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佩峰
摘 要:公允價值(Fair Value)自經2006年新會計準則引入至今已歷經9年會計核算實踐檢驗。這期間,國際國內在準則允許范圍內均進行了大量實踐,尤其經歷了全球金融危機的洗禮,毀譽參半。然而也是在不斷地實踐中大家逐步認清這一計量方式。時至今日,隨著新一輪準則修訂,公允價值計量作為一種計量方式被鄭重認可。下面我們就公允價值的前世今生細細品評。
關鍵詞:公允價值價值公允性資產價值核算時效性價值變動確認
中圖分類號:F23414
國內學者來說,公允價值的整體的認識的確立大致如下: 2006年2月,財政部門確立了最新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其中第一次引用了公允價值的概念,加強了國內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逐漸走向統一。該準則體系在金融工具等方面均謹慎地采用了公允價值。后根據在實踐之中,公允價值的實際應用核算體系幾經調整改進。至2014年會計準則修正,單獨出具《企業會計準則第39號-公允價值計量》,基本上實現了與國會計慣例的完全接軌,進一步說明了我們對公允價值計量的認識以提高到全新的水平。公允價值不是會計核算理論的推導,但卻因解決了會計核算由重利潤到重資產負債價值核算這一發展的瓶頸問題而成為核算界的新寵。這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那公允價值究竟有何高明之處,竟的核算界如此推崇,以至于與歷史成本計量分江而治。這就不得不從該計量方式自身的優越性說起。我國經歷了新的一輪的財政制度的改革,對于相關的會計準則之中的公允價值的定義有了新的內涵:公允價值的存在環境是公平的交易過程,雙方在互相了解的情況進行一定的交易,雙方的交易的基礎是自愿,實現的目的是資產的交換以及債務的清償。公允價值的實現以及存在的環境主要是具備以下幾點:一,處于相對比較公平的環境;二是所謂的市場之中普遍存在著公允價值。所以,筆者對于公允價值的本質的確定以及規范,便是發生在市場之中,并且不以市場之中的經濟主體主觀的改變而改變的對于資產和市場負債的認定,是一種市場活躍的體系評價。
在市場的交易之中,公允價值的本質的特點,除去公允價值的自身的平等自愿之外,筆者做出相關的如下的歸納:
1、動態性。反映市場的資產負債的變化,以數值的形式出現,反映的數值的變化是實際的價值的變化。公允價值的確定是市場之中的公允價值,以市場為依托。在公允價值的實際交易之中主要發生的時間點是價格入賬之中,是動態的反映,財務報告不改變的情況,公允價值的資產負債是隨著時空的轉換以及改變而有所變化,這便是它的動態性。
2、公平性。公允價值的實際的內涵,便是在其中對于公允價值的發生的環境之中做出了相應的規定。指出 “在公平交易中”“自愿進行”,明確規定交易的雙方的自愿以及平等,交易的公平以及非強迫性。公允價值之中的交易的雙方主要是通過自身的實際需求,進行的平等、自愿以及合理的應用。
3、確定方法的多樣性。在實際的市場之中,市場的活躍以及經濟主體相關的變化,會給市場的相關的資產帶來經濟性的比較大的變化,公允價值隨著市場自身的變化而有所變化;如若在市場的活躍期,在實際的資產的價值的確定之中,活躍的市場的價值需要比照類似資產的市價;在公允價值的確立以及規范性確定之中,公允的價值的確定可以以市場之中未來現金流量的的量進行估計以及評價。
4、核算對象的全面性。他可以核算歷史成本核算的所有對象,還有歷史成本不適合核算的對象。由上所述,公允價值的本質是其公允性,而其他特性若是損害其本質特性則會造成公允價值的濫用。顯然公允性在時間上有時點性或者時段性。也就是核算價值具有動態性,但如果在缺乏有效公平公開市場的情況下濫用,則會造成資產價值計量的隨意化,影響計量的準確性。而其確定方法的多樣性,也容易使專業評估成為編造資產價值的手段,尤其在牽涉內部交易的時候。因此要想最優化的使用公允價值這一計量方式就要保證核算對象價值取得的公允性。另外公允價值能更好的體現核算對象的價值變動,但不應過多的將價值變動在未處置前通過損益核算,這不利于對利潤的公允核算。而應盡可能的通過權益要素核算。這樣能最大限度的減少對利潤的操作。有鑒于公允價值的上述特性,在目前的經濟形式下,在實際的市場之中,公允價值的應用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對公允價值的監管。當前,新的會計準則對于相關的資產的價值的確定,比較散亂,監管的應用條件以及與監管相同方法不需要完全統一,缺乏一定程度的相關的系統性的公允價值的指導理論,也缺乏相關的實際操作的指南。筆者對于實際市場之中的公允價值的改善,明確公允價值的統一的標準, 并且對于會計相關的法規以及制度,對于公允價值的配套服務進行完善以及合理的設置。
2、完善市場體系和市場環境。當前我國的市場的經濟體系仍然不盡成熟,公平的交易環境尚未建立和完善,企業之間交易還不夠規范。在實際的市場之中需要盡快完善相關的市場體系,提升市場的組織化,促進各種市場的健康發展,從而保證市場的公允價值的可靠性以及公允性。
3、加強人員的培訓和控制。職業人員的主觀的分析對于公允價值的計量模式有著很大程度上的影響。公允價值的確定需要相關的高素質的人才進行確立以及完善,在會計的工作之中,必須加強從業人員相關的職業道德教育,從而使得具備比較高的職業判斷能力,積累相關的更多的經驗,最終在源頭上,減少以及控制會計信息的失真和公允價值的偏差判斷,防止個人的主觀意向對于會計的之中的公允價值的影響。
4、應與歷史成本計量相結合。會計核算的現狀不具備著全部的囊括性,在會計的準則規定之中對于會計要素以及會計事項的確定不能夠脫離市場的實際以及市場的發展程度而存在。筆者對于實際的公允價值的確定以及發展之中,會計之中的的時間內歷史成本和公允價值將同時共存。
5、完善法制環境,加大對舞弊的懲處。會計的公允價值之中,會計人員自身的主觀因素進行操作的空間比較大,相關的法律對于會計熱暖的舞弊的法律責任的確定需要健全以及完善;在其中盡量避免可能出現會計的舞弊者能夠惡意操縱的空間;在實際的會計監管之中,加大監管力度;國家需要加強監督機構、財政部門以及相關的審計部門的管理以及科學運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在會計的實際應用過程之中,公允價值的普遍使用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但是需要一步一步進行相關的完善以及發展。目前我國的市場體系以及相關的法律和法規人員的配備并沒有達到比較理想的狀態,對于公允價值的利用,需要在會計的計量以及核算方面發揮優點。最終,公允價值的科學以及合理的市場應用,為中國的經濟做出貢獻,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準確的會計信息。
參考文獻:
[1]張金若,辛清泉.新會計準則公允價值信息實證文獻研究的批判及重新檢驗[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9(4):44-52.DOI:10.11835/j.issn.1008-5831.2013.04.007.
[2]張金若,辛清泉,童一杏等.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性質及其后果——來自股票報酬和高管薪酬視角的重新發現[J].會計研究,2013,(8):17-23.DOI:10.3969/j.issn.1003-2886.2013.08.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