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清
漳州衛生職業學院,福建漳州 363000
預見性思維是人們根據事物的發展特點、方向、趨勢所進行的預測、推理的一種思維能力,是思維能動性的表現。運用預見性思維可以讓護生在急危重癥護理學習中懂得主動質疑和探究而不是被動灌輸和接受。運用預見性的護理理念可以通過科學的手段對急危重癥護理病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提前進行評估與管理,使學生懂得只有“預見性的觀察到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的病情變化時,才能使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最及時、最有效的護理”[1],從而進一步提高高職單招學生在主動護理方面的責任感。
預見性護理是指護士針對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綜合性分析和判斷,運用醫學知識,找出現存和潛在的護理問題,采取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有效地防范護理風險。在醫療護理的各個環節中,以疾病的生理變化及各種疾病的發展規律和臨床表現為依據,主動對患者進行評估。有預見性的采取防范措施和應對方法,從而有效地降低護理風險[2]。
危急重癥護理學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搶救成功率、促進患者康復、減少傷殘率、提高生命質量為目的,以現代醫學科學、護理學專業理論為基礎,研究急危重癥患者搶救、護理和科學管理的一門綜合性應用學科[3]。
該院“高職單招”的招生對象是護理專業中職畢業生,在中職護理教育中已經系統的學習過醫學基礎課程及專業護理課程,并經過一年的臨床實習,具有一定的護理理論和技能做為基礎,需要提升護理學習層次的一類學生。
該校2012級高職單招護理專業4個班級232名學生。
選用第3版《急危重癥護理學》,教學內容包括急危重癥護理學總論、急診護理、危重癥護理、常用救護技術四個單元,按照學校規定的《急危重癥護理學》教學大綱及教學要求,本著突出急危重癥護理特點的基本原則,結合高職單招學生的學習經歷,我們適當增加了高職單招學生對于常用救護技術的訓練課時,如心肺復蘇、人工氣道的建立、氣道異物清除術及球囊-面罩通氣術、除顫、外傷止血包扎固定搬運術、機械通氣技術。
該院高職單招的急危重癥課程安排在第三學期,學時數為54學時,其中理論課 40學時,實訓課 14學時,根據教學大綱的指導,結合高職單招學生具有一定學習基礎的特點,我們對學生在理論課的教學方法、實訓課的教學手段均采用預見性護理教學的方法,具體方法如下。
2.3.1教師理論授課 引入病例,找出現存和潛在的護理問題,提出護士在現階段需要執行的護理措施,再分析引起護理問題的原因,制定具體的護理方案;學習小組授課:以寢室為單位,5~6人一組,提前一周布置相關病例,要求學生本著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原則,查閱相關資料,并進行討論,討論結果形成PPT在班級進行案例分析。
2.3.2實訓課 采取分組教學方法,結合情景模擬教學,訓練心肺復蘇、止血包扎及固定搬運技術、重癥醫學救護技術(強調人工氣道及呼吸機的應用)。要求學會各項技術的正確操作和急救設備的正確使用,讓學生嘗試在實踐中綜合運用預見性護理思維來解決實際問題,并從中總結出預見性護理運用的優勢。
護理思維的重點應放在對患者病情的評估、采取緊急的護理救治、積極配合醫生診斷和主動做進一步救治這樣一種科學系統的護理搶救程序中[4]。例如,在醫生問診查體時,護士不應該被動等待,而是應該立即投入到力所能及的護理搶救中,比如測量和維持患者的體溫、呼吸、脈搏和血壓,在醫生下診斷前做出護士自己的判斷,用預見性的思維觀察病情,發現護理問題,從而為醫生的診斷提供依據。像這樣及時正確的支持患者的生命體征,不但縮短了患者在救治過程中的等待時間,也為進一步治療原發病創造了時機。
做為護士,及時準備好急救設備并正確配合醫生的操作是必要的工作職責,在搶救中分秒必爭的急救效率直接影響著病人的生命。所以在護生的學習階段,要把對急救設備的正確使用做為重點和難點問題對待。在日常的急救訓練中,引導學生把思維定勢在快速反應、靈活機動、果斷處理上。每個學生應充分理解急危重癥的搶救和搶救物品的關系,要有危機意識和管理觀念,以及預見性的完善準備。所以必須讓學生認識到使急救設備物資始終保持最佳狀態,可以在需要時最快速的發揮作用。
