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秋錦,覃振師,陳海生,徐冬英,趙大宣,何銑揚 (廣西南亞熱帶農業科學研究所,廣西龍州532415)
雜草是對人類活動不利或有害于生產場地的一切植物,其強烈抑制作物生長發育,且會助長病蟲的蔓延[1]。作為旱地中潛在的雜草群落,其大小、結構組成特點及動態變化決定了將來雜草的發生危害情況[2-3]。近年來,隨著耕作制度的改變、種植業結構的調整、水肥一體化條件的改善以及化學除草劑的長期使用,致使農用地雜草優勢種群和群落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旱田雜草危害嚴重,影響著作物的產量與品質[4-5]。國內外在耕作制度改變的情況下,為維持農田生態系統的平衡,對雜草的種類、密度、分布以及優勢種群等情況做了大量的調查[6-8],如科學規劃施肥、調控雜草種子庫、合理控制雜草、減少化學除草劑的使用等[9-11]。為了掌握桂西南不同利用方式旱地雜草群落結構、多樣性等動態特征及其發生與危害狀況,筆者于2013、2014年對龍州縣不同利用方式旱地的玉米、甘蔗、菠蘿、香蕉、杧果地雜草種類、密度、分布、優勢種群等基本情況進行了調查,以期為科學預測地面雜草的群落演替規律、科學合理地應用化學除草劑、有效控制農業生態系統提供理論依據。
1.1 研究區概況 研究區為廣西龍州縣彬橋鄉境內,屬于廣西西南部,位于 22°8'~22°44'N、106°33'~107°12'E,最高海拔1 045 m,一般海拔約200 m,以盆地著稱,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2.3~23.0℃,年極端高溫為41.6℃,最低氣溫為-3.0℃,日照時數1 582.7 h,無霜期達350 d以上。年均降水量1 304.1 mm,集中在6~9月份,年平均空氣相對濕度81%~87%。西北高,中南低,以喀斯特地形石山為主,很多獨立的小山峰陡而散碎,屬二迭紀巖層風化而成的石灰土。
1.2 研究方法 在對研究區域進行實地踏查的基礎上,選擇具有代表性、立地條件基本一致的玉米、甘蔗、菠蘿、香蕉、杧果地5個不同利用方式的旱地,每種方式不少于5塊地。調查方法采用0.5 m×0.5 m的正方形鐵絲框,按倒置“W”九點取樣法,調查鐵絲框內雜草的種類、數量、高度、冠幅、蓋度等,樣方法調查密度、頻度和生長狀況[12]。計算旱地雜草優勢種的多度、重要值Shannon-Wiener、Simpson和Pielou均勻度[13]。
2.1 雜草種類 從5個調查基點的調查結果看,目前桂西南旱地在樣點地中出現的雜草27科54種(表1),以禾本科雜草11種、菊科雜草10種居多。根據旱地的利用方式、種植的作物不同,又可分為玉米地雜草、甘蔗地雜草、菠蘿地雜草、香蕉地雜草和杧果地雜草等類型。其中甘蔗地雜草20種,菠蘿地雜草18種,香蕉地雜草11種,杧果地雜草14種和玉米地雜草13種。
2.2 不同利用方式旱地主要雜草優勢種 各種旱地雜草因為種植方式、生態環境等條件不同發生的優勢種群、優勢度不同[14]。從調查結果看,龍州縣旱地形成了禾本科、菊科、酢漿草科為主的雜草群落(表2)。其中,玉米地以鬼針草、酢漿草、地桃花和鵝觀草等雜草為主,酢漿草的相對多度、Shannon-Wiener、Simpson 最大,分別為 0.313、0.294、0.026;甘蔗地以鵝腸草、繁縷、一點紅和鈍葉草為主,繁縷的相對多度、Shannon-Wiener、Simpson 最 大,分 別 為 0.145、0.255、0.014;菠蘿地以鬼針草、酢漿草、飛機草和麥瓶草為主,酢漿草的相對多度、Shannon-Wiener、Simpson 最大,分別為0.151、0.268、0.018;香蕉地以鬼針草、鵝觀草、酢漿草和豬殃殃為主,鵝觀草的相對多度最大,為0.216,鬼針草的Shannon-Wiener、Simpson 最大,分別為0.277、0.020;杧果地以酢漿草、犁頭草、鋪地草和臭根子草為主,酢漿草的相對多度、Shannon-Wiener、Simpson 最大,分別為 0.200、0.300、0.028。不同利用方式旱地的優勢種和優勢種群雜草相對多度等較高[15],5 種利用方式的 Pielou 均勻度分別為 0.967、0.964、0.947、0.969、0.962。雜草的數量、危害程度均超過其他種類雜草,可能原因是施藥水平不高或除草劑使用不當導致菊科和禾本科等惡性雜草迅速瘋長,防治難度較大,一次性施藥難以控制,2次施藥成本增加,致使菊科和禾本科等惡性雜草危害較重,應作為龍州縣旱田雜草防除的重點對象。

表1 桂西南不同利用方式旱地雜草種類

表2 旱地主要雜草優勢種及多樣性指數
