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珍
上海市中山醫院青浦分院兒科,上海201700
影響新生兒母乳喂養的相關因素分析
徐國珍
上海市中山醫院青浦分院兒科,上海201700
目的了解新生兒院母乳喂養現狀,并對影響新生兒母乳喂養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為提高母乳喂養率并制定針對性措施提供科學的依據。方法以2013年1月—2015年1月來該院生產的1206例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從母親因素如年齡、生育史、文化程度、分娩方式,孕產期護理因素,家庭經濟因素等多方面進行分析。結果新生兒喂過母乳的960例占總數的79.6%,城市4個月新生兒母乳喂養率占城市人口的36%,農村占68%。結論新生兒母乳喂養與母親各方面的因素、孕產期護理因素、家庭經濟因素均相關。
新生兒;母乳喂養;相關因素
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物,國內學者研究發現,純母乳喂養4個月的嬰兒比非純母乳喂養兒平均體重重0.35 kg,身高高1.2 cm[1],Horwood研究發現,母乳喂養兒在認知能力、理解能力、計算能力以及學習成績等方面與非母乳喂養兒相比有明顯優勢[2]。嬰幼兒時期母乳喂養對日后疾病有預防作用,如能預防兒童及成人肥胖[3]。母乳喂養對心血管系統長期有益,Romieu等發現母乳喂養可降低兒童哮喘的易感率[4]。
2000年WTO和聯合國世界兒童基金會倡導純母乳喂養6個月。2011年國務院頒布綱要,提出實現6個月以內的嬰兒純母乳喂養率達到50%以上的目標[5],但從20世界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的新生兒母乳喂養率呈逐漸降低的趨勢,近年來尤為明顯。學者在北京、天津等城市調查研究發現,6個月內的嬰兒母乳喂養率僅達到33.6%[6]。該研究針對影響新生兒母乳喂養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為提高母乳喂養率,并制定針對性措施提供科學的依據。
1.1 研究對象
2013年1月—2015年1月來該院生產的1206例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順產736例、剖宮產470例。初產婦682例,經產婦524例,產婦年齡在20~45歲之間,城市:農村=1:1。母親的文化程度分別為碩士及以上占2.1%,大學及大專占28.6%,高中及中專占34.6%,初中占20.3%,小學及以下占14.4%。
1.2 研究方法
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并每周隨訪,獲取嬰幼兒的詳細情況新生兒母乳喂養情況,分娩方式、父母文化程度、孕產期護理因素嬰兒因素,家庭經濟狀況、等信息。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①母乳的喂養情況,新生兒喂過母乳的960人占總數的79.6%,堅持母乳到4個月及堅持母乳喂養到6個月的受地域,文化程度,經濟狀況等因素的影響。
②研究發現新生兒母乳喂養情況與母親因素關系最為密切,通過陰道分娩的產婦母乳喂養率586例占母乳喂養的61%,而剖宮產組母乳喂養率為374例,而產后6個月繼續母乳喂養的嬰兒346例,占36%,與剖宮產相比較<0.005,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剖宮產分娩方式對母乳喂養不利。此外還與孕產婦的年齡,生育史有關有關,年齡21~29歲的母乳喂養有698例,30歲以上的母乳喂養人數僅占母乳喂養總數的27%,且經產婦母乳喂養率高于初產婦。
③城市新生兒母乳喂養率低于農村,該次研究發現城市4個月新生兒母乳喂養率占城市人口的36%,農村占68%,這主要由于城市生活壓力大,工作壓力大有關,一般產假在4個月甚至更早,無法堅持繼續哺乳,研究還顯示文化程度高,家庭收入高的家庭,母乳喂養率也明顯低于其他家庭。
④此外新生兒母乳喂養率還與醫院護理行為與喂養方式有關。采用“產婦為中心”,將產前、產時、產后的護理為一整體的護理方式的的產婦,母乳喂養率比其他產婦提高21%,產婦生后半小時早開奶,出生后第1天母乳喂養不添加糖水,并且不使用安撫奶嘴是新生兒母乳喂養的有利因素[8]。
⑤研究發現家庭收入與受教育水平一樣成為母乳喂養的不利影響,這可能與工作性質及各種配方奶粉的普及有關。
①研究發現剖宮產及陰道難產的新生兒母乳喂養率明顯低于陰道自然分娩的產婦,該研究結果與與Chalmers B[9]等人研究相似,其原因可能由于產婦產后初期傷口疼痛導致哺乳姿勢受限制,而新生兒在出生后的20~50min吸允的反射最強[10]。因此,給產婦使新生兒早吸允會刺激產婦催乳素的早釋放,能促使乳汁提前分泌,陳蘭英等人研究發現,一旦母乳喂養方式確立,分娩方式對母乳喂養沒有持續性的作用。給予剖宮產產婦正確喂養姿勢指導及增強其自信心的輔導尤為必要[11]。
②經產婦及有母乳喂養知識的產婦母乳喂養率高,這說明醫院的護理行為對新生兒的母乳喂養有重要影響。WTO提出《促進母乳喂養成功的十點措施》,要幫助產婦在半個小時內開奶,并且出生后第1天要純母乳喂養,不添加糖水,要鼓勵產婦母乳喂養且不用人工奶嘴。此外向產婦講解產科全程護理模式規范,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前健康教育,如放錄像、授課、喂奶姿勢及乳房護理的實習操作,提高產婦對母乳喂養的認識水平,給產婦生理、心理、情感上的支持,為純母乳喂養的成功創造良好的條件。
