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舉 王好鳳
青磚黛瓦,吳語傳情,絲竹飄揚沁人耳。2014年12月28日至2015年元月11日,古吳繡皇在北京SKP新光天地5樓新光文苑內奏響了一曲流傳千年的刺繡交響樂。本次專屬典藏系列涵蓋多年來古吳繡皇(SHOWON)制作的近百件純手工刺繡精品以及2015年上市部分新品,均由古吳繡皇高級技師甚至特級技師傾力繡制。此外,還展示了品牌創始人沈德龍先生早年油畫作品,均是極為珍貴的藝術臻品。
展覽現場隆重推介敦煌飛天系列九大巨作,作品取材自畫家曾浩先生敦煌飛天壁畫。古吳繡皇作為曾浩先生刺繡領域內唯一授權,向縱深推進,把現代繪畫和刺繡工藝完美結合,在古韻中滲透現代美,表現出鮮明的時代氣息和文化背景,創造絕美震撼。
敦煌壁畫為佛教藝術的燦爛遺產,是古代中原文化吸收融合中亞和西域文化的碩果。飛天系列作品不以世俗人物為藍本,不以純宗教為宗旨,而是提煉出現實人物的圣潔、高貴、善良、美好的天性,同時吸取部分西域人的面部特征,綜合現代人的審美欣賞習慣和心理,傳達置身于精神荒蕪的物質社會里內心深處的寧靜淵澄,同時保留精神世界的寧靜自由!
敦煌是一個傳統與創造共存的地方,飛天系列從一個相對比較新的角度來詮釋佛畫,用不同神態的人物個體,組成了各種不同的故事情節。烘托出主體人物的精神面貌,從而深化主題思想,更有力地展示整個畫面的意境。畫中人物神態安詳,風姿綽約,注重肌理效果,所著服飾色澤淳厚而艷麗,層次感、立體感分明,配飾以銀飾為主,輔以紅藍寶石及各種珠串,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化身,同時也是對蒼茫遠古文明的追憶和向往。
眾所周知,無論繪畫還是刺繡,人物肖像均是難度系數最高的,高在其“藝術”的標準。縱觀歷史,幾乎很少有從業者可以用藝術的尺度衡量其作品,大都流于表面描摹。古吳繡皇的人物肖像,從造型、色彩的角度,藝術地塑造人物嚴謹的造型,表現人物細微的皮膚及衣物等質感,捕捉人物微妙的色彩變化,挖掘人物內心世界,做到傳神阿堵。古吳繡皇以刺繡為載體重新創作飛天系列作品,以鋼針代筆,絲線為色,結合中國畫筆墨、皴法來表現,最細處絲線2-3毛,相當于頭發絲的三分之一左右,最短處運針距離甚至小于一毫米,全球限量發行,具有極高的藝術品味及收藏價值。
古吳繡皇起源于蘇繡發源地——蘇州,專業從事蘇繡的創作、生產及品牌化運作,在延續傳統蘇繡的基礎上提出以“針為筆、線為色、揚傳統、匯中西”為品牌發展核心技術的十二箴言,同時將繪畫的概念與技法直接融入到刺繡技巧中,讓刺繡最大限度地外延為繪畫,從而成為一種“邊緣藝術”。
本次新品推介會上的敦煌飛天系列九大巨作及2015羊年新品,便是這種“邊緣藝術”的具體體現。
品牌創始人沈德龍先生1900年畢業于中國美院油畫系,畢業后分配到蘇州刺繡研究所從事刺繡行業,從此便與蘇繡結下了不解之緣,由于在校期間沈先生主攻油畫,且每天都要學習素描、寫生、油畫、色彩學等一系列的課程,也正是因為這些基本的繪畫功底讓他在以后的刺繡道路上受益匪淺,并創辦了古吳繡皇。古吳:古代吳國,蘇繡發源地,帶有鮮明的地理寓意;繡皇:體現行業所屬和作品定位。
古吳繡皇成立至今,一直不變的創作理念是:優繡,給優秀人體驗真、美、善的生活,提倡讓藝術成為生活的調味劑,讓生活成為一幅藝術品,因此在創作每一幅作品的時候都堅持品質,堅持創新,因為這里飽含了繡娘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
對于未來的發展,古吳繡皇目前希望透過兩個方面來一步步實現:
其一,是藝術產業化經營。
2500多年歷史的蘇繡,是中國的國粹,也是中國最古老的奢侈品,一直備受歷代皇家貴族所青睞,現今自習主席以國禮帶出國門走向世界之后,蘇繡更是大放異彩,讓世界為之贊嘆,并開始了解蘇繡。傳統的蘇繡經營模式以線下實體店面的批發零售居多,不乏也有個別線上銷售的蘇繡產品,但效果差強人意。古吳繡皇希望能夠重新梳理、整合傳統蘇繡產品資源,嘗試另一種形態的營銷渠道——電商——O2O模式,也期望透過網絡讓更多的人知道中國國粹——蘇繡的精美絕倫。目前古吳繡皇已經在天貓、微商城、央視商城等開設網絡店面,經營蘇繡產品,對于傳統文化產業進入O2O經營模式,雖然不確定未來會有怎樣的收效,但沈德龍先生希望透過這一舉動實現繡皇人追求品質,追求創新的企業理念,這也是古吳繡皇品牌發展的源動力。
過去大家了解的蘇繡產品大多出自蘇州本土繡娘之手,這些繡娘都以耳濡目染、口傳手授為主要傳播渠道,近代雖有企業、研究所、大師室所等形式進行藝術傳播,但仍使蘇繡技藝的傳承、創新以及提升受到一定的封閉與影響。如何把傳統蘇繡讓更多的人了解、認識?除了在傳統題材里創新,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還需要有更多的人從事這個行業。蘇州地處長三角經濟重心,近年來經濟發展尤為快速,已經鮮有人愿意從事蘇繡行業,古吳繡皇在蘇州建設專業工廠,作為繡娘的培養基地,以現代技術教育為手段,結合市場需求,形成正規的培訓教育機制,讓蘇繡的精粹得以延續,同時也讓繡娘透過學習與傳承改變家庭經濟狀況。
其二,藝術金融化經營。
蘇繡以精、細、雅、潔的特點聞名于世,成為四大名繡之首,曾有詩曰:“蘇杭驚世技,州府人盡知。刺帛翻為畫,繡線旋作詩”。在蘇繡創作過程中,一根絲線可以分2絨,1絨分8絲,1絲分8毛,相當于一根絲線最終可分成128毛,繡制過程中最細可用到其中的3毛,2毛,甚至1毛,足見其精細程度。因此,人們以“黃金有價,蘇繡無價”來形容它的精致繁復與難得,又因其為絲綢制品,可長期保存,所以適合作為藏品代代相傳。蘇繡的收藏價值還在于它傳承的是一門古老而傳統的工藝,民族特色非常濃郁。
任何資源性的藝術品都有可能隨著時間流逝而增值,蘇繡作為民族特色工藝品,增值潛力主要源于作品的唯一性和資源的稀缺,因此兼具了藝術價值和升值潛力。
中國的藝術品投資市場是個新興市場,市場發展還需一定的周期建設,多元化的藝術品金融模式將是未來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主要方向。蘇繡就是近年來炙手可熱的投資產品,常在各大拍賣行競相拍賣,并屢創佳績。古吳繡皇也在朝這個方向努力。未來會嘗試舉辦一些拍賣活動或以文化藝術交流為名舉辦一些活動,希望對于蘇繡文化及產業的傳承與發揚能夠盡一份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