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茹 (咸陽師范學院 712000)
淺談樂感的培養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
王華茹 (咸陽師范學院 712000)
在諸多的藝術門類中,舞蹈與音樂有著緊密相聯的關系。舞蹈動作的發展,節奏在舞蹈表演中動作的發展,形象的塑造,風格的表現,以及舞蹈氣氛的渲染和烘托都有賴于樂感中節奏感、音高感和旋律感在舞蹈作品中共同作用,把舞蹈表演發揮得淋漓盡致。可見良好的樂感在舞蹈表演中所表現出來的重要性。因此在舞蹈表演中對“樂感”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舞蹈表演;樂感的作用;樂感重要性
王華茹校級教改項目 項目名稱《基于秦漢特色古典舞教學的舞蹈表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性研究》項目編號:201302014,起止時間:2014年1月——2015年12月
現代社會當中,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逐漸的提高,相對應的精神文化也謀求與物質生活協調發展。在繪畫、攝影、雕塑等藝術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的今天,音樂·舞蹈這類的表演藝術就更加得到人們關注。正因為幾乎所有的舞蹈都是在音樂的伴奏下演繹出來,所以,音樂和舞蹈就天生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舞蹈的表演更加離不開音樂所帶給她的靈魂。在舞者帶著對音樂的認知,即樂感在表演舞蹈時,舞者樂感的好與壞對舞蹈作品產生的影響力是巨大的。由此可見,培養出良好的樂感必然會給舞蹈作品增光添彩。
什么是樂感?樂感顧名思義就是對音樂的感知,它包括:節奏感、音高感、旋律感……樂感,是一切有關音樂的藝術行為所不可缺少的感官能力。
那什么又是舞蹈呢?舞蹈是一種經過提煉、組織、抽象化的人體動作語言。舞蹈是身體的無聲的言說,在1982年出版的《新舞蹈藝術概論》中有這么一說,“舞蹈是一種人體動作的藝術。如果說,舞者根據音樂,理解和認知的樂感是聽覺上給的,那么舞蹈表演所給人的享受與領悟就是視覺給的,所以說,樂感和舞蹈兩者相互結合,密不可分又相互促進發展。
樂感是對音樂的自我感覺。擁有良好的樂感會給舞蹈注入新鮮的血液,而舞蹈當中也會體現樂感給予人們最直觀的音樂詮釋。舞蹈作為形象的藝術載體,通過舞蹈者的表情,動作,動作幅度,動作力度。不僅給人視覺的感觸,還能引發人對作品的想象與深思,把藝術帶來的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
1.節奏感與舞蹈的關系
在舞蹈中,節奏感占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沒有一種舞蹈是沒有節奏感的。節奏感是音樂的輪廓,是音樂的靈魂,而舞蹈又離不開音樂的點綴,舞蹈一般都是在各色的音樂中得以更好的展示。無論節奏如何變化,舞者都會根據自己對音樂節奏的感知舞出不同的舞蹈。在速度上,時而快,時而慢;在力度上,時而強,時而弱;在沉浮上,時而重,時而輕;在幅度上,時而大,時而小;在內容上,時而虛,時而實;在過程中,時而圓滑,時而停頓;在視覺上,時而動,時而靜……沒有節奏感的舞蹈是沒有骨架的肉體,沒有骨架的肉體就無法得到屹立。所以說,節奏感是舞蹈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2.節奏感在舞蹈表演中的突出體現
在舞蹈表演中,節奏感培養的重要性非同一般。音樂節奏的律動性是舞蹈伴奏所離不開的,在舞蹈表演中,給我映象最深的要數表現我國兩漢時期的民族舞劇《銅雀伎》中衛斯奴與鄭飛蓬的“鼓舞會”了。不同的節奏對比,給人以豐富的節奏感,仿佛在內心勾畫出不同的人物性格與內心情感,反映出深刻的舞蹈觀賞意義,使觀賞者心隨所動,一會兒心如涓涓細流,一會兒心中大起大落,一會兒又戛然而止。無不為節奏感所特有的藝術魅力所贊美、驚嘆!