③家庭經濟因素,該研究顯示家庭收入越高,新生兒的母乳喂養率降低,這與其它國內外研究結果相似[12-13],其原因可能與許多配方奶粉的普及有關系,經濟條件好的家庭更有能力負擔奶粉的費用,從而選擇混合喂養或人工喂養。且居住在城市的人口,學歷越高新生兒母乳喂養率越低,其原因可能與城市生活壓力大,從事職業特殊性有關系。部分職業女性可能選擇生育后過早返回工作崗位,這需要家庭和社會給與支持和理解,為新生兒的母乳喂養提供便利條件。
[1]鄧文娟,黃河清,黃小紅.影響新生兒母乳喂養的相關因素及調查分析[J].醫藥產業資訊,2006(12):39-40.
[2]盧昱菁.2009~2010年某院住院分娩新生兒住院期間母乳喂養狀況及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2(17):652-653.
[3]梁文,甘燕.積極推進新生兒病區母乳喂養[J].中外醫療,2012(16):136,138.
[4]羅宏,曹學華,李華明,等.母乳喂養安撫措施緩解足跟采血所致新生兒疼痛的研究[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0(1):63-65.
[5]溫阿楠,田勤霞,呂云秀.母乳喂養與部分母乳喂養新生兒常見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13):216-217.
[6]陳小霞.護理干預對新生兒早期母乳喂養的影響[J].中國優生優育,2013(7):592-593.
[7]周旻怡.純母乳喂養正常足月新生兒血膽紅素增高的護理方法及效果[J].吉林醫學,2014(22):5037-5038.
[8]傅賽紅,嚴雪群.母嬰早期接觸對新生兒體溫及母乳喂養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4(17):2722-2723.
[9]曾倩.家屬參與孕期訓練對初產婦分娩、母乳喂養及新生兒護理能力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13(4):290-291.
[10]文玉秀.新生兒早期母乳喂養的調查分析與對策[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3(3):329-330.
[11]高燕楓.影響新生兒母乳喂養的相關因素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 2014(12):192-193.
[12]姜輝.為孕產婦實施有針對性的產前乳房保健指導對其新生兒母乳喂養率的影響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4(2):319-320.
[13]陳宣.純母乳喂養與新生兒黃疸的相關性探討[J].中國醫學工程,2013(9):167,170.
Factors Affecting Breastfeeding Newborns Investigation
XU Guo-zhen
Zhongshan Hospital,Shanghai Qingpu Branch of pediatrics,Shanghai,201700 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neonatal hospital breastfeeding,and related factors affecting breastfeeding newborns were analyzed to improve breastfeeding rates and to develop targeted measure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Methods1206 cases in our hospital neonatal as research subjects,from the mother of factors such as age,reproductive history,education level, mode of delivery,maternal care,family economic factors many aspects of research.Results960 breast-fed newborns accounted for 79.6%of the total,the city four months newborn breastfeeding rates accounted for 36%of the urban population,68 per cent in rural areas.ConclusionNeonatal breastfeeding mothers with all aspects of factors,maternal care,family economic factors are relevant.
Newborns;Breastfeeding;Related factors
R174
A
1672-5654(2015)03(b)-0133-02
2014-12-20)
徐國珍(1970-),女,上海人,本科,主治醫師,主要從事新生兒臨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