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濤
黑龍江科技大學學生處
加強高校學生管理信息化技術的思考
劉洪濤
黑龍江科技大學學生處
劉洪濤(1983—)男,黑龍江科技大學學生處學生管理科科長,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近些年來,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有志青年進入高校學習深造。在校大學生的不斷增多,給高校的學生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目前來看,我國高校的學生管理模式仍然較為傳統,學生管理的主力主要是輔導員。然而輔導員的精力與能力均十分有限,在龐大的學生基數面前,輔導員要想實現優質化、精細化的學生服務與管理存在一定困難。因此,必須要快速普及信息化的學生管理模式,使管理者能夠更好地運用信息化工作平臺來應對紛繁復雜的學生管理工作,使管理者擁有充足的時間與學生加強溝通,使信息化的學生管理更好地服務于高校的建設與發展。
信息時代的全面到來改變了社會生產方式,更沖擊了我國高校固有的學生管理理念。習近平同志在主持召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時曾重點強調:“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對一個國家很多領域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要認清我們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充分認識做好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由此可見,信息化建設在當前以及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是我國各領域發展的重要方向,高校的學生管理也不能例外。首先,隨著高等教育走下精英化培養的“神壇”,大眾化的高等教育帶來了在校大學生數量的猛增,高校的學生管理在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的影響下也增添了一定的復雜性。在大類招生模式下,由于班級的不穩定使大學生對于班級的歸屬感嚴重降低,同學之間的情感疏離,加之任課教師的流動性以及課程設置的個性化,也使得班級管理工作難上加難。傳統的學生管理模式無法適應動態化的學生教育教學需求,因此必須要采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確保無論學生基數多大,都能夠使學生信息形成有效的數據庫,從而更方便地掌握每一位學生在校期間的教育教學活動;第二,隨著高等院校課堂教學信息化的普及,校園網站已經發展成熟,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高校的管理工作也開始向著信息化發展。由于傳統的學生管理模式會占用大量的人力與時間,因此不利于院校其他工作的開展,輔導員也缺少更多的精力和空間與學生加強溝通,更無法適應新形勢下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信息化的學生管理則能夠釋放輔導員的雙手,使輔導員與學生之間擁有更多的溝通機會,極大地促進優良師生關系的建立;第三,實現信息化的學生管理符合新時期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當代大學生個性鮮明,獨立意識較強,大學生掌握著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并熟練應用網絡平臺,他們對于新事物有著獨特的理解,因此學生管理工作要想得到大學生的認可和配合,就必須要運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為大學生開辟更為便捷的訴求渠道,只有如此才能滿足新時期大學生的成長需求。因此,新時期高校實現學生管理的信息化是非常必要的。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學校管理正從人工的定性、單項管理逐漸向著信息化的定量、綜合、科學管理轉變。”然而目前我國高校的學生管理信息化工作模式還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因此在實踐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存在諸多不足,這些問題的出現嚴重影響高校學生管理信息化技術的科學發展。
(一)對于學生管理信息化技術的重視程度不夠
我國多數高校的學生管理信息化技術工作無法得到管理者的足夠重視,高校普遍采用傳統管理的方式較多,盡管許多學校都響應號召建立了信息化管理系統,但是由于理念上的落后和重視程度不足,使得許多管理者將辦公自動化視為是信息化管理的全部內容,并沒有在信息化管理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對于信息化管理的便捷性和高效性缺少認識。學生管理信息化技術的最終目標是要使學生工作流程簡約化,使各行政部門在進行學生事務管理時能夠形成脈絡,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但由于重視程度的不足,高校學生管理信息化技術的完整體系還尚未建立。
(二)高校學生管理人員的信息化素養有待提升
在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進程中,許多教師和管理者的創新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同時對于新事物也要經歷過渡和適應的階段。許多高校在引進管理人員時往往看重學歷與經驗,對于信息化管理系統的靈活應用能力缺少考察,許多高校由于更看重教學任務而輕視管理任務,因此對于管理者的信息化培訓嚴重不足。再加之崗位名額的局限性,一些學校甚至并沒有配備學生管理的專業人員與部門,缺少專業性的學生管理隊伍使得信息化平臺在應用的過程中頻頻受阻,一旦一線管理者的系統操作失誤,便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造成工作停滯、數據丟失等情況,嚴重影響學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三)現有信息化技術性不足,缺少科學的實施規范
學生管理的信息化平臺本身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并不只是簡單的信息錄入和查閱,其側重的是學生信息資源的整合,力求高校各個管理部門之間學生信息資源的共享。但目前來看,高校現有的學生管理的信息化平臺技術性嚴重不足,對于信息系統的利用程度不夠,開發不夠全面。學校缺少有力的牽頭部門,整體信息系統科學性較差,運行粗糙,對于學生的信息管理僅僅局限于學生處或教務處等部門,并沒有形成多方聯動的信息資源整合模式,使得學生管理的信息化平臺缺少實用價值。此外,由于現有學生管理信息化技術工作還處于試驗階段,因此缺少科學的實施規范,使高校在推進學生管理信息化技術的過程中未能用統一標準判斷問題,信息化工作存在較大的隨意性。
