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元
“公務員的月薪平均應該在5000元左右,其中最好的能達到8000元至1萬元。”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此言一出,輿論大嘩。網易登載此新聞后僅7小時,就有14萬名網友參與、發表評論1.7萬條。
顯然,公務員形象與其薪水高低問題是激起網民更大強烈反應的根源。有網民如此描繪公務員群體,“至少三分之一公務員就是個聾子耳朵——擺設。還有三分之一公務員在糾正另外三分之一公務員犯的錯……”“公務員每天在辦公室坐著無聊,想著應該怎么打發時間,確實是特別辛苦!”還有網民質疑公務員社會精英的自我定位,“憑什么把自己定位為精英?真可笑!社會精英首先要創造社會價值,你公務員創造了什么價值?”
無疑,唐鈞的言論再次挑動了公眾對公務員群體的不滿情緒,這樣的情緒由來已久。在社會利益紛然雜陳、社會矛盾不斷激化的時代背景下,作為特殊群體,乃至在某些方面是特權群體的的公務員,其自身改革更具挑戰性。如何既能依據發展現實科學改革,又能兼顧社會群體公共利益,是個需要均衡考慮的系統問題。
公務員漲工資,不妨等等再說
評論員高輝稱,當下經濟危機形勢下,多數行業勒緊褲帶過日子,而公務員漲工資的論調卻甚囂塵上,不能不引起群眾的反感和抵觸情緒。若企圖通過公務員漲薪,來博得改革變遷下哀哀怨怨的公務員一笑,做法未免失當。在強力反腐的時代環境下,公務員的前途和命運無法預先設定,歸結到底,只能視為社會發展下的一個縮影。
網民王鈞春則撰文呼吁公務員的加薪需要統籌考慮全社會各個不同群體的利益與情緒,對公務員漲薪應該慎之又慎。王鈞春稱,社會是由各個階層、各個利益體構成的,每個成員到底應當獲取多大的收入,是一個極為復雜的課題,也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事情,加之中國幅員遼闊、地區之間發展極不平衡的國情,如果要給某個群體加薪一定要通盤考慮,要經過仔細的測算和調研,廣泛聽取各個方面的意見,否則倉促做出決定可能引發新的矛盾,將會直接影響當前來之不易的好局面。
謝清泉撰文呼吁對公務員漲薪“冷處理”,稱公務員漲薪是事物發展的客觀需要,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不應該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人們不應該為公務員的漲薪戴上“枷鎖”,而是應該辯證的看待,以平常心對待并對公務員漲薪“應該不應該漲、該怎么漲”提出合理化建議,讓自己參與公務員漲薪的工資改革意見之中,做一個為公務員漲薪提供合理化建議的人。
與上述幾位不同,陸敬平則呼吁正視基層公務員薪水較低的事實,理性面對公務員漲薪問題。陸稱,公務員中確有人有灰色收入,但那畢竟是極少數,并不代表公務員整體。尤其是基層公務員,可以說是任務重、待遇低,種種苦楚無處可說。
先做好公仆,再談調資
夏云溪則認為,每一次公務員漲薪的傳聞都能在社會層面上引發如潮的反對聲浪,其實質是目前我國公務員群體的社會形象太差。
夏稱在中國社會文化環境中,公務員普遍被認為是一項光鮮的職業,“公務員熱”有增無減,緣于被大多數人認為是個好工作:收入穩定,工作清閑,還可走上仕途,光耀門庭。
不可否認,多數公務員在兢兢業業地工作,但有些人仍難以改掉“清茶一杯,報紙一張”的體制惡習。而老百姓辦事卻“門難進,臉難看”,甚至惡語刁難,服務意識差。有輿論稱“要走出對公務員的理解誤區”,而實際上,應該是先讓公務員走出工作作風的誤區。公務員漲工資的前提,應解決政府機關機構臃腫的積弊,更應考量貧困地區百姓就學、住房等難題。“牽一發則動全身”,公務員漲薪不是一個單一、獨立的問題。
與此同時,頻頻被媒體曝光的某些官員的惡習也極大地助長了官民之間的對立情緒。公務員的作為與不作為在百姓心中都有一桿秤,盡管有時有些許偏見,但總體而言,如若公務員都能夠秉公辦事,高效為民,相比談及漲工資的問題,第一個支持的將會是老百姓。正所謂“一條魚腥了一鍋粥”,在少數不作為的公務員影響下,公務員的形象普遍在大眾心中打了折扣,才引致如此眾多反對漲薪的聲音。
有媒體指出,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面對公務員的薪資難題,我們在客觀面對公務員薪酬,不急著“拍磚”漲薪的同時,更應當從公務員自身如何勤勉工作、清廉為人著手,從如何完善薪資制度、實現公開、公平、公正出發,真正讓群眾客觀公正的面對公務員的漲薪問題,讓公務員在法律、制度的框架下務實為民。
公務員漲工資,更應當從制度改革層面入手
評論員安敬之指出,目前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對于公務員漲薪的非議源于公眾對于公務員薪水結構不透明、隱形福利過多的偏見,故而為公務員薪水制定陽光的政策法規,從制度改革層面解決公務員薪水問題才是正途。
在部分民眾看來,公務員隊伍享有“超國民待遇”——買房子,他們能拿到“內部價格”,甚至可買到“經濟適用房”,有的單位能分到福利房,而普通民眾,則只能望房興嘆;孩子上學,他們能通過關系進到好學校,孩子還能得到老師的照拂和青睞,而普通民眾,只能繳納高價擇校費,甚至連繳擇校費的資格都沒有;看病,公務員可實報實銷,可通過關系找到名專家好大夫,而普通民眾,卻因看病難看病貴而望醫卻步以身硬扛……所有這些“超國民待遇”深深地刺激著民眾,讓他們感覺到不公平、不公正。身為納稅人,養活著國家公務人員,憑什么就有人享受“超國民”,于是當公務員嚷嚷著要加薪,一種抵觸情緒油然而生。各種非議漫天飛,也就不足為奇了。
誠然,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公務員工資制度,不僅關系到公務員的個人福祉,更關系到國家的治理體系與成效。公務員薪酬制度改革,不是簡單地為了提高或者降低公務員收入水平,而是一項探求更高層次社會公平的改革。
對公眾而言,要實現公務員收入與社會平均收入水平之間的平衡。對公務員而言,要實現自身收入與自身付出之間的平衡。要圓滿完成這項“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要改革,就收入談收入的政策調整恐怕難以勝任,必須通過全面配套的改革來獲取系統性、常態性的改革成效,進一步提升公務員收入規范化、透明度,是迫切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