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德文 孫耀志 高松江世雄
1.河南中醫學院 研究生院藥事管理專業,河南 鄭州 450000;2.河南省宛西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部,河南 鄭州 450000
保健食品是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具有機體調節功能,特定人群適宜食用,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礦物質、維生素為目的的食品,對人體無任何急性、慢性、或者亞急性危害的食品。保健食品擁有與一般食品一樣的特性,它是食品的一個分支,但也有它獨特的功能效果。新醫改方案已經把預防和控制疾病放在了首位。慢性疾病成為預防醫學的首要目標,借住膳食營養等手段預防疾病將越來越被人們重視[1]。現在我國保健食品行業發展出現了企業規模小、質量沒有保障,政府監管不到位、相關政策法規不健全,大眾消費誤解保健食品、消費不理性等現象。下面,該文就近些年來保健食品行業發展的現狀概況做一綜述。
雖然《保健食品通用標準》、《保健食品管理辦法》、《保健食品檢驗與評價技術規范》、《保健食品良好生產規范》、《保健食品注冊管理辦法》以及2009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規范性文件已經出臺,但是試驗和排隊時間加上行政審批耗時漫長,“大概需要3年時間。”這就造成了申報單位時間和申報試驗用設施的擱置荒廢[2];從審批制度形式也不難看出,現在的審批制度把保健食品質量安全責任轉嫁給了政府部門,企業責任相對減輕了很多。
現在我國保健食品行業執行的標準依然是GB16740—19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標準》,普通食品原料參照GB 2760—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很多新的標準雖然有使用價值,但沒有得到相應國家部門頒發的“護照”;《保健食品檢驗與評價技術規范》也沒有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而更新[3]。
在保健食品市場監管方面,雖然主管單位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但具體工作是由相關部分一起參與管理的,這就造成這些單位沒有一個是主體,責任不明確,當保健食品市場出現問題時就會有多個部門一起執行,他們其中有些不作為,有些爭著管,還有些相互推諉[4]。
非法保健食品銷售經常利用電視直銷手段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是目前保健食品廣告監管的主要依據,暫無針對電視直銷監管法律法規。廣告法雖然對廣告主有明確的責任規定,卻并無實際要求對發布者[5],即使出現了問題,懲罰力度也很小,相對于銷售額每年上百萬的企業來說5~10萬的罰款很小。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3年底,在全國,有6500多家保健食品行業,而年銷售額超過1億元的不到總體數量的3%[6],這些企業往往還面臨著與知名牌外企分割我國保健食品市場這塊巨大潛力“蛋糕”的壓力;由于企業規模小,它們在保健食品研發領域的投入也很少,由此生產的保健食品的質量也很難讓消費者相信。
一些保健食品企業為了更快的拿到生產批件,就尋租黑色利益連,很多企業要花幾年才能申請到的批文,有的3天就能“搞定”,據某業內人士的說法,目前的保健品審批多由報批公司把控,他們的核心能力是人情關系。
保健食品行業“套牌”生產現象十分普遍,一家號稱是亞洲最大的保健食品生產基地的公司在其官網上清楚地寫著 “提供20余個健字號、50余個食字號的全程貼(套)牌服務”。
2013年2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在 《關于查處健康牌減肥膠囊等假冒偽劣保健食品的通知》里公布的130種違法保健食品中就有128種涉及假冒批準文號。一些商家通過修改知名品牌廠家批文字號的字體大小、文字的字體、圖形的大小等手段來完成盜號、偽號、套號、串號等現象以達到混亂已存在保健食品或已撤銷的保健食品的批準文號[7]。
具有免疫調節、調節血脂和抗疲勞功能的產品在國家衛計委準予申報的27項保健功能中占了全部產品的2/3[8],藥品劑型為主要劑型,主要采取膠囊、片劑、口服液、顆粒劑(沖劑)等,這些劑型的產品占了近70%[9]。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原衛生部)已發布的新資源食品公告以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印發(營養素補充劑申報與審評規定(試行))等8個相關規定的通告》(國食藥監注[2005]202號)[10]等文件的規定,保健食品所用原料分為8大類,營養素補充劑類原料使用頻次最高,占40.75%,而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使用頻次很低,僅占 14.89%[11]。
夸大宣傳誤導消費者,功能宣傳同質化現象嚴重;中國消費者協會與中國保健科技學會曾對保健食品宣傳內容進行的一次調查表明:保健食品存在虛假宣傳、夸大宣傳的現象在70%以上。研究表明,90%功能化的產品都涉嫌虛假宣傳[12]。違規廣告在媒體上大肆宣傳,受傷的不僅是消費者,也是整個行業,甚至是媒體的公信力、社會的和諧和經濟的良性發展。對保健食品廣告合法刊播造成沖擊。
