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堅持“企業主導、政府推動,突出重點、有序推進,注重實效、互利共贏,積極穩妥、防控風險”的基本原則,將與我裝備和產能契合度高、合作愿望強烈、合作條件和基礎好的發展中國家作為重點國別,并積極開拓發達國家市場,以點帶面,逐步擴展。將鋼鐵、有色、建材、鐵路、電力、化工、輕紡、汽車、通信、工程機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作為重點行業,分類實施,有序推進。加強統籌協調,注重體制機制創新,堅持開放合作發展,健全服務保障體系,大力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有力促進國內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拓展產業發展新空間,打造經濟增長新動力,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
《意見》提出,力爭到2020 年,與重點國家產能合作機制基本建立,一批重點產能合作項目取得明顯進展,形成若干境外產能合作示范基地。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支持政策更加有效,服務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和市場開拓能力的骨干企業。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進一步提升,對國內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促進作用明顯增強。
立足國內優勢,推動鋼鐵、有色行業對外產能合作。結合當地市場需求,開展建材行業優勢產能國際合作。加快鐵路“走出去”步伐,拓展軌道交通裝備國際市場。加快軌道交通裝備企業整合,提升骨干企業國際經營能力和綜合實力。大力開發和實施境外電力項目,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加大電力“走出去”力度。加強境外資源開發,推動化工重點領域境外投資。發揮競爭優勢,提高輕工紡織行業國際合作水平。通過境外設廠等方式,加快自主品牌汽車走向國際市場。推動創新升級,提高信息通信行業國際競爭力。鼓勵電信運營企業、互聯網企業采取兼并收購、投資建設、設施運營等方式“走出去”。整合優勢資源,推動工程機械等制造企業完善全球業務網絡。加強對外合作,推動航空航天裝備對外輸出。在亞洲、非洲條件較好的國家探索設立合資航空運營企業。加強與發達國家在衛星設計、零部件制造、有效載荷研制等方面的合作,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投資國外特色優勢企業。提升產品和服務水平,開拓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高端市場。
《意見》明確,在繼續發揮傳統工程承包優勢的同時,充分發揮我資金、技術優勢,積極開展“工程承包+融資”、“工程承包+融資+運營”等合作,有條件的項目鼓勵采用BOT、PPP 等方式,大力開拓國際市場,開展裝備制造合作。鼓勵金融機構開展PPP 項目貸款業務,提升中國高鐵、核電等重大裝備和產能“走出去”的綜合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