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單位:155620 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寶清縣八五二農場醫院
【摘要】目的 研究探討不同時段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膽囊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隨機抽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急性膽囊炎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的發病期不同分成三組。其中A組40例患者在發病的72 h內實行手術治療;B組40例患者在發病后72 h后實行手術治療;C組患者在入院后實行常規的治療一段時間后,采取手術治療。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方法進行治療。比較三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結果顯示,A組患者手術出血量和手術時間均少于B組和C組患者,數據符合統計學差異(P<0.05);手術實施的過程中發現三組患者的膽囊三角粘連及大網膜包裹膽囊的比率有顯著差異,數據符合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 急性膽囊炎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患者發病的72 h內實行腹腔鏡手術治療能夠取得顯著的臨床效果,有效降低中轉開腹率。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0.073
Comparison of Laparoscopic Oper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holecystitis in Different Period
YANG Shuyan Baoqing County Eight Five Two Farm Hospital,Shuangyashan 15562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different periods of laparoscopic oper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holecystitis.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20 cases of acute bursitis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2 to April 2014 as the research object.In accordance with the onset of patients with stage barrier into three groups.We observed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hree groups.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group A of patients with blood loss and operative time was less than group B and group C patients,data were consistent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urgery process found that the gallbladder triangle adhesions and omental wrapping gallbladder ratio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data were consistent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Conclusion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cholecystitis using laparoscopic operation treatment in 72 h can achieve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Key words】 Laparoscopic operation,Different periods,Acute cholecystitis
在臨床疾病治療的過程中,急性膽囊炎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多發病癥,該病癥具有發病迅速,病情發展快等特點。患者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將會引發較為嚴重的并發癥。在過去,腹腔鏡手術時治療急性膽囊炎的禁忌證 [1]。現如今,在臨床治療水平持續上升,醫療操作日漸成熟的過程中,腹腔鏡手術治療已經成為治療急性膽囊炎的一種有效方法。臨床醫師認為利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方法,對患者的康復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隨機抽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急性當年囊炎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研究探討不同時段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膽囊炎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急性當年囊炎患者120例。其中男98例,女22例;患者年齡為2~70歲,平均年齡為(42.8士3.9)歲。所有患者入院治療前均實行B超檢查,所有患者均排除臟器功能以及心血管疾病等病癥患者。按照患者的發病時期將患者分為三組,每組患者分別為40例。三組患者的臨床資料無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全麻操作后實行手術治療。采用腹腔鏡三孔進入患者腹腔,為患者建立人工氣腹。在患者置入腔鏡后檢查患者的腹腔。將患者腹腔組織粘連分離開來,充分顯露患者的膽囊三角,確定患者的膽囊管、膽總管以及肝總管等位置關系。使用鈦夾將患者游離膽囊管和膽囊動脈關閉。在切除患者的膽囊后使用電凝灼燒為患者止血,沖洗患者腹腔逐層縫合手術創口。在手術操作的過程中根據患者病情考慮是否應當置入引流管。醫師在手術操作的過程中應當觀察患者的膽囊和附近組織粘連的情況,同時還應當記錄所有患者的止血時間和手術操作的時間。
1.3 統計學分析
對實驗中的所有數據都采用了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比運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 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結果顯示,A組患者手術出血量和手術時間均少于B組和C組患者,數據符合統計學差異(P<0.05);手術實施的過程中發現三組患者的膽囊三角粘連及大網膜包裹膽囊的比率有顯著差異,數據符合統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急性膽囊炎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體內的炎癥也會發生變化,與此同時患者膽囊組織以及膽囊會隨著病情的變化發生變化 [2]。患者治療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及時采取治療,將對患者身體健康造成極為嚴重的影響。臨床中普遍認為急性膽囊炎的發病機制主要是膽管梗阻以及細菌的侵襲造成患者的膽囊發生炎癥。臨床中急性膽囊炎主要表現為右上腹陣發性的絞痛。據資料記載急性膽囊炎患者大部合并有膽結石。急性膽囊炎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會產生多種的并發癥。并發癥的發生對患者的治療有嚴重的影響。在臨床醫療技術水平逐漸上升的過程中,臨床醫師的臨床治療技術日漸成熟 [3]。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臨床醫療水平的提升。腹腔鏡手術治療在臨床治療中已經運用得較為廣泛。但是該手術操作在實行的過程中由于患者的病情不同手術操作的難度也不相同。腹腔鏡手術運用于該種疾病的治療,對患者的治療產生一定的積極效果。當然,在手術操作的過程中依據患者急性膽囊炎發作的時間以及病情,在恰當的時機采用該種方法進行手術治療,促進患者的康復 [4]。
綜上所述,急性膽囊炎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患者發病的72 h內實行腹腔鏡手術治療能夠取得顯著的臨床效果,有效降低中轉開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