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摘 要:隨著我國城鎮化的不斷發展,農村勞動力逐漸轉向城市,傳統的土地責任制也在逐漸轉向股份合作制,成為目前土地制度的優化模式。但是在土地股份合作的推行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本文主要講述了影響農戶參與土地股份合作的主要因素。
關鍵詞:土地股份合作制;農戶參與意愿
土地股份合作屬于農村土地一種新的流轉形式,這種制度的提出適應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發展變化的內在需求,實現了我國勞動者之間勞動以及資本的相互結合,彌補了我國在農村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中存在的缺陷,解決目前存在的“三農”問題,并有效的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土地股份合作作為一種新的流轉制度,仍然存在大量的問題,還需要不斷的完善。農戶屬于土地股份合作的基本單位,也是制度推廣的重要群體。本文主要根據我國河套地區的具體情況,分析了影響農戶參與到土地股份合作的主要因素。
一、影響農戶參與到土地股份合作的內部因素
(一)戶主個人特征
各個農戶戶主的意愿直接影響著農戶參與到新推行的土地股份合作的具體情況,戶主的個人特征包括年齡、職業以及受到文化教育的程度,這些因素都影響著農戶最終的入股意愿。隨著我國城鎮化的不斷發展,很多農戶中身強體壯的男性都選擇了進城打工,放棄了家中的農活,這些農戶的生活并不會較大的依賴農田勞動,主要的經濟收入也是外出打工,所以他們更加愿意參加入股。一般情況下,一些歲數比較大的戶主并不太愿意參與入股活動,這些農戶的思想仍然比較落后,受到傳統思想的深刻影響,堅持著“守土為安”,并且,年齡過大的農戶并沒有太多就業的機會,導致他們更不愿意入股,不會放棄唯一的生活來源。另一方面,戶主受到教育的程度也會影響入股意愿,農戶的教育程度越高接納新鮮事物的能力就越強,對于新推出的土地股份合作更容易接受。而教育程度比較低的戶主受到傳統思想影響的就會越大,很難接受入股制度。
(二)農戶家庭特征
家庭特征主要包括人口數量、家庭收入、文化水平等多個因素。一些農戶的收入比較高,并且大部分的收入來源都不是農業生產,這就會使農業的收入在這些家庭中占有較小的比重,家庭的經濟來源不會更多的依賴農業生產,這些農戶更加愿意參與土地入股。然而,一些家庭主要依賴于農業的生產,農業成為了生活的唯一來源,這些農戶大部分不愿意放棄土地參加入股。就算這些農戶選擇了參與土地入股,以往從事農業勞動的人就要繼續尋找非農工作,就業壓力也在不斷上升。
(三)受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
我國的農民在過去的將近兩千年的時間里都遵循著自給自足的農業生產,在農民的傳統思想中,具有非常嚴重的小農思想。這種小農思想比較落后,沒有長遠的計劃,安于現狀,只在乎短期利益。大部分農民都沒有長遠的目標,不注重子女的受教育程度,傳統的思想使得農民子女放棄學業選擇在家務農或者打工,導致農村大部分地區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缺乏基本的文化素質,就業壓力非常大,沒有更多的就業選擇。農民的思想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農民的土地不僅僅滿足了農業生產的需要,還是他們的社會保障。千百年的時間已經讓土地成為了農民生活的基本習慣,更有的農民將土地看成是自己的命根子,絕對不會輕易放棄土地。農民自己經營的土地效率比較低,但是他們只看重實物性的收益,難以接受土地入股。經過近幾年市場化的變革,部分農民逐漸加強了市場觀念,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比較封閉經濟比較落后的地區,農民的思想意識落后,沒有基本的市場意識,依然滿足于傳統的生產方式,不接納新的技術。再加上農村地區的服務比較落后,受教育程度并不高,導致農民無法跟隨時代發展的變化,土地入股雖然是將權利物權化,但是依然比不上農民心中實在的土地。因此,對于土地股份合作的推行,農民難以接受。
二、影響農戶參與到土地股份合作的外部因素
影響農戶參加土地入股存在較多的外在原因,包括自然原因或者是社會原因,一般情況下,這些外在的因素更容易影響農戶的意愿。農戶是基本的社會單位,行為活動會受到生活小區內的環境以及風俗所影響。因此,農戶的意愿還將受到所在村的政策以及行為態度的影響。
(一)相關政策的影響
