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精養已成為北方鯉魚的重要養殖方式,但伴隨著南苗北運、高密度飼養,魚病越來越多,特別是成魚養殖期鯉魚病更是突出。為此,筆者在多年成魚養殖基礎上,對四平地區多個漁場精養鯉成魚塘進行了魚病調查,本文僅對成魚養殖期鯉魚出現的主要魚病及防治作一總結。
關鍵詞:精養;鯉;成魚;魚病;防治
中圖分類號: S942.26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 ? ? ?DOI編號: ? 10.14025/j.cnki.jlny.2015.01.039
通過對四平地區多個漁場調查共發現精養鯉成魚常見病19種,其中細菌性魚病有:爛鰓病、腸炎病、赤皮病、豎鱗瘸、癤瘡病、鯉皮膚充血病等6種;真菌性魚病有。水霉病1種;寄生蟲性魚病有。單極蟲病、魚波豆蟲瘸、斜管蟲病、車輪蟲病、指環蟲病、舌狀絳蟲病,嗜子宮線蟲病、錨頭鳋病、鲺病等9種;非寄生性魚病有。骨軟病(暫定名)、肝病、氨中毒等3種。上述病害中以爛鰓病、錨頭鳋病、鲺病、單極蟲病、骨軟病、氨中毒危害較為嚴重。
1爛鰓病
病原為魚害粘球菌, ?常與腸炎病、赤皮病并發。流行極廣,各養殖場均有發現,5~8月特別是雨季更常見。病魚初期分塊集群,頭浮在水面似“浮頭”,特別是喂食后更明顯,集群魚受驚馬上散開,隨后又集中,攝食減少。重病魚反應遲鈍,馴化減退,整日浮在水面。魚體頭部發黑,鰓瓣塊狀壞死,稍帶污泥,灰白或白色, 鰓絲腐爛。解剖可見腸道內食物較少,少數透明,有炎癥。病情發展較快,可大批死亡。主要是投喂變質發霉的飼料造成,所以飼養過程中切勿投喂霉變飼料。預防可在發病季節掛漂白粉袋,一周換一次,或每20天左右潑灑一次生石灰(15~20公斤/畝), 并投喂土霉素藥餌(50公斤餌料添加20克土霉素)三天一療程,每月一次,效果較好。患病后全池潑灑l克/立方米漂白粉,同時加強飼養,病情可馬上好轉。潑灑漂白粉時應注意,精養鯉魚易誤食漂白粉顆粒,可造成瞬間中毒,馴化越好的魚受害越重。所以用藥時建議在一天中最后一次喂魚后,充分喂飽魚,取漂白粉化水后的上清液,稀釋5倍以上或分二次(相隔半小時)全池均勻潑灑。沉渣勿倒入池中。
2單極蟲病
病原為吉陶單極蟲, 部分池鯉成魚感染率很高。病魚在池邊獨游,行動遲緩,不怕人驚動,外表除腹部稍膨大外無特殊癥狀。解剖腹腔內常有淡黃色積水,腸膨大凸出,內有許多塊狀胞囊,取胞囊內含物少許制片,顯微鏡下觀察可見很多病原。病原主要為魚種帶進,因此較多新塘易發此病,預防除徹底清塘外,在放養時用1‰晶體敵百蟲浸洗魚種20~30分鐘有一定作用,患病嚴重時全池潑灑0.5克/立方米晶體敵百蟲(90%),同時投喂1%敵百蟲藥餌,連喂一周,隔一周后再喂一療程效果較好。
3錨頭鳋病
病原為鯉錨頭鳋, 6~9月流行,幾乎每個池塘均有發病,病魚初期急躁不安,攝食減少,逐漸游動遲緩,直至死亡。檢查體表、口腔和鰭基等處常見病原或點狀出血。調查中鯉魚未發現大批死亡病例,但嚴重影響生長及馴化。錨頭鳋可在池中冰下越冬,注水和魚種運輸中也可帶入,養殖中還發現很多野雜魚(泥鰍、麥穗魚、棒花魚、魴鮫魚等)常攜帶病原,所以預防除放養前徹底清塘和魚體消毒外,最好要過濾注水。病重池塘可用0.3~0.5克/立方米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6~7天(水溫25℃時)第二次用藥。值得注意的是:精養鯉魚塘施用敵百蟲后藻類大量繁殖,水色變得很濃,應及時注水或施藥,2~3天后畝施15~20公斤生石灰調節水質,以防水質惡化,故在錨頭鳋病不太嚴重時不必用藥。
4鲺病
病原為日本壘虱,常與錨頭鳋病并發,四平地區各養殖場均有此病流行,死魚較少,但嚴重影響鯉魚生長。病魚在水面急速游動,除體表稍有出血外無其他癥狀。檢查時可掀開鰓蓋,靜止片刻后看是否有小甲蟲狀的蟲體出現,有時鰓上可寄生2~3個個體。體表也常有病原。預防同錨頭鳋病,病重池全池潑灑0.3~0.5克/立方米晶體敵百蟲與0.2克/方立米硫酸亞鐵合劑效果明顯,較單獨使用敵百蟲為好。
5骨軟病
為營養性疾病,流行廣泛。病魚個體較小,鰓蓋內陷,方頭,生長緩慢,肋骨細且彎曲,魚腥味加重。據調查病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新塘水瘦磷少易患此病。魚類可從鰓部或皮膚吸收水中鈣和磷,我們注意到,患細菌或寄生蟲爛鰓病的池塘魚體骨軟癥更嚴重。由于水中鈣含量較高,一般不認為會成為限制因子,而磷含量有限,特別是新挖池塘,有效磷含量更低。所以鯉魚飼料中不能獲得足夠磷的情況下,一旦水體中磷的含量很低會造成此病發生;飼料中嚴重缺磷或維生素(如維生素D),生產中常見到不添加或少添加維生素和無機鹽的情況,這可能是近年骨軟病大批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使用較全價飼料的池塘很少有較嚴重的骨軟病發生;飼料中麩含量過高。雖然麩中含有較高數量的磷,據資料介紹麩中含有影響鈣吸收的物質,調查中也發現在其他條件相近下,投喂含麩量27%飼料的池塘較投喂含麩量15%飼料的池塘骨軟病嚴重地多。針對以上原因預防:新塘多施基肥并輔以追施磷肥改善水中磷的不足;飼料中添加維生素,同時提高含磷高的原料(除麩外)比例或添加磷酸氫鈣等礦物鹽類有一定效果。
6氨中毒
病魚聚集在水的上層靜止或緩游,晴天風小可見近水面一層不太集中的魚群,喂食時聽到信號部分魚常慢游在食臺旁,神情呆滯,無食欲,攝食減少甚至不攝食。病魚體外多正常,鰓瓣粉紅或深紅,有時寄生少量指環蟲、車輪蟲,邊緣略帶白色。解剖觀察可見體壁較厚,性腺發達,脂肪較多,膽囊膨大,肝臟深棕色且易破碎,稍有腹水,魚腥味很大,似“老頭魚”,生長緩慢,如不及時治療,病情可延續很長時間。此病常出現在水質過肥或注水不足的池塘。
防治:經常注入新水或更換池水;勿施化肥并慎用敵百蟲藥物,防止水質過肥,以免出現“水花”及發生“轉水”現象;投喂新鮮飼料提高魚的食欲。
作者簡介:于淑紅,大專學歷,公主嶺市農村水利管理總站,工程師,研究方向:水產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