信息時代的全面到來促使高校的學生管理打破了傳統工作模式的局限,為輔導員日常工作的開展創造了更加便利的條件,構建學生管理的信息化平臺已經成為我國高校教育教學管理的必然趨勢。
(一)轉變理念,實現學生信息資源的有機融合
高校要想提高學生管理的實效性就必須要積極地轉變理念,提高對于學生管理信息化技術的重視程度,要改變以往重教學而輕管理的錯誤思想,實現學生信息資源的充分整合。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到:“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因此,高校在使用學生管理信息化技術平臺的過程中必須要注重資源利用的整體性與綜合性。高校的管理者要能夠立足于公共服務體系,高度關注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戰略計劃,積極地研究和借鑒國際國內先進的學生管理信息化技術經驗。將目光置于廣泛的社會中尋求合作,使信息化成為學生管理的有力杠桿,進一步促進信息化系統各環節工作的科學化,真正地從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出發,全面認清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更好地尊重和滿足學生發展的綜合需求。
(二)加強人才的引進與培訓
在推進學生管理信息化技術的過程中,參與學生管理的班主任、輔導員必須要具備較好的政治素養、職業道德、組織管理能力以及較高的信息化水平。因此,高校要加強先進人才的引進,特別是要吸引優秀青年教師的加入,建立以新帶老,以人才帶動人才的動態化管理隊伍。同時高校要重視學生管理信息化技術培訓工作的開展,要將培訓做到常態化和科學化。要定期組織管理人員召開工作交流座談會,邀請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具有先進經驗的專家、學者以及該領域的優秀人士,深入到校園之中,為高校的管理者帶來最新的信息化管理理念與技術,從而使高校管理干部與輔導員的信息化管理意識和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使包括班主任在內的全體學生管理工作者都可以熟練靈活地應用學生管理系統。學校的管理者要高度重視管理隊伍結構的優化,要甄選一批信息化水平較高、對學生工作認真負責的人員走上學生管理的一線崗位,從而推動學生管理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
(三)堅持科學設計,優化學生管理信息化技術平臺
優化學生管理信息平臺,必須要遵循五方面的原則。首先要遵循資源共享原則。資源共享是高校學生管理信息化技術建設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信息化系統的重要職能,學生信息資源的共享能夠使學校各個部門的工作更具有效率,為學生提供的服務也更加具有針對性和便捷性。因此,在進行信息化建設時,學校要在學生入學之初便錄入學生的基本情況,并從招生就業處、教務處的數據庫調取學生的綜合信息,積極建立綜合性強、涵蓋范圍廣泛的數據中心,方便各個管理部門及時使用,為學生管理工作的高效化和服務水平的優質化奠定扎實的基礎。第二,堅持統籌規劃原則。為了最大程度降低人力與財力的浪費,用現有的投入獲得更大的信息化管理效益,就必須要建立統一投入與管理的標準,全面了解學生的具體需求,使信息系統的開發與利用能夠更加具有針對性。第三,堅持信息安全原則。在當前信息成為珍貴資源的時代,大量的個人信息泄露問題使個人的隱私受到侵犯。為了確保學生在校期間以及在畢業之后的信息安全,在進行學生管理信息化技術的過程中,必須要高度重視信息安全,加強信息平臺的技術加密手段以及規章制度的約束,同時加強教育促進管理者的自律,從而建立全方位的學生信息安全防范措施,從硬件、軟件以及行政管理手段等方面多管齊下,杜絕信息化系統的非法入侵,嚴防學生信息的泄密行為,同時在必要的情況下要采取物理隔離的措施,對于學生在校期間由系部、教務處、學生處、財務處等多部門提供的數據要統一管理,確保學生的違紀處分、學習成績、受資助情況、綜合測評成績以及評獎評優等數據更加真實有效,更好地為學生管理工作的決策提供科學參考。第四,堅持循序漸進原則。學生管理的信息化是一個動態的、長期的過程,要貫穿于高校教育教學的始終,這項任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其要涉及諸多部門和單位,要涵蓋專業的技術與業務知識,因此,在實現學生管理信息化技術的過程中,必須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不僅要堅持科學適用性,還要考慮信息化系統應用的前瞻性與先進性,分步實施,穩步推進。第五,堅持開放可擴展原則。學生管理信息系統自身必須要具備良好的開放性,在系統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未來升級的空間,為新舊系統之間信息的更新與轉換創造條件。
綜上所述,在當前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加強學生管理信息化技術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這不僅是高校發展與時俱進的體現,同時也是信息化社會的基本要求。在當前高等教育網絡信息化、校園信息智能化的總體發展趨勢下,面對新時期大學生管理工作全新的特點與挑戰,必須要認清學生管理信息化技術的必要性,全面深刻地剖析當前高校學生管理信息化技術中存在的問題,積極轉變管理理念,通過管理人員的科學培訓以及信息化平臺的優化等途徑促進高校學生管理信息化技術的更好發展。
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項目(面上)項目,《大學生“互助就業”體系的構建研究》,項目編號12542250。
10.3969/j.issn.1001-8972.2015.06.031
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我國在校大學生的數量激增,為高校的學生管理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挑戰。在信息化時代,充分運用信息化平臺提高高校學生管理的實效性十分關鍵。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平臺的搭建要深入剖析當前學生管理信息化技術中存在的問題,從而積極轉變工作理念,從人員培訓、技術保障以及運行機制等方面促進高校學生管理信息化技術的最終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