節奏作為音樂的輪廓,作為舞蹈的骨架所帶來的魅力。在舞蹈作品《秀色》當中,一開始舞蹈中扇子隨音樂的緩慢的節奏,慢慢地上下流動,或開或合,再加上舞蹈演員的輕柔的身體動作和甜美的的表情展示,無一不體現出符合主題的那種江南女子秀美與端莊的性情。當舞蹈音樂轉入高潮,舞者的性情也隨著樂感而奔放,動作幅度加大,扇子隨著節奏的快慢時而展開時而緊收,體現出一種柔中帶剛,剛柔結合的江南女子形象。末了,音樂節奏的類型又回歸到了舞蹈的開始,舞者又回到了最初輕柔緩慢的動作幅度,江南女子的柔情又浮現在了眼前。
1.音高感與旋律感
音高感包括音高、音強、音長三個要素。音高是舞蹈的色彩。
旋律感是樂感構成的基本要素之一,它由高低、強弱等不同的音符橫向有序的排列起來,有著一定的節奏和音高,有組織有規范的和諧在一起運作。兩者根據節奏型相互變化作用,使得音樂更加飽滿和豐富多彩,能更充分,更細膩地把舞蹈表演中所需要的內心活動和主題情緒展示出來,再加以舞蹈演繹出來。
2.音高感和旋律感對舞蹈表演的影響
(1)低沉悠長的音樂
低沉悠長的音樂,通常給人以悲涼、深思。但在舞蹈作品《新阿里郎頌歌》中,音高和旋律的轉換則帶給人們不同的理解。開場低沉的音樂給人以深思,表現出朝鮮族人民的那種溫文爾雅的性格,仔細一聽低沉的音樂中還伴有時而音高上升的旋律,感知朝鮮族人民并不像外表看起來的那樣柔弱,而是一種柔中帶著剛毅的民族氣概。隨后,隨著節奏的加快,旋律激昂,在這種高潮的音樂中,配之以激情的舞蹈動作,體現出了朝鮮族人民的熱情好客,開拓創新。
(2)低沉頓挫的音樂
低沉頓挫的音樂,給人以沖擊、震撼。這種情感的體現,在現代舞中尤為明顯。瑪麗·魏格曼的舞蹈常常出現下蹲、蜷伏、匍匐、躺地等低空動作,配合以低沉的“鐺鐺……”重音的音樂給人以一種黑暗、死亡的主題氣氛,因此她的舞蹈被人們認為遠離美。她的獨舞《女巫舞》在單純的打擊聲中開始的,一開始的舞蹈形象是一位假面遮顏,坐在地面上時而隨著音高低沉單一的音樂,向上抓繞著什么,其動作機械呆滯,古怪激烈。這部作品中所有的動作都隨著和不同音高和不同的旋律,蜷伏、匍匐,每一個舞蹈動作和亮相都給人莫名的壓抑、瘋狂和恐怖感。我想這是跟音樂給舞蹈表演所造就的音高感和旋律感是分不開的。
(3)高亢激昂的音樂
高亢激昂的音樂,大多適用于喜慶歡快的場合,最有特色的要數中國民族民間舞蹈了。在漢族民俗舞蹈當中龍舞、獅舞等都是民眾喜聞樂見的舞蹈形式。龍是漢族人民的圖騰象征,“布龍”和“彩龍”是最常見的龍舞形式,數名男子一人持仗支撐龍體的木櫞,隨領頭者(龍頭)帶著,表演精彩之時,各種翻越、奔跑、舞動龍體的動作隨著威風鑼鼓、鑼、鈸、镲等共同作用,熱鬧非凡之時音樂震耳欲聾,旋律活潑。可見良好的音高感和旋律感,不僅能使舞龍人掌握舞動的幅度和力度,還是龍舞中的龍具有鮮明的個性和鮮活的生命力。
在舞蹈訓練和舞蹈表演中,音樂的節奏感、音高感、旋律感的培養都是為了擁有良好的樂感來反作用于舞蹈。良好的樂感能把舞蹈帶入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層次里,讓舞者在學習訓練舞蹈動作中加入自己對舞蹈更深一步的認知,從而使樂感與舞蹈的內涵互相滲透,互相改變,互相進步,共同升華。正是因為舞蹈表演的動作是形象的載體,它更需要良好的樂感來豐富內容。舞蹈表演就像是一樁雕塑,它需要樂感被給予生命力。由此可見,樂感的培養在舞蹈表演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袁禾.中國舞蹈美學[M].人民出版社,2011.
[2]潘志濤.中國民間舞教材與教法[M].上海音樂出版社,2012.
[3]王國賓.文化視野與舞蹈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