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迎春
孟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河南孟州 454750
隨著當前社會的進步,人們對于醫療護理工作的要求也不斷的提高,在小兒內科中對患兒的護理也越來越受到關注,護理工作存在質量問題往往是造成護患糾紛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加強對護理的管理對于提高臨床護理工作的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1]。該文主要采用人性化管理的模式對小兒內科病房的護理進行管理,并探析采用人性化管理的模式應用于2012年2月—2013年10月間在小兒內科病房的護理當中所具有的有效性,現報道如下。
將該院在小兒內科病房當中收治的兒童患者98例作為該次研究的對象,患兒的年齡為1周至10歲,平均年齡是(5.8±1.3)歲。患兒入院原因主要有新生兒黃疸20例、小兒肺炎36例、小兒高熱25例、手足口病17例,將所有患兒隨機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9例,并且對比兩組患兒的臨床資料發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同期選擇本院的護理管理工作對象,其構成主要分布為:8名醫生、2名主管護師、5名護師、1名護理人員,而護理人員中,有6名為大專文憑,有2名為本科文憑。護理人員的構成比與文化水平與本研究結果無顯著相關性。
給予對照組患兒實施常規護理;給予研究組患兒實施人性化管理護理,具體方法包括:①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素質:要求護理人員形象要整潔,在護理工作過程中衣著必須干凈整潔,并禁止護理人員化濃妝,要有素雅的妝容,并且面對患者時刻要面帶微笑;要求護理人員的舉止要文明,端正工作的態度,熱情主動的面對患兒,并且態度要和藹,面對患兒吵鬧要有足夠的耐心,嚴禁護理人員用暴力對待患兒[2]。②加強護理技能的培訓:因為在兒科工作中患者的情況較為特殊,對于護理操作要求比較高,因此,護理人員在開展護理工作的過程中必須謹慎操作,這就要求護理人員有強硬的護理技能,而為了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必須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讓護理人員能夠有效開展工作,防止因操作失誤造成的不必要護患糾紛,降低對患兒危害率。③規范護理工作任務:明確的制定好工作的具體計劃,并明確的分配到每一個護理人員中,防止因任務的分配不均造成護理不到位或者一名患者多名護理人員護理的情況發生,嚴重影響護理的工作效率。因此,護理人員必須明確自己的工作任務,在患者入院時要分配固定的護理人員,并在患者出院時及時向上級報告已完成工作任務,便于下一步分配任務[3]。④完善監督機制:護理管理人員要嚴格監督護理人員工作,制定完善的監督機制,要求每一名護理工作人員都要認真的對待護理工作,對患者要有足夠的責任心,并設立意見箱,以及時了解患者對護理的意見與建議,從而提高滿意度。⑤帶動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設立績效獎勵機制,對表現好的護理人員賦予相應的獎勵,通過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來激發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同時還能培養其護理競爭意識,提高整個護理的工作質量,獲取更高的滿意率[4]。
在護理后統計護理的有效率,氛圍顯效、有效與無效3個指標,其中,顯效:患兒能在短期內康復出院,無因護理不當引發的后遺癥與并發癥;有效:患兒經過護理之后明顯有好轉,并能夠康復出院,無因護理不當引發的后遺癥與并發癥;無效:護理效果不顯著,對醫療的作用不大。同時,應用該院自制評價表,對患兒家屬實施問卷調查,統計患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率例數與概率,分成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3個指標,而總滿意率=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數據通過SPSS 15.0統計學軟件來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通過χ2檢驗,計量資料通過t檢驗。
對兩組患兒采用不同的護理對策之后,對比兩組護理的有效率發現,其中,對照組49例患者中,顯效有25例,占51.02%,有效13例,占26.53%,無效11例,占22.44%,其總有效率是77.55%;研究組49例患者中,顯效38例,占77.55%,有效9例,占18.37%,無效2例占4.08%,其總有效率是95.92%。可知,研究組的護理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給予對照組患兒實施常規護理,給予研究組患兒實施人性化管理護理,調查兩組患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率,對照組49例患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評價中,非常滿意31例,占63.27%,滿意11例,占22.44%,不滿意7例,占14.29%,其總滿意率為85.71%;研究組49例患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評價中,非常滿意41例,占83.67%,滿意6例,占12.25%,不滿意2例,占4.08%,其總滿意率為95.92%。可知,研究組患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在生活中各種服務的需求也在提高,人們的健康生活與醫院密切聯系著,所以人們對醫院的要求是高質量的護理服務。醫院的護士要樹立終身的學習觀念,要不斷充實、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掌握扎實的先關理論知識,保障自己能夠有效地運用臨床操作技術[5]。另外,護士還要進一步提高自身的醫療水平,以此來降低患兒的痛苦、緩解家長的擔憂,取得患兒家長的信任。競爭意識是每個護理人員都必須具備的,有競爭才有進步,讓護理人員在競爭中不斷完善自己,這樣才能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有效率。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每一個孩子都是在家長的細致呵護而成長,一旦孩子生病,家長就會顯得特別緊張、惶恐。所以,對于兒科的醫護人員,患兒家屬的要求比較高。在面對來院治療的患兒家屬,兒科的醫護人員一定要充分理解他們的緊張情緒,并與他們交流溝通。稍有差池就會把患兒家屬的不滿情緒引發出來,從而引起糾紛。醫院要合理安排醫護人員的值班時間,避免護理人員因長期處于緊張的情況下勞累過度而犯錯。
醫院制度的更新也要求醫護人員的職業技能不斷創新,不管是知識水平方面還是服務的理念,都必須根據“以人為本”的服務理論來實施工作,并認真地對待工作,謹慎工作,這樣才能減低犯錯率。對于醫護人員的服務理念,只有讓患者及其家屬切實感受到,才能取得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讓他們以積極的態度配合治療,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讓患者及其家屬滿意的同時,提升醫院的信譽。
[1]高冬梅.以人為本的護理在小兒內科病房中的應用探討[J].吉林醫學,2011,12(12):221-223.
[2]劉桂亭,王占平.以人為本的護理在小兒內科病房單元的實用性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2,15(22):547-548.
[3]蔡秀珍,成守珍,柯彩霞.人性化服務在內科門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3,5(4):314-315.
[4]聶玉潔.運用人性化理念進行護理管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25(2):324-326.
[5]孫靜霞.實施人性化星級護理服務的實踐與體會[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42(2):687-689.
[6]張雪輝.人性化管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1,11(5):347-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