責任制中規定的土地所有權可以是各種組織或者是村民委員會,這種多元化的土地所有權非常的模糊,這就導致在推行土地股份合作時,沒有規范的所有權主體對各個農戶進行有效的約束和管理,使得部分土地經營不善,甚至出現了荒廢的現象。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我國的河套地區,在河套地區最初推行這種土地股份合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量的農民外出打工,造成了大部分土地的荒廢,政府可以通過土地的入股對荒廢的土地施行統一管理,解決荒廢問題。但是目前的情況有將近百分之十左右的股份合作最終被荒廢,這也引起了大量入股農戶的不滿,嚴重打擊了農戶的積極性。土地股份合作雖然目的是為了解決農戶土地的問題,但是相關的法律政策還不夠完善,缺乏基本的法律保障,這也成為影響農戶參加入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相關的政策法律也影響著農戶的入股意愿。
(二)社會保障制度不夠完善
至今我國還沒有基本根除城鄉的二元結構,農民仍然無法享受與城市居民一樣的基本社會保障。雖然近幾年養老保險已經在農村地區施行,但是還沒有進行全面的推廣。在這種社會條件下,對于農民而言,土地仍然是最綜合的社會保障。盡管我國的城鎮化在不斷的發展,已有大部分農民投向了非農產業,非農收益也在不斷上升,一定程度上減弱了我國農村土地的綜合保障功能,農民的經濟收入也不僅僅局限于農業生產,但是,農民一旦選擇了入股,土地的流轉期會比較長,在這段時間,農民既沒有社會保障也無法要回土地。隨著我國社會環境的不斷改變,農村的家庭結構也在發生變化,逐漸取代了以往的大家庭,產生了大批獨自在家的農村老人,這些老人除了依靠子女的贍養,只能依靠農業生產維持生計,對于這部分人群,土地發揮著重要的養老功能,這些農戶更不會輕易的入股。因此,目前的土地對于農民來說仍然發揮著重要的社會保障功能。土地還能夠最大程度的解決失業的問題,一些農村的是失業人員都可以選擇在家務農減少社會的動亂。由此可見,農村土地依然有著較強的社會保障作用,大部分農戶都不愿意參加入股。endprint
(三)組織行為因素
1、村委會的態度
土地股份合作關系到集體和農戶的共同利益,屬于一種集體組織行為,并不能代表單個農戶的決策。因此,村委會持有的態度以及各種領導的組織都會直接影響農戶的決定。這種土地入股的政策政府為農民提供了基本的規范基礎并積極鼓勵村民參與入股,政府的決策在很大程度上對農民的行為進行了鼓勵和約束,只有當政府的組織保持積極的態度鼓勵農戶參與入股行為,并做好宣傳工作,改變農民的思想,正確的引導農民,農戶感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更多的了解制度的內容,才會更加愿意參與入股。相反,如果相關組織并沒有積極的引導農戶參與入股,沒有做好足夠的宣傳,農戶也不會認同這種制度的改變。
2、周圍村民的意愿
對我國河套地區參加入股以及沒有參加入股的農戶進行調查得知,大部分的農戶都是跟隨著周圍的農民參加入股,農戶依然沒有深入的了解新的制度和政策。這一情況可以根據行為態度進行分析,態度形成的主要因素是認知,但是有了一定的認知不一定就會產生相應的意向。部分農戶同意入股,并不一定都是由于家里缺乏勞動力無法進行農業生產的原因,而是受到了其他村民的影響,足以證明,農戶的入股意愿還受到了周圍村民的影響。如果能夠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評,農戶更容易參加入股,相反,如果農戶看到周圍村民并不愿意參加制度的改革,自己也不愿意參加入股。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屬于農業大國,國家的命運會受到農業興衰的影響,隨著責任制弊端的出現,土地開始轉向了股份合作制。我國也在不斷努力地探索土地流轉的模式,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土地股份合作作為一種新的流轉模式,依然存在大量的問題。我國農村的土地和股份合作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并不斷完善,促進我國農村土地的改革,最終推動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英杰.論農地股份合作制[J].同濟大學學報,2010,10(4):98-102.
[2]林添福.股份合作制:農地規模經營的一種有效形式[J].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1):8-10.
[3]李關虎.基于網絡層次分析法的農村土地流轉經濟績效評價[J].經濟經緯,2010(1):121-123.
[4]肖萬春.農地股份合作制不能搞“大躍進”[J].決策探索,2010( 3) :53-54.
項目級別: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科學研究課題。項目編號NJSY14320.項目名稱:農戶參與土地股份合作組織的意愿、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以河套地區為研究對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