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15周年。15年來,澳門取得了飛速發展,其中,有中央政府的關懷支持,也有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的努力拓新。澳門的今日成就,在媒體眼里是如何呈現的?
《人民日報》
“一國兩制”事業具有強大生命力
國家好,澳門才會好;澳門好,國家會更好。回歸以來,澳門不僅從祖國內地快速發展中獲得了源源不竭的發展動力和越來越多的發展機遇,也為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15年非凡歷程得出啟示:保持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必須全面準確地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按照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辦事,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切實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漸進推進民主,包容共濟促進和諧。
依法治澳是依法治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國兩制”是澳門與祖國共同發展繁榮的事業。我們堅信,有偉大祖國作堅強后盾,有澳門同胞同心協力,澳門一定能夠開創更加美好的明天,為“一國兩制”的偉大實踐譜寫新的篇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貢獻。
《澳門日報》
深層次矛盾非一日之寒 澳共建制度促長治久安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四屆澳門特區政府就職典禮上的重要講話,對港、澳特區,以至未來博彩業、區域合作等發展都有重要啟示。
習近平要點出的,是中央如何看待國家與港澳、憲法與基本法之間的主次、從屬關系,以及合作利益共贏的期許,國策表達清晰。習近平發表重點講話后,不少人解讀為“借澳說港”,實際上也有為澳門“打預防針”的用意,盡早表明中央的態度。畢竟兩岸四地“一盤棋”,在國際形勢復雜多變下,要未雨綢繆。
如習近平所言,深層次矛盾“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形成有歷史、社會背景,說全是政府責任不公道,也非政府大換班就迎刃而解。如何形成、發揮公民參與、良性互動和相互監督的共建制度,直接關系澳門的長治久安,必是特區走過15年后需重點思考的議題。
香港《大公報》
“一國兩制”耀濠江 見賢思齊勵港人
作為今日強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分子、作為中央轄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作為“一國兩制”偉大方針的實踐地、作為擺脫百年殖民命運重新當家作主人的特區中國公民,就是應該有這種成就、就是應該有這份感情和責任感,澳門特別行政區全面、準確落實“一國兩制”,確實堪為典范、值得祝賀和敬佩!
澳門特區政府、各階層人士和廣大民眾,對落實“一國兩制”方針和按照基本法辦事,也確確實實是支持擁護、“說一不二”的,從未聞有人會對什么“中國人身份”作出質疑或就“你是澳門人還是中國人”如此荒唐的命題作出“民調”,更未聞有澳人質疑中央對澳的憲制權力,以及上演叫“自由行”旅客“滾回中國去”的鬧劇,在歷屆澳門特首選舉、立法會選舉和政府主要官員班子組成等政治和政制議題上,就更是基本法怎么說的就怎么做,更從未聞有人說什么“中央干預”、“一國侵犯兩制”之類的鬼話。政治安定是發展經濟的大前提,而兩者同樣都離不開“一國兩制”和基本法。
港澳同屬特區,同隸“一國兩制”方針,見賢思齊、他山之石,港人社會應該從澳門今日的發展和中央的高度評價中有所思考和啟發。(本刊編輯韓俊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