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驥


衛生計生事業關系千家萬戶的幸福,是最基本、最廣泛、最現實、最重大的民生問題。當前,在經濟增速換擋、產業結構優化、發展動力切換、政府職能轉變、公共服務均等的新常態下,全省衛生計生事業正處于深化改革、融合創新、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目標,我們要以改革的精神、創新的方法、舍我其誰的擔當、壯士斷腕的氣魄,不斷推進全省衛生計生事業新發展。
堅持解放思想,敢于沖破阻礙改革創新藩籬
破除盆地意識的禁錮。何為盆地意識?主要是指“空間視野的狹窄性,時間眼光的短淺性,思維方式的定勢性”。王東明書記反復強調:四川最大的制約仍然是思想觀念的制約,自我封閉、消極畏難、因循守舊、小富即安等思想觀念不同程度存在,開放合作意識、開拓進取意識、搶抓機遇意識、爭先攀高意識等亟待增強。為此,我們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方法,既看到全省衛生計生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績和面臨的發展機遇,進一步堅定工作信心和決心;又清醒看到全省衛生計生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面臨的發展難題,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干得更好。
突破部門利益的束縛。李克強總理指出,改革進入深水區,必然觸動固有的利益格局,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醫改被認為是世界性難題,計生工作號稱天下第一難事。難在哪兒?主要還是難在沖破利益藩籬、調整利益格局上。醫改面臨部門的利益、患者的利益、醫療機構的利益、醫務人員的利益、醫藥企業的利益等眾多利益調整;計生工作面臨群眾生育權益、部門行政權力、社會撫養費征收、基層計生干部待遇等利益矛盾和沖突。在利益面前,我們一定要認準方向、站穩立場、保持定力。想問題、作決策、出政策,一定要顧及社會公平和大多數人的利益,絕不能把單位利益、部門利益、職工利益甚至個人利益凌駕于群眾利益之上。要發揚“孔融讓梨”的精神,不怕放自己的權、讓自己的利、斷自己的腕、割自己的肉。對于個別干部“吃拿卡要”和以權謀私等行為,對于個別醫務人員開單提成、吃回扣、收紅包等行為,我們要旗幟鮮明、理直氣壯地說“不”,絕不護犢,絕不護短。
攻克體制機制的痼疾。李瑞環同志曾說過,普遍存在的問題要從制度上找原因。目前社會反映強烈的“看病難、看病貴、看病亂”問題,病根主要在體制機制上,特別是不合理的“以藥補醫”機制和缺乏切實管用的分級診療制度。取消以藥補醫既是群眾的強烈期盼,更是全面深化醫改的規定動作,是各級衛生計生部門必須完成的一項政治任務。取消以藥補醫,不僅僅是取掉15%藥品加成,簡單的就加成補加成,必須通過“三醫聯動”,徹底切斷不合理利益鏈,讓公立醫院真正回歸公益性質,醫生回歸看病角色,藥品回歸治病功能。分級診療是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關鍵,事關整個醫改成敗,必須下決心推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是塊難啃的“硬骨頭”,涉及補償、管理、藥品、人事、分配等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必須加強統籌協調、政策集成和團隊攻堅,力爭早見實效。
堅持問題導向,準確把握衛生計生發展形勢
群眾健康面臨新的課題。隨著我省城鎮化、工業化進程加快和人口老齡化加速,腫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經成為人群健康的主要威脅。結核病、艾滋病、血吸蟲病等傳統傳染病防治任務依然艱巨,非典、禽流感等新發傳染病不斷出現。醫療診療技術的創新發展使眾多嚴重疾病患者長期依賴昂貴醫療生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空氣污染、食品藥品安全等對健康構成新威脅。邊遠山區和民族地區的人群健康狀況與全省差距明顯。市縣政府主動投入、加強衛生和促進健康的動力不足。
衛生改革發展任務艱巨。我省“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發達”的基本省情沒有根本改變。“發展不足、發展滯后、發展失衡”仍是四川衛生基本特征。一些重要衛生資源指標仍低于全國平均值,與東部地區差距明顯,優質醫療資源明顯不足。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低下,基層群眾“看不到病、看不好病”仍不同程度存在。大中型醫療機構“門診擁擠、住院候床”仍較為普遍,醫院超負荷運轉,醫務人員超強度工作,醫患關系緊張等問題亟待解決。
計生工作存在不少難題。我省人口基數大,穩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務依然艱巨。嚴格的生育政策與群眾生育意愿之間的矛盾在短期內難以緩解,違法生育處理難等問題越來越突出。人口老齡化呈現數量大、增速快、高齡化、未富先老等特點,人口紅利面臨嚴峻挑戰。巨大的流動人口和頻繁的人口遷移,對人口治理提出更高要求。單人、單親、空巢、丁克、失獨家庭比例不斷提高,家庭的穩定性和傳統功能弱化,應對社會風險能力降低。出生缺陷和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影響人口素質提高與社會和諧穩定。
