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人:盛文彥
科技論文寫作中的常見錯誤分析
經驗人:盛文彥
結合作者近10年的編輯經驗,通過舉例的方式對科技論文寫作中題目、作者及單位、摘要、關鍵詞、前言、實驗部分、結果與討論和結論部分常見的編寫錯誤進行了分析,以期為科研工作者的寫作提供幫助。
科技論文具有學術性、創新性和科學性的特點,在專業刊物上發表的科技論文是記錄、總結科研成果,促進科研工作的完成,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手段。科技論文的表述要嚴謹簡明、重點突出、層次分明、數據可靠、文字凝練、說明透徹、推理嚴謹、立論正確,其寫作水平是關系到科研成果能否作為文字快速發表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了科研成果得到展示的速度和獲得關注的程度。本文就科技論文寫作中常見的錯誤進行分析、梳理,為科研工作者的寫作提供參考,以提高其文章的投稿命中率。
一般情況下,一篇科技論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題目、作者及單位、摘要、關鍵詞、前言、實驗部分、結果與討論和結論。以下將結合作者近10年的編輯經驗,通過舉例的方式對科技論文寫作中這幾部分的常見錯誤進行分析討論。
論文題目是一篇論文給出的涉及論文范圍與水平的第一個重要信息,科技論文對題目的要求是:準確得體:簡短精煉:外延和內涵恰如其分。
大多數作者在為文章定題的時候基本能做到準確、簡練、全面。僅有很少數的作者會出現文不對題或者題目不規范的地方。如:有篇文章的題目為“HPLC-MS法測定果蔬中的酰胺類農藥殘留”,咋一看,題目似乎沒有什么問題,但細讀內容,發現作者僅對蔬菜中的24種酰胺類農藥殘留進行了分析討論,并沒有提及水果;同時,為了方便檢索,題目中不宜出現英文縮寫。故該題目應為“高效液相色譜-質譜法測定蔬菜中的24種酰胺類農藥殘留”,修改后題目清晰,明確,研究內容一目了然。
關于這兩項,常見的錯誤主要為中英文作者順序不對應,單位不對應或者郵編前后不一致等。如有的作者姓名在中文里出現了,但英文摘要中卻沒有,等等。這類情況比較容易理解,此處不再舉例。
摘要是論文內容不加注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可使讀者不閱讀論文全文即能獲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在形式上更像是一篇短小精練的文章,是論文的高度概括。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在科技論文的摘要中,常見的錯誤或不當之處主要有:缺乏主要結論及數據。
既然摘要可視為一篇“小論文”,那么,“結論”作為其組成之一必不可少。結論是一篇論文的總論點,是全篇論文的歸宿。摘要中缺少了主要結論就好像一個人少了眼睛一般。尤其是科技論文,以數據說話,如果摘要中缺乏關鍵數據,就會顯得空泛,缺少實際價值。有一篇文章的摘要為:“建立了測定果蔬中24種酰胺類農藥殘留的高效液相色譜-質譜法分析方法,樣品過濾后,使用C18固相萃取小柱進行富集凈化,優化了洗脫劑體積及流動相組成,在電噴霧負離子模式下,采用多反應監測模式(MRM)進行測定。在優化條件下,各化合物得到了有效分離,將方法用于實際樣品的測定,結果滿意。”,該摘要就缺乏了關鍵數據,對研究結果交代不清。經閱讀全文后修改成:“建立了測定蔬菜中24種酰胺類農藥殘留的高效液相色譜-質譜法分析方法,樣品過濾后,使用C18固相萃取小柱進行富集凈化,采用10mL乙腈洗脫后氮吹定容。以Luna Phenyl-Hexyl色譜柱為分離柱,乙腈和0.1 mmol·L-1甲酸水溶液為流動相梯度洗脫,在電噴霧負離子模式下,采用多反應監測模式(MRM)進行測定。在優化條件下,方法檢出限為0.15~4.48 ng·L-1,在加標水平10,20,30 ng·L-1時回收率為97%~102%,相對標準偏差為2.8%~3.2%。將所建立的方法用于番茄、青椒及甘藍中24種酰胺類農殘的測定,結果滿意。”。修改后的摘要中包含了方法、結果及意義等關鍵信息,使讀者無需通讀全文即可了解大致信息。
各實驗參數、主要結論數據的數值或單位與正文不一致,或者與英文摘要不一致。
這種情況大多由作者的疏忽大意造成,如在上面的舉例中,中文摘要中指出“方法檢出限為0.15~4.48 ng·L-1,在加標水平10,20,30 ng·L-1時回收率為97%~102%”;而在正文中則為“方法檢出限為0.15~4.48 μg·L-1,在加標水平10,20,30 ng·L-1時回收率為95%~102%”,出現單位及數值前后不一致的情況,這就需要作者仔細核對,否則難以讓人對數據信服。
