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來,打擊外逃貪官工作被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北京金融街的某幢大樓里,云集著中國經濟犯罪偵查的頂級“獵手”,在他們的辦公室里,最顯眼的是占據半面墻的世界地圖,上面標示著他們的“獵物”:潛逃國外的經濟犯罪嫌疑人。
種種跡象表明,一張緝捕大網正撒向全球。
獵手“集結”
在“獵狐2014”行動負責人手里,捏著兩份重要的名單。一份是“狐貍”的,按照不同類別、不同區域整齊地排列著。這些人涉嫌的罪行,有合同詐騙、非法集資、金融詐騙、職務侵占、商業賄賂等,涉及經偵領域的數十個罪名,最高涉案金額以億元計。
上了這份名單的,既有“老百姓”,也有“當官的”。有的已經在逃十余年,有的則剛剛被立案偵查。他們共同的特點是,“破壞了經濟秩序,侵害了國家、企業、個人的利益”。
而另一份“獵手”名單上,既有公安部經偵局的精銳部隊,也有從全國各地抽調而來的經偵干將。有人來自省廳,有人來自市局,還有的則來自基層警隊。
看看學歷,都是從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名校畢業,有的還是“海歸”。幾乎全是碩士,還有數名博士。專業背景構成極為完備,有法學、經濟學、金融學、計算機學、企業管理學……當然更少不了偵查學。
算算年紀,平均三十多歲。行動領導小組還專門派遣經偵局副局長劉冬坐鎮指揮,數名處長親自上陣。劉冬這位“老經偵”謙遜地自我調侃:“我年紀最大,還只是個本科。”
7月中旬,這群代表中國經濟犯罪偵查頂級水準的“獵人”集結完畢。行動小組的辦公地點,設在中國金融業的重鎮——北京金融街。小組所在的大樓周圍,遍布銀行總部、交易中心和金融監管機構。
在“獵狐行動”的背后,是“中央反腐敗協調小組國際追逃追贓工作辦公室”的成立。
“即使腐敗分子逃到天涯海角,也要將其緝捕歸案,繩之以法。” 10月10日,中央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黃樹賢首次以“中央反腐敗協調小組國際追逃追贓工作辦公室負責人”的身份亮相。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他宣戰似地說。
今年60歲的黃樹賢是江蘇揚中縣人。出任監察部部長之前,他已經在中共中央紀委工作了14年。他在任期間,第八紀檢監察室于2009年查處了廣東多位副省級以上干部涉腐案件,包括原廣東省政協主席陳紹基、原廣東省紀委書記王華元、原深圳市市長許宗衡等。這些案件在海內外引起巨大反響。
一場反腐追逃的海外風暴已到來。
“天網”恢恢
“‘獵狐不是剛剛開始,它其實一直都在進行,并且從來不曾停止。”劉冬說。從有經濟犯罪的那一天起,就有了在逃犯,也就有人向海外逃,針對他們的緝捕也隨之開始。1998年9月,公安部成立經濟犯罪偵查局。自2008年以來,全國各級公安機關已先后從60多個國家和地區抓回經濟犯罪嫌疑人810余人。
資料顯示,中國于1984年加入國際刑警組織,加強抓捕外逃腐敗犯罪嫌疑人方面的國際合作,目前已經與超過60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100多項各類司法協助條約,旨在從根本上切斷跨國腐敗資金外逃渠道。
一直以來,“司法談判”和“國際合作”是抓捕外逃貪官的兩大難題。
其實要掌握貪官外逃的藏身地點及路線并不難,但跨國追擊逃犯卻是國與國之間的較量,尤其是美國及歐洲這些與中國之間無引渡條約的國家,中國一般要求以遣返代替引渡,在這一過程中不免受到上述國家的政治壓力,甚至一度成為政治籌碼。
另外,貪官挾巨款逃至目的地之后,這筆錢便進入了該國的金融循環中,面對從天上掉下來的餡餅,若沒有所謂的“資產分享”,該國自然不愿意配合中國的海外追緝。有知情人透露,跨國辦案的成本、加上贓款被當地國家截取的部分,有時成本高的驚人。
“中方希望與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有關國家開展追逃追贓合作,共同打擊貪污腐敗犯罪。”10月2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說。
潛逃了12年,曾任國家電力公司總經理、吉林省長、云南省委書記的高嚴將是此次行動的一個關鍵目標。
此前,境外追逃大多是通過開展國際警務合作,交流方式也多是文件往來,效率不高。但“獵狐行動”的理念和實踐則讓“獵人”們感受到了“主動出擊”帶來的明顯效果。“開創了境外追逃的先例。”
進入2014年,伴隨著反腐重拳屢出,“獵狐2014”行動出鞘。此外,近年來,隨著中國的國際地位越來越高,國際警務合作也越來越順暢。
源頭斷絕
貪官外逃問題不僅導致國家巨大財產損失,也嚴重損害了司法公正和人民切身利益,在加強國際追逃合作的同時,更要從制度上堵住貪官可鉆之“空”。
其中一大關鍵在于切斷外逃貪官的資金鏈。因為只有有效防止貪官將巨額財產轉移,才能從根本上遏止官員外逃之風。為此,中國人民銀行在今年初頒布了《金融機構反洗錢規定》《人民幣大額和可疑支付交易報告管理辦法》和《金融機構大額和可疑外匯資金交易管理辦法》。根據這些法規,一些大額可疑外匯交易將被報告。
但這些措施仍不足夠,除了防止黑金通過正常渠道轉移外,有關部門還加強打擊地下錢莊等非法渠道,建起一道防止黑金外流的銅墻鐵壁。
今年以來,負責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中央組織部連連下文,《關于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規定》對于領導干部財產的申報更加嚴格。
官員的財產申報和家屬情況是了解反腐風險的基礎信息。盡管中國很早就建立了領導干部個人事項報告制度,但相對于申報,抽查和公開情況一直有待加強。“一些明顯申報了假數據的腐敗官員并未通過抽查顯形,而是被網民曝光后才落馬。”
2013年12月,中組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工作的通知》中規定,“凡不如實填報或隱瞞不報個人有關事項的,一律不得提拔任用、不列入后備干部名單。”
2014年1月,中央紀委三次全會申明,“對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抽查核實”。《配偶已移居國(境)外的國家工作人員任職崗位管理辦法》明確黨政機關、國企、事業單位等5類重點崗位的裸官需要清理,《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也明確裸官不得列為考察對象“裸身提拔”。
中國依法沒收潛逃官員違法所得邁出了實質步伐,“即便暫時涉案資金尚未歸來,但切斷貪官海外資金鏈,他的日子就不會好過。”黃樹賢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