行業治理能力亟待提高。面對發展任務日益繁重,一些衛生計生干部觀念滯后、精神倦怠和能力欠缺、創新不足的問題較為突出,制約著全省衛生計生管理服務水平的進一步提升。一些地方對于國家和省上部署的重大衛生計生改革發展任務,抓不實、抓不緊、抓不好、抓不長,醫藥衛生和計劃生育新政紅利沒有得到充分釋放。機構隊伍改革政策不配套,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機構和計生技術服務機構“待遇低、引才難、留才難”等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大中型醫療機構人力資源配置遠低于國家標準,長期超負荷工作影響醫務人員技術創新、水平提升和醫患溝通。
事業發展面臨新機遇。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對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和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采取了一系列加強衛生計生工作的政策措施,對衛生計生工作健康發展的支持力度將越來越大。衛生計生機構改革和職能整合,為衛生計生健康持續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城鄉居民消費結構轉型升級,更加追求生命質量和健康安全,醫療服務需求持續釋放,為健康服務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入關鍵期,國家對西部地區的政策支持和投入持續加大,我省成功申報國家深化醫改試點省,為衛生計生事業改革發展不斷注入新動力。
堅持創先爭優,奮力開創衛生計生事業新局面
善于學習創新。古人云:“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必須把學習作為一種政治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工作方法。要全面系統掌握衛生計生政策,準確把握行業特點和發展趨勢,善于總結工作經驗和規律,堅決克服“知不抵位,識不符職”, 切實杜絕“知識透支、本領恐慌”, 努力提高行業治理能力。要堅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際,把學習調研所得轉化為工作實際成效。要善于用歷史眼光、戰略眼光、辯證思維、創新思維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敢于大膽設想,不迷信權威,不固守經驗,不拘泥框框,把改革創新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基本方法,不斷推進衛生計生行業理念創新、政策創新、體制創新、服務創新。
強化責任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權力就是責任,有責任就要有擔當。敢于擔當、敢于擔責,是好干部的第一品質。何為擔當?就是要把責任穩穩扛在“肩”上,把事業牢牢抓在“手”中。要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始終保持“一日無為、一生不安”的責任感,始終保持干出一番事業的勁頭和激情。在難題面前,要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在矛盾面前,要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在風險面前,要敢作敢為、敢擔責任。面對損害群眾利益、醫患關系緊張、群訪群訴多發頻發等行業新老棘手問題,我們要發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迎著矛盾上,頂著壓力沖,逢山開路、遇河架橋,一步一個腳印,積小勝為大勝,不斷破解衛生計生改革發展中一個又一個難題。
狠抓執行落實。王東明書記要求,“把強化工作執行力作為加強作風建設的重要切入點,引導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抓落實上,對確定的各項工作扭住不放、一抓到底”。我們要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項決策部署,切實把衛生計生工作抓準、抓緊、抓成、抓長。“抓準”就是要抓住重點和要害,縮小光圈,集中火力,把政策落細、落小、落實。“抓緊”就是既要抓得快,雷厲風行,又要抓得牢,抓住不放。“抓成”就是要明確路線圖、時間表、責任人,全力以赴,堅決推進,不達目的不罷手。“抓長”就是要經常抓、長期抓,增強定力,持之以恒,久久為功。行業上下要特別強化“崇尚實干、注重實績”的用人導向,讓埋頭苦干的“老黃牛”有盼頭,讓負重自強的“千里馬”有奔頭,讓踏實做事的“老實人”有勁頭,在全系統、全行業形成一種敢于擔當、愛崗敬業、開拓創新、真抓實干的濃厚氛圍。(責編:李妍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