傳統的桂西南龍州縣旱地基本是種植甘蔗,受連續多年受旱災的影響,近幾年甘蔗糖業收入下降,農民積極性不高,目前部分種植業結構大幅度調整,耕作制度改變。而雜草爭奪作物的養分、水分、陽光和空間,產生抑制物質阻礙作物生長,不僅導致作物產量下降,影響農產品品質,而且妨礙農事操作,嚴重影響農業生產[16-17]。雜草的調查有助于建立完整的旱地雜草測報體系,在有效防控雜草危害的基礎上科學進行耕作制度改革,實行作物輪作制度,加大旱地基本建設投入,全面進行旱地深翻作業,改善旱地生態環境,減少雜草基數[15]。提出以下建議:①科學用藥,研究開發高效、低毒、
低農殘新型藥劑,提高除草劑的除草效果,遏制雜草抗藥性的產生。在控制雜草危害的同時,保持一定可控雜草生物多樣性。②在施肥條件下,加強研究雜草種子的萌發、土壤種子庫特征與地面雜草群落的相關性、遺傳變異,建立旱地土壤中雜草種子數據庫,預測雜草種群動態和群落演替,構建雜草綜合治理系統。③科學進行耕作制度改革,實行作物輪作制度,制定生態規律的雜草管理措施,改善旱地生態環境,減少雜草基,加強雜草管理。
[1]王淑彬,黃國勤,劉隆旺.稻田水旱地輪作(第二年度)對農田雜草的影響[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02,24(1):20 -23.
[2]CARDINA J,HERMS C P,DOOHAN D J.Crop rotation and tillage system effects on weed seed banks[J].Weed Science,2002,50:448 -460.
[3]BARBERI P,CASCIO B L,CASCIO B.Long-term tillage and crop rotation effects on weed seed bank size and composition[J].Weed Research,2001,41(4):325 -340.
[4]古巧珍,楊學云,孫本華,等.不同施肥條件下黃土麥地雜草生物多樣性[J].應用生態學報,2007,18(5):1038 -1042.
[5]馬承忠.農田雜草識別及防除[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92-96.
[6]張紅梅,白容霖,張慧麗,等.長春市郊區旱田土壤雜草種子庫的研究[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02,24(1):42 -46.
[7]WILES L,SCHWEIZERB E.Spatial dependence of weed seed banks and strategies for sampling[J].Weed Science,2002,50:595 -606.
[8]YANG Y S,WANG H,TANG J J,et al.Effects of weed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orchard soil biological and fertility properties in southeastern China[J].Soil& Tillage Research,2007,93(1):179 -185.
[9]南維鴿,李世清,侯紅乾,等.不同施氮水平和雜草清除時間對半濕潤地區農田氮素利用及產量的影響[J].西北農業學報,2007,16(5):124-130.
[10]湯雷雷,萬開元,陳防.養分管理與農田雜草生物多樣性和遺傳進化的關系研究進展[J].生態環境學報,2010,19(7):1744 -1749.
[11]WAN K Y,TAO Y,LI R H,et al.Influences of long-term different types of fertilization on weed community biodiversity in rice paddy fields[J].Weed Biology and Management,2012,12(1):12 -21.
[12]韓惠芳,寧堂原,田慎重,等.土壤耕作及秸稈還田對夏玉米田雜草生物多樣性的影響[J].生態學報,2010,30(5):1140 -1147.
[13]張怡,陳宏灝,張華普.寧夏中部干旱帶壓砂西瓜田主要雜草的消長動態及生態位[J].西北農業學報,2010,19(10):78 -81.
[14]高先濤,申慕真,姚景勇,等.魯西南地區旱田雜草種類及發生規律初探[J].雜草科學,2001(3):5-7.
[15]查順清,戴蓬博,馮佰利,等.陜北地區糜子田雜草組成及群落特征[J].西北農業學報,2014,23(5):164 -170.
[16]張玉玉,田凈凈,劉志英,等.青島苜蓿田雜草種類調查研究[J].山東農業科學,2013,45(7):102 -105.
[17]葉照春,楊雨環,朱峰,等.貴州省玉米地雜草發生情況調查[J].西南農業學報,2014(4):1488 -1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