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秋亞
軍工企業實施《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的有關問題探討
■ 張秋亞
近幾年來,我們軍工集團一直致力于精細化標準成本控制。通過標準成本法、作業成本法等管理會計工具的應用,堅持成本管理向“下”深化,實現班組改善降低成本,不斷提高成本管理精細化水平,并發揮成本管理信息化對產品定價、盈利性分析、投資評價等方面的決策支撐作用。
為推動深化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我國政府提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戰略目標。為推動這一戰略目標的實現,促進企業深化改革,轉換機制,加強管理,創新發展,財政部于2013年8月頒發了《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試行)》,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在全部成本法下,企業無需采用成本性態分析的方法將產品制造過程中發生的全部生產成本分解為變動生產成本和固定生產成本兩大類,而只需將所有生產成本計入產品成本,在計算銷售、毀損當期時予以扣除。
1.實施《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可以大大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
《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的許多條目中,都融入了管理會計對現代企業多維度、多層次的管理需要,確定了多元化的產品成本核算對象;同時還引入了成本性態、標準成本和作業成本法等管理會計的觀念和方法,使得以成本管理為重要內容的管理會計逐步滲透到企業組織的各個部門和各個層面,為企業開展戰略規劃、經營決策、業務計劃、過程控制、業績評價等管理活動提供相關信息和科學方法,也為推進我國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奠定了基礎。
2.實施《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能確保企業成本核算與《企業會計準則》協調一致
目前,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已在我國軍工企業范圍內得到了有效實施。但企業會計準則有些章節的內容不夠具體、系統,而《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體現了國家對企業成本管理的指導思想,反映了產品成本核算基本原則和核算方法,是對《企業會計準則》中相關內容的進一步補充和說明。它既保證了企業成本核算與《企業會計準則》的相互協調,也有助于成本核算制度在全軍工企業范圍內普遍執行,促進整體產品成本核算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1.《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中所指的產品是指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成品、商品、提供的勞務或服務。屬于廣義產品的范疇。
2.《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中所指的產品成本是指企業在生產產品過程中所發生的材料費用、職工薪酬等,以及不能直接計入而按一定標準分配計入的各種間接費用。根據本制度所給出的產品成本定義,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所發生的耗費,能夠歸屬于使產品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的,應當計入產品成本,否則應計入期間費用。例如:企業在存貨采購入庫后發生的儲存費用,由于不屬于在生產經營中所發生的耗費,應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管理費用)。但是,在生產過程中為達到下一個生產階段所必需的儲存費用,應計入產品成本(存貨成本)。
3.正確劃分各種費用的界限
(1)正確劃分生產成本與期間費用的界限
期間費用是指企業日常發生的不能計入特定生產對象的成本。完工企業的期間費用通常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
生產成本通常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費用。正確劃分生產成本與期間費用的界限,是企業正確核算企業產品成本的前提。
(2)正確劃分受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界限
企業支付的當期行政管理人員職工薪酬、業務招待費、產品廣告費、罰款等,均屬于受益性支出;資本性支出是指與本期和以后各期取得受益都相關的支出。如企業支付的在建工程人員職工薪酬、購買固定資產支出、購買無形資產支出等,均屬于資本性支出。
企業錯將某項受益性支出作為資本性支出核算,將導致應在計算當期損益時全額扣除的支出部分或全部遞延到以后各期分期扣除,將使本期利潤虛增,以后各期利潤減少;反之,將使本期利潤減少,以后各期利潤虛增。因此,正確劃清受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是企業核算產品成本的又一前提。
(3)正確劃分各月份的費用界限
企業進行成本核算時,應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分清各月的成本費用界限。凡是本期應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在本期支付,均應計入本期產品成本或損益;凡是不屬于本期應負擔的費用,即使款項已在本期支付,也不應計入本期產品成本或損益。企業應將已經發生的成本費用及時入賬,才能使成本核算的內容真實完整。因此,正確劃分各月份的費用界限也是企業核算產品成本的前提。
(4)正確劃分各種產品的費用界限
如果一個企業生產兩種以上的產品,則當期累計的產品生產成本,應在各種不同的產品中分配。其中能直接明確其歸屬的費用應直接計入該種產品的成本;對幾種產品共同發生的費用不能明確歸屬的費用,應選擇適當的分配方法和分配標準分配計入到各種產品的成本中。由于各種不同的完工產品在某一會計期間的銷售數量可能不同,如果混淆了他們之間的費用界限,不僅能影響各種產品的正確定價,還有可能影響企業各期利潤的正確計算。
(5)正確劃分營業性支出與營業外支出的費用界限
營業性支出是指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發生的支出。如企業支付的車船稅、基本生產車間工人的職工薪酬等,都屬于營業性支出。營業外支出是指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以外由于偶然的特殊的原因發生的一些和損失,如罰款、自然災害造成的財產凈損失等。
如果混淆了營業性支出與營業外支出的費用界限,可能使企業錯誤的估計產品成本水平,還有可能使企業錯誤地反映其財務成果的來源和構成情況。
近幾年來,我們軍工集團一直致力于精細化標準成本控制。通過標準成本法、作業成本法等管理會計工具的應用,堅持成本管理向“下”深化,實現班組改善降低成本,不斷提高成本管理精細化水平,并發揮成本管理信息化對產品定價、盈利性分析、投資評價等方面的決策支撐作用。
1.是夯實基礎
完善原始記錄、數據采集和基礎統計工作,規范各項消耗領用單據、細化收發存明細表、固化報表采集及傳遞流程,為搭建各項成本消耗建立基礎平臺。
2.是劃小成本核算單元
按產品零部件開展成本測算,按成本動因設置成本控制,細化成本核算,找準成本控制點,為管理會計工具整合運用奠定基礎。
3.是制定標準工序成本
建立各工序成本消耗標準,實施工序成本核算,并按照理想產能與正常產量相結合、歷史成本與目標成本相結合的原則,搭建標準成本體系。同時,根據生產工藝、生產條件等因素的變化,適時對工序成本標準本身不斷加以修正,保證其可接受的合理性。
4.主要在四個方面我們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是預算編制,作為財務核算的基礎,避免核算與預算脫節;二是經營決策,運用于外購與自制、工藝改進前后的成本分析,為公司各項經營決策提供支持;三是成本控制,規范生產現場管理行為,制定、完善作業基礎標準,細化成本控制,實行全產業鏈精細化成本管理;四是分析考核,將月度預算執行分析細化到班組,作為班組(員工)績效考核的標準。
張秋亞,西安彩晶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財務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