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少峰
眾所周知,現代傳媒是人類信息傳遞、交流史上的里程碑。高科技帶來了生產力的大解放,使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顛覆了以往不少陳腐觀念。“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不再是浪漫的夸張,已是不爭的事實。從博客到微博;再從QQ到微信以及3G、4G技術的升級換代之速,給人們帶來的實惠和便捷之多,既令人歡呼雀躍,又使人眼花繚亂乃至瞠目結舌。然而,當我們在共享高科技帶來的便捷并為之陶醉時,可別忘了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那就是陶醉之后的隱憂。
現代傳媒的普及,使得工具理性充斥并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的主體性被擠兌和稀釋。工具依賴,使人成了被工具支配的囚徒,庶幾淪為工具,生活也被程式化。譬如人們對電腦、手機的依賴,幾乎到了須臾不可分離的狀態。人為工具所驅使,生活更加個人化、私密化、封閉化。首先導致的是人際關系的疏離。在家庭,尊老愛幼的倫理面臨尷尬,由于傳媒的“離間”,父子、夫婦、爺孫、婆媳之間情感交流時間被刷屏擠占,關系日見疏淡,共同語言越來越少。昔日那種心心相印、其樂融融的情境缺席了,思想情感的融通愈來愈困難。促膝交談成了奢望,正常的親情交流渠道,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梗阻和斷裂。在社會上,在人群集中的地方如機場、車站等公共場合,昔日那富有詩意的“舉手長勞勞,惜別情依依”遠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不論男女老少,都在心無旁騖的讀屏。除此,外面的世界似乎不復存在。即就是有人問路或尋求幫助,也不正眼瞧一下,便三言兩語搪塞過去。讀屏讀出的是一臉僵硬、人情冷漠和禮儀缺失。
網絡平臺促使辦公自動化,亦即進入無紙質的讀屏時代,人們借助電腦和手機處理公務。人機對話、互動不斷增加,以往那種面對面的人際語言交流大大減少,同時人與人在工作中面對面的情感、肢體語言交流被過濾掉了。網上電子郵件倒是多了,直面的懇談心語卻少了。長此以往,強化的是自我本位,淡化的是團隊意識。過去那種不分份內份外、拾遺補缺的配合意識日趨弱化,推諉扯皮的事情多了,對工作效率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在機關,由于對計算機網絡的過度依賴,致使領導與員工、員工與員工之間溝通不良甚至產生誤會的現象時有發生,影響及時有效地推進工作。人機依賴一旦成為常態,勢必導致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和工作積極性被消解,作風浮而不入,撥一把轉一把,遇事出現消極被動的應付狀態。長期如此,非但員工本來應有的參謀助手作用被休眠,還會造成自我創造性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分析處事能力的下降,人自身的全面發展也因之受到制約。
眼下,由于我們對現代傳媒已知的遠不如未知的多,所以在網絡的控制方面仍存在不少漏洞,網絡并非一塊凈土。不加篩選,信馬由韁,一概通吃,張大的是形而下的感官刺激,既危害社會,又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長期沉溺網絡,會使人們(不唯青少年)信仰缺失,價值觀扭曲,道德意識淡化,責任擔當意識“缺鈣”,戾氣蔓延,行為失范。匿名制上網的放縱,很容易形成網上網外的雙重人格。倘若自我思考和認知能力下降,還會派生出孤獨癥、人際交往恐懼癥。頸椎、腰椎、肩周等一些中老年疾病,成了不分年齡段的常見病。長此以往,國民素質的下降也令人擔憂。
高科技改天換地,志在高遠,可百利一弊,事難兩全。其弊端雖不至于是洪水猛獸,但不能不使人心存隱憂。工具理性挾高科技之威,勾人魂魄,損人精神,“老天不管人憔悴”。生活中原本有的情境和詩意正在被悄無聲息的解構、稀釋,健康的生活方式被丟棄,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不斷水土流失。試想,我們最后留給子孫后代的,不能只是冰冷的硬盤和千篇一律的文字材料吧!這就是愚之隱憂擬或是杞人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