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
6月20日,審計署發(fā)布11家央企2012年度財務收支審計結果公告。
大唐集團、中冶集團、兵裝集團等9家央企及其所屬企業(yè),2012年少計利潤29.48億元。中海集團和大唐集團所屬5家單位、中國煙草總公司所屬6家單位,則多計利潤10.52億元。
發(fā)放隱性福利最厲害的是財大氣粗的中國煙草總公司,2012年,中國煙草總公司所屬湖南中煙等38家企業(yè)存在超繳住房公積金和在工資總額之外列支工資性支出等問題,涉及金額2.56億元。
投資虧損比比皆是,其中,中冶集團、兵裝集團、中核集團、航天科技集團及其所屬企業(yè)的境外投資,虧損合計33.73億元。中冶集團與國外企業(yè)合作開發(fā)3個境外礦山,截至2012年底,累計投入55.56億元,形成虧損30.93億元。利益輸送包括邀標,單位委托個人代持股。而未公開招標的數額以中石油為最,所屬撫順石化分公司等9家單位部分工程建設和物資采購未按規(guī)定公開招標,涉及合同金額260.35億元,其中工程建設238.51億元、物資采購21.84億元。
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漏洞,如同一個四處滲水的水管,成為中國財富黑洞。政府一頭在給予補貼,給予各種優(yōu)惠政策,另一頭主管者卻投資巨虧輸送利益,財富之水滲到了黑洞之中。
2012年國務院國資委監(jiān)管的116家中央企業(yè)累計實現營業(yè)收入22.5萬億元,同比增長9.4%;實現利潤總額1.3萬億元,同比增長2.7%;累計上交稅金總額1.9萬億元,同比增長13%。但搜索國務院國資委的網站,卻找不到央企補貼的年度數據,因此,只能通過上市子公司企業(yè)窺斑見豹。
2012年的數據顯示,在88家ST公司中,有20家公司連續(xù)兩年虧損,按照規(guī)定“披星戴帽”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其中,央企上市公司有13家,占到65%。2012年上市的兩桶油合計獲政府補貼金額122億元,連續(xù)第三年攀升,*ST遠洋、中國鋁業(yè)和中國中冶三大央企,2012年獲得的補貼數額達到了22億元,但三家企業(yè)的累計虧損額高達247億元。有意思的是,在2013年2月國資委央企任期業(yè)績考核,獲最高等級A的45家央企,其中此次審計有問題的中石油、華潤、中冶、中核等企業(yè)赫然在列,是審計署的審計有問題?還是國資委在護犢子?
財務的公開透明是第一位的,央企與國資委不能進行內部操作,而應全面公布當年的“三張表”,以便社會公眾進行監(jiān)督。這是央企的屬性決定的,既然理論上央企國企財富屬于全民,當然有必要公示于眾,讓公眾對央企的質量,對央企的資產狀況做到心里有數,從央企那里獲得了多少稅收,進行了多少補貼,有本明賬。而審計署每年抽查3家左右,由抽簽決定,對央企的財務報表的公允性進行準確評估。考慮到國資委與央企之間剪不斷的“親情”關系,國資委每年公布出來的央企業(yè)績排名,只能聊做參考。
審計結果公布后,各央企不敢怠慢,紛紛做出表態(tài)。截至5月31日,相關企業(yè)制定完善規(guī)章制度1194項,對190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嚴肅處理,其中廳局級干部32人。同時,按照審計要求,企業(yè)已補繳各項稅款1.78億元,挽回和避免損失32.96億元。對提出的62項審計建議,企業(yè)均已采納。本次審計查出一些企業(yè)的個別人員涉嫌經濟違法違紀線索,審計署已將有關案件線索移送紀檢監(jiān)察或司法機關立案查處,待查處結案后再予以公告。
憤怒的人希望能訴諸刑事,讓“蛀蟲”吃兩年牢飯,以茲反省。對于利益輸送者而言,最痛苦的不是進監(jiān)獄讀兩年書,而是加倍償還所有的利益,以加倍的民事賠償處置經濟領域的案件,比單純用刑事要有效、公平得多。
本次央企審計結果顯示,央企的補貼制度必須取消,以防止肉爛在鍋里,央企形成內部同盟圈,對抗中國市場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