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琳,吳雋,張茂林,吳軍民,李其江,熊露
(景德鎮陶瓷學院古陶瓷研究所,景德鎮 333001)
宜鈞與古鈞瓷、廣鈞的組成配方對比研究
吳琳,吳雋,張茂林,吳軍民,李其江,熊露
(景德鎮陶瓷學院古陶瓷研究所,景德鎮 333001)
本研究以宜興清代仿鈞(宜鈞)樣品、宋元鈞瓷(古鈞瓷)樣品以及廣州清代仿鈞(廣鈞)樣品為研究對象,采用能量色散X射線熒光(EDXRF)分析了它們的胎釉元素組成,并探討了它們胎釉配方的特點。分析表明:宜鈞、古鈞瓷和廣鈞釉中的助熔劑有所差異;它們呈色元素皆為Fe和Cu;ZnO的加入是促使宜鈞和廣鈞產生類似于古鈞瓷的乳光效果的原因之一;三個窯口的胎體成份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
宜鈞;鈞瓷;廣鈞;配方;對比;研究
鈞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它有別于以往的青白瓷的單調色彩,利用鐵、銅呈色的特點,燒出藍中帶紅、紫斑或純天青、純月白等多種釉色的窯變釉,具有乳濁而不透明的效果。乳光和窯變構成了鈞瓷獨特藝術美的外觀特征。正是由于鈞瓷這種特點,明清時期江南地區出現了許多仿鈞瓷的窯址,并形成了龐大的鈞瓷體系。其中,包括宜興的宜鈞,廣東的廣鈞等,它們發展到具有本窯特色的產品,而且有別于原本宋鈞的風格[1]。盡管宜鈞、廣鈞和古鈞瓷在本質上不同,宜鈞、廣鈞屬于陶器,鈞瓷為瓷器,宜鈞、廣鈞與古鈞瓷的燒成氣氛也不一樣,但是他們的釉面卻都有著類似于鈞瓷的藍色乳光。因此,本文主要對比分析宜鈞與古鈞瓷、廣鈞的成份,并探究宜鈞與古鈞瓷、廣鈞之間在成份上的相似性和差異度以及他們的成份對其釉面呈色的影響。
選取清代宜鈞樣品6個,宋元古鈞瓷樣品3個,清代廣鈞樣品2個。因存世的廣鈞樣品較少,本研究缺少樣品,故其數據均取自楊兆禧的 《廣鈞釉的組成與呈色研究》[2]一文中。表1為樣品的外貌特征。
實驗采用EDAX公司生產的Eagle III型能量色散X射線熒光能譜儀對所有宜鈞、古鈞瓷樣品進行化學組成分析,限于篇幅,本文僅列出各樣品的胎釉組成的均值和標準差,數據見表2和表3。
從表2可以看出,古鈞瓷釉Al2O3、SiO2含量高,宜鈞釉和廣鈞釉中Al2O3、SiO2含量相對偏低。此外,宜鈞釉中MgO、CaO、ZnO含量相對較高,而P2O5含量很低;古鈞瓷釉中K2O、P2O5含量相對較高,CaO含量較低、ZnO含量很低;廣鈞釉中CaO含量相比宜鈞低一些,但也到達了13%左右,ZnO含量相對較高。在呈色劑方面,宜鈞、古鈞瓷、廣鈞樣品釉中都含有一定量的Fe2O3、CuO。

表1 樣品外貌特征
為了直觀顯示三個地區釉組成的差異,利用SPSS軟件做三個地區樣品釉各主次量元素含量箱式圖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古鈞瓷樣品釉層的Al2O3和SiO2含量要遠高于宜鈞和廣鈞樣品,而宜鈞和廣鈞樣品的釉層中SiO2含量相近,Al2O3含量則是宜鈞樣品相對較高。更高的SiO2含量能為釉層帶來更高的熔融溫度和黏度,同時也會提升釉層的機械強度。更高的Al2O3含量也能改善釉層的性能,同時也會使釉層的熔融溫度升高。較高的Al2O3和SiO2使得古鈞瓷釉面較之宜鈞和廣鈞樣品更光潤,這個結果也很好的說明了古鈞瓷燒成溫度高于宜鈞和廣鈞的原因。
K2O、CaO是瓷釉助熔劑的主要成份,通過圖1可以發現,宜鈞樣品釉層中CaO的含量相對最高,而K2O含量最低。古鈞瓷釉中CaO含量相對最低,而K2O明顯較高,均值達到了4.35%,廣鈞釉中CaO含量稍高于鈞瓷釉相應含量,K2O含量則差別不大。宜鈞釉中CaO含量很高,能促使熔體具有不混溶性質,使得宜鈞分相效果更佳。造成宜鈞釉中CaO含量過高的原因是:宜鈞早期的原料中經常會加入“窯汗”(指窯在長期燒瓷過程中,燃燒室內壁的磚與來自松柴和胎釉中的揮發物石灰發生高溫化學反應冷卻生成一層透明玻璃狀熔體),然而,隨著資源的短缺,窯汗資源有限,為此陶工們加入草木灰等原料代替窯汗。廣鈞釉中CaO含量較高也與制釉原料有關,從石灣地區制陶史看,釉中常常加入植物灰(稻草灰、桑枝灰等)作熔劑性原料,以制成CaO含量高的鈣釉。