應用急救藥品搶救急危重患者是臨床醫生急救意識和急救思維的一種體現,而護士對搶救藥品的應用則是醫生急救思維的延伸[5],同時也能體現出護士對疾病理論知識與急救藥品的掌握程度。在搶救時護士應熟悉藥品特性,遵醫囑給藥,這是最基本的臨床技能。例如,目前搶救時采用的多通路分配靜脈給藥,護士在執行醫囑時就可將給藥的功能擴展,做為觀察患者臨床反應的一種途徑。急危重癥患者的病情兇險,短時間內需要做大量的處置,而合理的藥物使用是穩定病情的第一關鍵,護士除了要提高對患者癥狀的識別能力外,還應根據病情預見性的設定提前量。所以熟悉各種急救藥品的用量用法,是護士應該掌握的重要臨床技能。而預見性的遵醫囑用藥物是護理臨床技能的拓展,是我院在以往普通的急救護理教育中尚未涉及的問題,所以我們利用高職單招學生原有的臨床實習經驗,培養學生在急救藥品使用上的預見性思維,會大大提升護士在搶救中的參與感與自信心,更有利于配合醫生做好搶救工作。
做為處理急危重癥患者的護士,應具備機敏、沉著、冷靜等良好的心理素質;做到忙而不慌、急而不燥,要具備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和高度的注意力與領悟力。筆者在教學中也聽到過學生反映在之前的臨床實習中遇到搶救的時候會出現干著急卻幫不上忙的情況,甚至由于過于緊張導致平時很熟練的操作卻在關鍵時刻做出問題。所以筆者在對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實際工作當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總結,認為在模擬訓練中不僅要重視技術含量還要關注學生的搶救思維是否沉著冷靜,著重訓練學生穩定個人的心理素質的發揮,培養她們在瞬間的搶救中充分發揮個體嫻熟的搶救技能的能力,使人的思維在特殊環境中始終處于最佳狀態,為配合醫生搶救發揮更強有力的作用。
急危重癥患者由于發病急,病情重,往往家屬一時難以接受,甚至會有不理智的表現而加重患者心理負擔和病情。在教學中,預見性的針對這一情況,培養學生加強以交流、溝通的方式對患者和家屬進行積極的心理疏導和心理支持。這樣可以使患者排除各種心理障礙,增強康復的信心,而且更有利于真實反應出病情變化,為治療護理提供幫助。
尤其對于有著臨床實習經歷的高職單招學生,訓練預見性思維可以提高學生的護理層次和護理水平,在急危重癥的臨床護理中會更加游刃有余。如對可能出現的病情提前預知,可以減輕或阻止嚴重并發癥的發生,或者在發生時可以提高搶救成功率;通過預見性的觀察護理可以為醫生提供診斷治療依據,從而減輕對患者的身心影響,可以增進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理解,并給予護士高度的評價和認可,同時也促進了醫護患關系的和諧穩定,這也是降低醫療糾紛的發生的好方法。
預見性思維的應用、發展,體現了先動腦后動手的工作方法,使護理工作變被動為主動,同時也更加鮮明的體現了護理工作的獨立性、科學性,體現了護理工作的價值,提高了護理質量、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從而對護理質量起到明顯的保障和促進作用[6]。
本組教學對象于第五學期再次下臨床實習,由于學生實習點較為分散,所以采用分組電話問卷調查的形式。共有11組212名同學參加了問卷調查。關于把“預見性思維應用到急危重癥患者的護理中”的情況回答,“效果良好,可以實施”的答案占72.6%,“效果一般,實施遇到困難”的答案占18.9%,“可以理解,但不能實施”的答案占8.5%。從本次調查結果來看,雖然仍有需要改進和提高的地方,但把預見性思維引入到急危重癥護理的教學中是可行的。
[1]張冬林,黃素芳,李秀云,等.預見性思維在急診病情觀察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8,23(21):51-53.
[2]張穎.預見性護理在臨床工作中的應用[J].天津護理,2011(2):122-123.
[3]張波,桂莉.急危重癥護理學(3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1.
[4]吳姝玲.預見性護理思維在急診搶救患者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學,2011,12(4):104-105.
[5]張亞卓,趙文靜.急診護士在急診搶救中的預見性護理思維[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3,20(9):93-94.
[6]劉繼萍.預見性思維在護理帶教中的干預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3,8(13):2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