目前沒有專門的管理規定來制約委托加工行為,因此存在著不少的監管漏洞,證照過期、不全,人員、地址擅自變更等問題在企業內部依舊存在,在保證產品質量方面,委托雙方各自所負責任不夠明確或難以界定落實,多方或多重委托后產品質量安全就更加難以保證[13],異地委托加工現象就更嚴重。
相關數據顯示,2010—2013年,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轄區各法院審理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及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等侵犯食品安全類案件共計 147件,其中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 95件,占此類案件的64.6%,而審理的生產、銷售摻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保健食品案件,又占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的九成。
由于公眾不了解營養學和醫藥學知識,使他們對食品、保健食品和藥品概念模糊。部分消費者認為保健食品是純天然的綠色食材,多多益善,老少皆宜;還有一部分老年消費群體由于身患難以根治的慢性疾病,就寄希望于保健食品,甚至將其看成包治百病的“神丹妙藥”[14]。
迷信廣告,跟風追“名貴”。在“花錢買健康”消費觀念的影響下,部分消費者盲目相信廣告宣傳,根據廣告選產品,特別是對那些冠以“神奇功效”的昂貴產品深信不疑,甚至認為“價格越高,功效越好”。
未成年人各項生理機能都沒有發育完善,正處于生長發育的最佳時期,如果過度食用保健食品,極易破壞機體原有的生理平衡,影響正常發育,嚴重的還會導致發育異常或臟器功能損害;許多青年女性對于減肥、美容和排毒保健非常熱衷,該類的保健食品中都含有激素類成分,盲目食用會增加罹患婦科疾病的風險、還會間接降低懷孕幾率和催生性早熟等不良作用;肥胖、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是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病,如果對保健食品食用不當會適得其反,加重病情甚至延誤治療[15]。
這些現象的產生不是某一個部門或某一個環節造成的,也不是一蹴而成的,而是保健食品整個環節鏈慢慢積累形成的,所以需要政府、企業、社會和大眾消費者一起努力:作為政府監督管理的主要機關,要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提高保健食品的準入門檻,加大扶持本國企業的力度;保健食品的生產企業要從產品的源頭嚴格管理,投入加大研發精力,加強企業品牌知名度和信譽的建設;作為最直接受益者的大眾消費群體要科學、理性的進行消費。保健食品可以通過干預的作用來控制或降低慢性疾病發生的風險,達到維護和增強健康的目的,進而減少醫療費用的支出,提高人類健康與社會文明水平。發展和振興“營養與保健食品”行業是我國應對慢性疾病“井噴”和醫療費用透支的市場化、產業化措施,也是世界發達國家普遍重視發展的民生產業和朝陽產業[16]。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借住膳食營養等手段預防將疾病正越來越被人們重視。
[1]李悅,于春媛,劉東紅.我國保健食品研發現狀與產品準入機制關系的研究[J].首都醫藥,2013,v,20;No.34304:8-9.
[2]徐國.“保健品備案”背后的博弈[J].中國藥店,2014(15):45.
[3]宋迪,石東風.我國保健食品行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4):611-612.
[4]宋照方,馮化梅,晨陽.淺談保健食品經營的監督管理現狀及對策[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24):249-250.
[5]王雪云.保健食品的市場現狀及加強監管的對策[J].食品研究與開發,2013,22(20):56-57.
[6]蔣玉婷,姜華,鄭健.保健食品市場現狀分析及前景展望[J].食品研究與開發,2013,34(22):78-80.
[7]宋子玉.保健食品違法行為定性須審慎[J].首都醫藥,2013(10):57-58.
[8]張志祥.我國營養保健功能食品行業的現狀及發展前景[Z].農產品加工,2014(3):22-24.
[9]姜雨,佟娜.我國片劑保健食品的注冊、審評及審批情況[J].中國實驗方劑學,2014,20(18):225-227.
[10]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印發(營養素補充劑申報與審評規定(試行))等8個相關規定的通告(國食藥監注[2005]202號)[Z],2005-05-20.
[11]邵懿,丁顥,樊永祥.中國保健食品原料標準化管理的現狀[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4,48(3):227-229.
[12]張弛,杜慶鵬,白玉萍.近年來我國保健食品廣告發布情況分[J].中國藥事,2014,28(4):393-399.
[13]周燕.保健食品[Z].晚霞,2014(1).
[14]馮麗,徐桂花,宋曙輝.老年保健食品的開發現狀[J].中國食物與營養,2007,48(3):32-33.
[15]吳育紅,張愛珍.我國老年人常見慢性病與保健食品[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2):3846-3848.
[16]知識經濟(中國直銷).保健食品的痛與變.2014(8):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