國家標準對于學術論文中關鍵詞的描述為:關鍵詞是為了文獻標引工作從報告、論文中選取出來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題內容信息款目的單詞或術語。信息時代,關鍵詞的正確設定尤為重要,在科技論文中,全面準確、正確有序地標引關鍵詞是能否快速準確地檢索到所要查找文獻的重要保證。但很多時候,作者在標引關鍵詞時并不能達到以上要求。如在《亞3μm色譜柱同時快速檢測腌臘肉制品中20種非法添加合成色素》一文中,作者提供的關鍵詞為“亞3μm色譜柱;非法添加;合成色素”,缺少了反映檢測介質的主要詞語“腌臘肉制品”,同時筆者通過認真閱讀全文,用心理解內容發現,作者是基于亞3μm色譜柱建立了同時快速檢測腌臘肉制品中20種非法添加合成色素的高效液相色譜法。因此建議作者將關鍵詞更改為“亞3μm色譜柱;非法添加;合成色素;高效液相色譜;腌臘肉制品”,這樣就能更好的體現文章內容和主題。對于關鍵詞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中英文的關鍵詞要一一對應,如上述對應的英文關鍵詞的順序應為“sub-3μm particle column;adulterate;synthetic colors;high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cured meat product”。
在科技論文的寫作中,前言作為論文的開頭,是一篇文章的引子,其內容不能泛泛而談,照搬教科書,更不能編寫冗長,讓人找不到重點。而是應基于現實情況以及相關領域內前人的研究概況,以簡短的篇幅介紹論文的寫作背景和目的,說明本研究與前人工作的關系、當前的研究熱點、存在的問題及作者工作的意義,重點指明文章的創新之處。簡而言之,前言內容應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意義,國內外研究概況,以及本文的創新點。
在筆者近10年的編輯工作中,審理或編輯過近萬篇文章,這些文章在前言部分的編寫上主要存在的問題是:或對目前相關領域的研究概況的闡述不全面,或未扣緊當前熱點突出研究的目的意義,或未能明確指出文章的創新點。科技論文的特色在于其學術意義及創新性,作者在撰寫文章時應在這些方面多加注意。
在科技論文中,實驗部分的編寫比較程式化,按照常見寫作模版將實驗儀器、試劑、操作步驟及實驗參數等交代清楚即可。一般的文章在此部分較少出現編寫錯誤。
“結果與討論”部分是論文的核心內容,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此部分的水平決定了文章的整體水平和價值。此部分內容的編寫要邏輯、有序,結論必須以實驗數據為基礎,也可引用前人已有的結論進行論證說明,切忌主觀臆斷,更不能重復前人工作。一般采用文字、圖、表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論述,切忌圖表與文字內容重復,避免累贅,更應避免文字和圖表內容不統一的現象。如有篇研究紅外光譜的文章在內文中提及“圖3中1360cm-1處的峰歸屬為-OH的伸縮振動”,但編輯未能在所述的圖中找到“1360 cm-1”處的峰,這種圖文不一致的情形一定要避免。有篇題名為“硅基高交聯磺化苯乙烯-二乙烯基苯離子交換劑的研究”的文章,在其結果與討論部分提到“為保證柱制備的重現性,采用旋蒸涂敷技術將單體均勻涂敷于硅膠表面,在遠低于單體沸點的溫度下引發聚合。因此,制備的硅基高交聯磺化PS-DVB離子交換劑具有較好的重現性。”,但是作者并未給出實驗數據,這是科技論文寫作的大忌。學術性論文的一大特點是以數據說話,沒有數據的結論就是無本之木,不僅經不起推敲,而且嚴重影響文章的學術質量。
結論部分是對一篇文章的總結,在科技論文的寫作中,結論部分的編寫應采用簡練的語言,客觀性的指出所建立的方法及研究結果,重點突出相比已有方法的先進之處,并指明其適用性。在筆者所審閱過的文章中,其結論編寫的不當之處大多在于:①沒有“結論”,即對該部分的描述空泛,未能指出方法、結果以及研究成果的適用性;②結論部分與摘要內容極其相似。這里要注意的是,摘要可看作一篇小型“論文”,包含論文的全部要素: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而結論僅僅是“結論”。
除上述內容外,在科技論文的寫作中還存在參考文獻在正文中的編號不連續或者格式不符合要求,以及錯別字等現象,需要作者在寫作時多加注意,細心檢查。
10.3969/j.issn.1001-8972.2015.2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