圖1 宜鈞、古鈞瓷、廣鈞釉各元素箱式圖

表2 宜鈞、古鈞瓷、廣鈞樣品釉的主、次量元素含量的均值與標準差/wt%

表3 宜鈞、古鈞瓷、廣鈞樣品胎的主、次量元素含量的均值與標準差/wt%
為了進一步探討宜鈞、古鈞瓷、廣鈞釉的差異性,繼續做其釉的助熔劑含量的箱式圖,如圖2所示。

圖2 宜鈞、古鈞瓷、廣鈞釉的RxOy箱式圖
通過圖2可以看出,鈞瓷釉中的熔劑RxOy的總含量最低,平均值為12.73%,宜鈞釉和廣鈞釉中熔劑RxOy總量相對較高,平均值分別為22.27%和19.49%,助熔劑能夠降低物質的熔化溫度。古鈞瓷釉中的助熔劑是三個地區當中最低的,正好驗證古鈞瓷釉的成熟溫度在三個窯口中相對也是最高的。更值得注意的是,宜鈞和古鈞瓷胎中含有的PbO很少,甚至幾乎不含有,而廣鈞釉中達到了12%以上,可見是特意引入的,而PbO是最強的助熔劑,過多的含鉛量能降低燒成溫度。因此,廣鈞釉屬于低溫鉛釉。
此外,宜鈞釉中P2O5的含量很少,但ZnO的含量則相對比較高(見圖1),鈞瓷釉中P2O5的含量較高,在1%左右,但幾乎沒有ZnO的存在。而廣鈞釉中兩種元素皆有一定含量,P2O5的含量甚至比鈞瓷還高。眾說周知,鈞瓷達到分相的其中一個重要條件就是一定量的乳濁劑。宜鈞中P2O5的含量是相對很低的,但是ZnO的加入彌補了P2O5的缺失,促進了宜鈞分相[4]。廣鈞不但含有較高的P2O5,還含有一定量的ZnO,足量的乳濁劑也為廣鈞產生分相提供了條件。根據相關文獻記載,石灣窯燒造仿鈞瓷時間要晚于宜鈞的燒造時間,可以推測石灣窯在仿燒鈞瓷時可能是結合了河南鈞瓷和宜鈞兩地的特色。
表3中的數據結果顯示,古鈞瓷瓷胎Al2O3含量高而SiO2含量較低,具有典型北方瓷器“高鋁低硅”的特征,而宜鈞和廣鈞胎體屬陶器,其中廣鈞陶胎SiO2含量在72.9%左右,屬于高硅質坯料。此外,宜鈞胎體K2O、Na2O含量相對較高,而CaO含量較低;古鈞瓷胎中CaO、MgO含量相對較高;廣鈞胎體除了TiO2含量相對較高外,其余含量都相對較低,CaO含量甚至低至0.14%。從上述觀察可知,三個地方的胎的原料差異還是比較大的。
為了直觀顯示三個地區胎組成配方的區別,利用SPSS軟件做不同地區樣品胎各主次量元素含量箱式圖,如圖3所示。

