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宏偉
遼陽縣中心醫院檢驗科,遼寧遼陽 110005
在當今醫學中檢驗醫學可謂發展較快的專業之一。尤其是在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醫院的檢驗質量和機械的自動化程度都有明顯的提高。但是如何在檢驗前對質量控制有所加強,從而減少對標本的影響成為了現在很重要的一項任務[1]。
由于醫院新業務和新技術的逐漸開展,醫院需要開展臨床應用和評價。在對一個全新的檢驗項目進行推廣的過程中,檢驗科并不是只具備檢驗該項目的能力就可以,而是還需要檢驗科與臨床進行一定的溝通,相互交流。
對于一些檢驗項目臨床的醫師對此的選擇并不是十分的清晰,由此對檢驗科的工作發出一些抱怨。因此,為了避免類似的問題,這就需要檢驗科的人員與臨床的醫師進行及時的溝通,畢竟臨床醫師對檢驗項目的選擇直接關系著臨床價值的體現。對于同一種疾病處于不同的階段也會表現出不同的癥狀,所以臨床醫師就必須要對干擾該實驗的因素進行深入的了解,這個問題便是檢驗科的人員與臨床醫師進行溝通的首要問題。如果臨床醫生在不了解實驗的情況下進行選擇,后果只會給患者帶來負擔,更甚的情況是做出錯誤的判斷,使得后果更加嚴重。
對于分析前的質量控制而言,一份比較合格的檢驗申請書以及一份符合各方面要求的樣本,還有正確的樣本留取方法以及樣本的及時送達都對質量控制本身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醫師在進行填寫檢驗申請單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填寫,因為該申請單對檢驗結果的判讀十分重要,特別是在患者本身就存在一些可能干擾結果的因素。許多藥物都有副作用,一些藥物的不良反應還會使得患者的肝、腎功能損害而引起有關檢驗結果異常。
對于一些針對臨床科室而開展的項目,檢驗科的醫護人員要盡量配合臨床醫生,滿足臨床醫生的要求。至于那些經濟效益不太樂觀的項目,要及時向臨床醫生說明情況更換掉,爭取各個科室人員的理解。檢驗人員還要樹立起為臨床醫生服務的意識,平常多多聯系,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為臨床醫生推薦一些檢驗項目。其實在檢驗人員看來只要取得了相關臨床的支持和重視,才能化被動為主動。在這一方面就要充分體現檢驗科的作用,以保證樣本檢測結果的準確、及時。
在質量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最基礎和最重要的便是標本的采集和運送,這項工作的大部分過程是由護士完成的。前面也有提到過,標本的采集質量不僅直接影響有關檢驗結果,也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一個環節。護士由于對專業的知識不太了解,因此,會在采集標本過程中出現嚴重的誤差;也有可能護士在對標本進行運送的過程中,部分標本的標簽磨損甚至脫落,這樣不僅使得檢驗結果出現很大誤差,也有可能使得醫師與護士、檢驗人員之間產生不必要的矛盾,產生誤解。在采血過程中,護士應該正確使用止血帶,因此,使得所獲的標本達到標準。在采血完成之后,護士應該在運送和儲存時間上盡量減少,并且盡快進行檢測。因為在運送一系列過程中所花費的時間越少,標本所得的檢驗結果的可靠性就越高[2]。
在采樣過程中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對于檢驗結果來說至關重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時間便是早晨空腹檢查,在該時間段可以盡可能地減少由于晝夜的節律而對檢驗結果帶來的影響。患者在該時間段心情也是出于平靜、放松的階段,因此,采取的標本誤差也就越小。在對患者進行檢查之前要對患者進行叮囑采樣前所禁忌的食物,否則護士得到的檢驗結果就不能真實地反映患者的情況,使得結果產生不必要的誤差。
①對于抗凝劑和防腐劑的正確使用方法。因為在采集樣本過程中,抗凝劑是必不可少的藥劑。不同種類的抗凝劑對血液所起到的作用也不一樣,如果醫護人員加入的抗凝劑量或者是加入了不同種類的抗凝劑,都會對檢驗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至于影響的大小,主要是取決于抗凝劑本身的特性。所以,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醫護人員和檢驗人員均要仔細謹慎的選擇合適的抗凝劑,嚴格按照規則進行試驗[3]。例如,在進行血液分析過程中,用于檢測的血液樣本一定要進行抗凝處理,因為血液和抗凝劑的加入量影響著血液樣本質量的好壞。如果血液的含量較高而抗凝劑較少,血漿中就有很大的可能出現血塊,在使用血細胞分析儀過程中,血塊的出現就有可能阻塞儀器而使得檢驗結果出現偏差;相反,當血液的含量相對較低時,檢驗的指標也會被影響。
②防溶血[4]。在醫護人員采集血樣樣本過程中,偶爾會因為采血的操作流程不規范或者是因為技術不夠熟練而導致溶血。在原則上,經過溶血的標本是不能夠采用的,因為溶血的標本對于許多的有關檢驗項目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嚴重溶血時醫護人員是很容易發現的,但是對于發現一些隱性的溶血則存在一些困難,只有在進行某項檢查之后數據結果顯示中才能發現,這時檢驗人員就應該與醫護人員進行及時的溝通聯系,并且采取進一步的措施,通常情況下需要進行重新采血。
③禁止一邊打點滴一邊采血。如果患者正在打點滴則該患者不能同時采血,更不能利用點滴的針頭進行采血。打點滴的患者應該在打完點滴之后的1 h才能進行采血,這樣才不會影響對一些金屬離子項目的測定。其實在臨床上有采取統一采血體位的規定,就目前來說住院患者主要是臥位,而對于門診患者來說以坐位為主,并且規定止血帶在使用1 min之內進行采血。
在做檢查過程中,醫護人員和檢查人員要隨時提醒患者注意飲食以及藥物等方面,盡量食用不要影響到樣本質量的食物以及藥物。在由患者自己拿取樣本的過程中,有關的工作人員要隨時告知樣本的留取方法,提醒有關的注意事項,積極與患者溝通,盡量使樣本的質量誤差降到最低,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
總而言之,相關的檢驗人員除了學習一些相關的專業知識外,還應該在相關醫護人員宣講分析前把樣本的質量控制做到最好。檢驗人員只有與臨床醫護人員不斷地進行溝通交流,才能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把影響因素都降到最低。在過程中,為了能夠保證檢驗結果相對更加準確,檢驗人員要把影響結果的每個因素都要處于一種受控狀態[5]。因為從臨床到實驗室的途中影響到樣本的因素包括很多,忽視掉任何一個因素,都有可能使得檢驗結果不正確,這也就嚴格要求相關的醫護工作人員以及檢驗人員對各個因素都要進行全面的了解,真正保證結果的準確性,及時糾正在檢測過程中發生的偏差,保證檢測質量的改進,從而提高檢驗醫學的發展,更好地服務臨床、服務人類。
[1]馬飛.加強檢驗與臨床的溝通保證檢驗前質量控制的重要性[J].健康必讀(下旬刊),2013(10).
[2]王玨.加強臨床溝通對檢驗前質量控制的影響[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24(1):461-462.
[3]鄧漢珍.加強與臨床科室的溝通和合作保證檢驗前的質量控制[J].健康之路,2013,12(6).
[4]蔡昉.加強臨床檢驗質量控制的思考[J].中國醫藥導報,2014(13):154-156.
[5]李艷麗,焦云專.對臨床檢驗質量管理的探索和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4(14):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