,不做病原菌培養,不做藥敏試驗,該調查中運用頻率最高的藥物為頭孢曲松鈉、頭孢唑啉鈉、頭孢他啶、阿奇霉素等。廣譜抗生素抗菌譜較廣,對腸道益生菌抑制能力也較強,最易引發腸道菌群紊亂。
抗生素為臨床運用最廣泛的藥物,且隨著藥品市場的不斷擴大,抗生素種類越來越多,其即可用于治療感染,也可預防感染,同時也可引起諸多不良反應及毒副作用,故合理運用抗生素已成為目前臨床醫生主要注意問題[7]。
新生兒是指出生臍帶結扎至出生滿28 d的幼兒,此其小兒由于各項生理機能均為完善,身體解毒代謝能力低下,故用藥要極為謹慎,嚴格掌握用藥指證及藥品用量等。目前新生兒抗生素運用率在直線上升,分析原因為:①新生兒抵抗力低下,易發生感染;②臨床醫生已將抗生素作為第一線治療藥物;③臨床醫生預防感染意識較弱;④醫院為了增加經濟效益,各項檢查及藥物運用增加,尤其是私立醫院[8]。
該調查發現新生兒抗生素不合理運用包括非感染性疾病運用抗生素、抗生素劑量不準確、抗生素運用時間及運用方法不合理、聯合用藥不合理、廣譜抗生素普遍運用。由于臨床醫生基礎知識缺乏,對疾病的認識不足,對多數疾病的發病機制及治療原理不了解,在非感染性疾病治療過程中運用了抗生素,導致患兒不必要的身體損傷,且對病情無利;臨床醫生為簡單、省事,多數不做用藥劑量計算,而是通過肉眼觀察患兒體形,估算藥物劑量,且多數在估算劑量基礎上稍加大劑量,導致抗生素劑量不準確,影響疾病治療;在抗生素運用期間,醫生未按時進行實驗室檢查,只是根據癥狀或臨床經驗來判定抗生素治療時間,且多數為了增加醫院及本人經濟效益,延長抗生素運用時間,導致患兒機體毒性反應;調查發現,多數醫生對各種抗生素的抗菌譜、抗菌效力及藥物間相互影響并不了解,而是盲目運用,導致藥物相互拮抗,降低藥效,影響治療效果;由于醫院條件限制,且多數醫生對病原菌檢查不重視,不論任何感染均不做病原菌培養,不做藥敏試驗,大量運用廣譜抗生素,對疾病的針對性治療不強,影響治療效果,且易引發腸道菌群紊亂,誘發其它感染或腹瀉等,影響新生兒健康,延長治療時間[9]。
針對以上新生兒科抗生素不合理運用情況,制定以下新生兒抗生素運用規范:①提高臨產新生兒科醫生專業知識水平,在工作中不斷學習,醫院分批組織臨床醫生繼續學習、深造,與其它醫院進行學術交流,不斷提高本院醫療水平,充實醫生業務知識,使臨床醫生對各種疾病的了解與認識進一步加深,避免運用抗生素治療非感染性疾病;②加強新生兒科處方管理,嚴格制定新生兒抗生素運用劑量規定,定期對新生兒科處方進行檢查、考核,形成按正規藥物劑量公式計算小兒抗生素用量習慣,杜絕藥物用量估算法;③培養臨床醫生“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一切從患兒的切身利益出發,在治療過程中定期進行實驗室檢查,根據檢查結果調整抗生素用量、用法,能口服治療者避免肌注,能肌注治療者避免靜滴,盡量縮短患兒治療時間;④提高臨床醫生對各種藥物的認識水平,定期組織資深藥師對新生兒科臨床常用藥物進行講解,對藥物性能、治療原理、不良反應、毒性作用以及藥物間相互影響進行詳細講解,并針對臨床常見不合理聯合用藥進行點評,讓醫生認識到其不合理配合的危害,避免處方中再次出現;⑤不斷完善醫院各項設備,保證病原菌培養可以順利進行,培養醫生按病原菌培養運用抗生素的觀念及習慣,認真進行藥敏試驗,運用最敏感抗生素針對性治療,提高治療效果,同時縮短了治療時間,節省了費用,避免了新生兒藥物不良反應、毒性作用以及腸道菌群紊亂等[10]。
總結新生兒科抗生素不合理運用因素,針對性制定新生兒抗生素運用規范,是減少抗生素不良反應、毒性作用的關鍵,也是保證患兒健康,提高臨床醫學水平的重點。
[1] Yeaman, MR. Platelets in defense against bacterial pathogens[J].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 ,2010,67(4):525-544.
[2] 連曉梅.臨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2,12(11):1454-1455.
[3] 吳慧杰,楊麗麗,尹建春.新生兒病房醫院感染控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1):2295.
[4] 明佼.我院兒科門診處方抗生素使用合理性分析[J].中國藥業,2012,21(3):42-43.
[5] 李曉巖 .兒科門診藥物應用調查分析[J].中國醫刊,2012,47(8):75-77.
[6] 崔曙東,邵小松,胡毓華,等.新生兒血培養常見病原菌與抗生素耐藥[J].江蘇醫藥,2011,37(9):1036-1038.
[7] 陳盈盈,張玉彬,顧覺奮.抗菌藥物新靶位[J].中國醫藥生物技術,2012,7(4):302-305.
[8] 丘惠嫻,曾淑娟,吳偉,等.新生兒院內感染臨床研究[J].中國熱帶醫學,2010,10(8):1001-1002.
[9] 李利 .新生兒細菌感染及抗生素應用的相關問題[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1,26(5):293-295.
[10] 余志清.抗生素濫用相關因素分析及管理對策[J].中國醫藥,2012,7(3):383-384.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in Neonatal
ZHOU Dongchun
Pediatric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Nanning city, Nanning,Guangxi province,530000 China
R72
A
1672-5654(2015)02(b)-0168-03
201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