圖3 宜鈞、古鈞瓷、廣鈞胎各主量箱式圖
由圖3可以看出,宜鈞、古鈞瓷和廣鈞胎中CaO、MgO組成波動范圍基本一致,古鈞瓷胎體中CaO、MgO含量相對最高,廣鈞胎體中則相對最低。CaO、MgO屬于堿土金屬氧化物,引入一定量的堿土金屬氧化物相對能夠提高瓷的熱穩定性和力學強度。在一般情況下,不是特別引入的,古鈞瓷的胎體屬于瓷質,一定量的堿土金屬氧化物的加入能夠提高其胎體的性能,宜鈞、廣鈞都是采用本地陶泥作原料,胎體都屬于陶質,而且廣鈞胎體中CaO、MgO含量明顯也低于宜鈞胎體中相應含量。相比較而言,廣鈞胎體的性能較差于宜鈞。
通過上述我們還可以看出,古鈞瓷胎中Fe2O3相對最高,均值達到了2.5%,宜鈞和廣鈞胎中的Fe2O3含量均值則分別為1.5%和2%。從外觀上可知,鈞瓷的胎多為深灰色。根據考古資料表明,鈞瓷所用原料都為就地取材,其胎的含鐵量,比宋代其他名瓷高,目的是為了使胎釉對比強烈,使器物富有立體感,給人以飽滿,豐盈的視覺效果,形成了鈞瓷特有的風格[5]。宜鈞胎中Fe2O3含量是最低的,因為對于宜鈞的樣品,從胎體外觀及成份來看可以分成兩類,一類Fe2O3含量較高,屬紫砂,胎體顏色較深,呈褐色;第二類Fe2O3含量較低,屬白泥,胎體呈灰白色;這一類的胎體顏色并不如鈞瓷顏色深沉,但其藍色釉面色調仍然很飽滿,可能與其釉中的呈色元素起了一定的作用。廣鈞胎中Fe2O3含量較低,TiO2含量明顯偏高,主要是因為廣鈞也是采用本地或鄰縣陶泥作胎。相關資料顯示,廣鈞陶器器物充分利用了本地優質的陶土原料,陶泥質地優良,燒成的陶器堅實耐用,美觀大方[6]。
(1)從釉的元素組成看,宜鈞、古鈞瓷和廣鈞有一定的差別,古鈞瓷釉中的助熔劑的總含量最低,因而燒成溫度高,而宜鈞、廣鈞的燒成溫度低;三者助熔劑的種類也有所差異,古鈞瓷以K2O和CaO為主,宜鈞以CaO為主,而廣鈞釉的助熔劑有CaO和PbO;三者呈色元素皆為Fe和Cu;宜鈞和廣鈞釉中都還含有一定量的ZnO,利于釉的分相。
(2)從胎的元素組成上看,三個窯口的胎體成份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古鈞瓷基本符合我國北方胎料的高鋁低硅的特點,廣鈞和宜鈞均屬陶器,廣鈞胎體屬于高硅質坯料。總體來說,古鈞瓷的胎體最致密、穩定。
(3)結合胎、釉化學組成的測試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可知:1)古鈞瓷中助熔劑含量過低是導致其燒成溫度高于宜鈞和廣鈞的主要原因;2)ZnO的特意加入是促使宜鈞和廣鈞產生類似于古鈞瓷的乳光效果的原因之一;3)古代制瓷原料受地域、資源等限制,主要是就地取材,致使三地胎化學組成與胎體性能有一定程度的區別。
[1]李家治.中國科學技術史·陶瓷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13):417.
[2]楊兆禧,秦武軍,楊兆雄.廣鈞釉的組成與呈色研究[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1996,3:24.
[3]李家駒.陶瓷工藝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6):166-167.
[4]吳雋,吳琳,張茂林.宜興仿鈞陶胎釉組成配方特征研究[J].中國陶瓷,2012(8):73-74.
[5]王世興.鈞瓷科學美[J].陶瓷研究,2004,2:32-35.
[6]鄭寧.廣鈞與宜均[M].黑龍江: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13,1:15-16
Comparative and Research of the Composition Formula Features of Imitated-jun Kiln of Yixing Pottery、Jun Porcelain and Imitated-jun Kiln of Guangzhou Pottery
Wu Lin,Wu Jun,Zhang Mao-lin,Wu Jun-ming,Li Qi-jiang,Xiong Lu
(Jingdezhen Ceramics Institute,Jingdezhen 333001)
In this paper,methods such as EDXRF was used to study on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body and glaze of imitated-Jun kiln of Yixing pottery(Yijun)in Qing Dynasty,Jun porcelain(Junci)in Qing Dynasty、imitated-Jun kiln of Guangzhou pottery(Guangjun)。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differences among them in the flux.Pigmentation elements of them were Fe and Cu.It.incorporation of ZnO was one of reasons that promotes Yijun and Guangjun produce the opalescence similar to Junci.The body of them was eviden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mitated-Jun kiln of Yixing pottery;Jun porcelain;imitated-Jun kiln of Guangzhou pottery;Comparative;Research
吳琳(1986.02),女,江西撫州,碩士,主要從事陶瓷科技考古研究工作?;饋碓矗壕暗骆偺沾蓪W院院自選項目支持。