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勝
十八大以來,在加大反腐倡廉建設的大背景下,我省巡視工作正悄然發生著一系列重大變化。
制度機制更加健全。 省委把巡視工作上升為黨內監督的戰略性制度安排,把做好巡視工作作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的具體體現,建立完善了省委常委會定期研究巡視工作、省委“五人小組”適時聽取巡視情況匯報、省委巡視工作領導小組日常組織領導巡視工作的三個領導機制。今年,王東明書記5次對巡視工作作出批示,提出要求。巡視工作領導小組堅決貫徹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4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推動巡視工作任務落實。
巡視主業更加突出。 改變過去巡視范疇過寬、過籠統的做法,明確巡視機構不再承擔一般性的監督檢查任務,只聚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著力發現貪污腐敗、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反政治紀律、違反組織人事工作紀律等問題。拓展巡視黨委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紀委履行監督責任和執行組織紀律的情況。把發現問題、形成震懾作為主要任務,強化對黨組織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特別是主要負責人的監督,找出“老虎”和 “蒼蠅”。
方式方法更加靈活。 以發現問題為目標,哪些方式方法管用就大膽使用和推廣。如,開展 “下沉一級”巡視,帶著問題到領導干部曾經工作過的地區、單位了解情況;擴大基層群眾談話對象比例,重點深入關鍵領域向身處關鍵環節的干部了解情況,著力提高發現問題的機率;建立省委巡視機構與紀檢監察、組織、檢察、信訪、審計等部門的信息互通機制,備足 “彈藥”,巡視時直奔問題要害;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用好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抽查核實機制;建立整改落實 “雙責任”,整改情況 “雙報告”“雙公開”制度;完善巡視整改結果督辦機制,適時 “回頭看”、殺 “回馬槍”,對整改不力的既追究當事人責任,又追究相關領導責任。
工作布局更加全面。 巡視工作除了緊盯市、縣黨政主干線和省直重要職能部門,監督視野同時也掃描省屬國有企業和高等院校。近年來,除完成市、縣常規巡視任務,巡視機構還巡視了14個省直部門、8所高校、8戶企業。我省將啟動對省級事業單位的巡視試點,今后要實現對地方、部門、企事業單位全覆蓋。除了常規巡視外,我省還探索開展專項巡視。組建專項巡視組,通過小分隊、多批次、高頻率、快節奏等方式,針對特定問題、特定領域、特定人員機動靈活地開展專項巡視工作,對腐敗問題和腐敗現象實施 “點穴式”、精準式打擊。在巡視力量布局上,建立組長庫、一年一聘、一次一授權制度,首批聘任了9名廳級干部到巡視組任職。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到巡視機構掛職鍛煉,今年有12名財務、審計等專業干部充實到巡視組,專業人才發揮了很好的監督作用。
巡視 “新打法”顯示了強大威力,彰顯了黨內監督的震懾力。2013年巡視52個縣 (市、區),提出巡視建議282條、移送案件線索323條,全省紀檢監察機關根據移送線索已立案查辦52人。相比2012年,提出意見建議增長7.23倍,移送案件線索增長40倍,立案查辦人數增長26倍。如,通過巡視移交的線索,我省查處原成都中醫藥大學原黨委書記和校長、原綿竹市市長的腐敗問題。今年前8月,僅通過 《情況專報》就移送問題線索49件,超過去年全年總數。 (作者系四川省委巡視機構正處級巡視專員) (責編:賀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